第2章 乡试契机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自那次诗词比赛后,我在私塾里虽不再像从前那般饱受嘲笑,但那些富家子弟看向我的目光中,仍带着几分不屑与嫉妒。

不过,我早己不在意他们的眼光,一心扑在学业上。

每日除了完成先生布置的功课,我还会去镇上的书肆,借着老板的好心,站在角落里翻阅各种书籍,从经史子集到诗词歌赋,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

时光匆匆,转眼间,乡试的消息传到了青河小镇。

这是每一个读书人的重要契机,若能在乡试中中举,便如同鲤鱼跃龙门,人生将从此改变。

我深知这是实现自己抱负的关键一步,可参加乡试需要一笔不菲的费用,用于购置笔墨纸砚、路上的盘缠以及在省城的食宿开销。

回到家中,我看着父母日益增多的白发和愈发佝偻的身躯,话到嘴边又咽下。

父亲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在昏暗的灯光下,他默默地吸着旱烟,良久,缓缓开口道:“渊儿,爹知道你一心想参加乡试,别担心钱的事儿,爹就是砸锅卖铁,也会凑够给你。”

母亲在一旁抹着眼泪,点头说道:“是啊,渊儿,你只管安心准备,家里就是再难,也不能耽误你的前程。”

看着父母坚定的眼神,我的眼眶湿润了。

为了不辜负他们的期望,我更加努力地备考。

白日里,我将自己关在房间,反复诵读经典,梳理历年乡试的考题;夜晚,我就着月光,在院子里默写文章,锻炼自己的书写速度和答题规范。

然而,就在我全力以赴准备乡试时,麻烦却接踵而至。

那些富家子弟的家长担心自家孩子在乡试中竞争不过我,竟联名找到私塾先生,要求将我赶出私塾,理由是我家境贫寒,会影响其他孩子的学习氛围。

先生坚决不同意,与他们据理力争:“楚渊勤奋好学,是难得的可造之材,怎能因为家境就剥夺他学习的机会?”

但那些人并不罢休,整日在私塾外吵闹,甚至威胁先生。

面对如此困境,我心中又气又急。

可我不能因此放弃,这是我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我找到先生,坚定地说:“先生,您不必为难,我不在私塾也一样能学习。”

先生无奈地叹了口气,拍了拍我的肩膀:“楚渊,是先生无能,没能护你周全。

你在家中若有任何学业上的问题,随时来问我。”

离开私塾后,我并未气馁,反而更加珍惜时间。

每天,我天不亮就起床,带着干粮,跑到镇外的破庙里学习。

那里虽破败不堪,但安静无人打扰。

我在神龛前摆上借来的桌椅,在墙上挂一块木板当作黑板,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有条不紊地复习。

日子一天天过去,乡试的日子越来越近。

在父母东拼西凑下,终于凑齐了我参加乡试的费用。

临行前,母亲为我收拾好行囊,千叮万嘱:“渊儿,出门在外,照顾好自己。

别担心家里,你只管用心考试。”

父亲则将一袋干粮塞到我手里,默默无言,但眼神中满是期许。

我背着行囊,告别父母,踏上了前往省城的道路。

一路上,我看着沿途的风景,心中既有对未知的忐忑,又有对未来的憧憬。

我深知,前方等待我的或许是重重困难,但我己做好准备,无论如何,都要在乡试中全力以赴,为自己的梦想奋力一搏,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更不辜负自己多年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