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边关告急
天色渐暗,暮霭沉沉,整个临安城被落日余晖染成一片金黄。
永平大街上,行人熙熙攘攘,街头巷尾弥漫着烟火气息。
然而,这份祥和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
一匹浑身汗水的快马疾驰而来,马背上的信使身着染血的破旧军衣,神色焦急。
马蹄扬起尘土,惊得路人纷纷躲避。
信使一路快奔至皇宫安和门前,勒马停下,未等马站稳,便翻身而下,踉跄着冲向安和门。
“边关急报!
外敌进犯!
求见国主!”
信使声音沙哑,带着疲惫与焦急,高举手中的信匣。
宫门守卫见状,立刻放行。
一名侍卫迅速接过信匣,转身向宫中奔去。
信使则瘫倒在地,大口喘着粗气,双眼仍死死盯着信匣远去的方向。
宫中,九黎国国主孙长风正在御花园设宴,与大臣们商议政务。
丝竹之声悠扬,灯火辉煌,一片安静祥和。
突然,御前太监神色匆匆赶来,打破了这份宁静。
“陛下,边关急报!”
太监的声音微微颤抖。
孙长风赶忙放下手中的酒杯,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大臣们见状,也纷纷放下手中的酒盏,停止交谈,目光全部都聚焦在太监手中的信匣上。
孙长风接过信匣后,迅速打开,展开里面的羊皮卷,眉头紧锁,脸色愈发阴沉。
信中详细描述了边关云和关的危急局势:天楚国之外敌如潮水般涌来,云和关现己烽火连天,云和关守军虽奋力抵抗,但敌军攻势凶猛,边关告急,急需支援。
“诸位爱卿,天楚国之外敌己向我国进犯,云和关危在旦夕!”
国主孙长风声音低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大臣们听闻,一片哗然,脸上露出震惊与担忧之色。
有人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陛下,当务之急是立刻调遣大军支援云和关!”
丞相顾明远率先站了出来,只见他神色凝重地说道。
“臣附议!”
其他大臣也纷纷跟着响应。
孙长风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众人:“传朕旨意,命国盾大将军郑铉率领十万大军即刻出征,驰援云和关!
户部迅速筹备粮草军需,确保前线供应!
兵部加强临安城防御,不得有丝毫懈怠!”
大臣们纷纷领命,迅速退下,各司其职,宫中顿时忙碌起来。
孙长风望着御花园外漆黑的夜空,心中满是忧虑。
他深知,一场艰苦的战争即将来临,国家和百姓都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但作为一国之主,他必须肩负起责任,带领臣民抵御外敌,守护家国安宁。
而此刻之前的云和关。
云和关边的落日如血,残阳将天空染得一片猩红,宛如不祥的预兆。
守关的士兵们望着关外那片广袤无垠的晴川荒原,心中涌起莫名的不安。
突然,远处的地平线上扬起一片尘土,如同黑色的乌云迅速蔓延。
紧接着,隐隐传来沉闷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如闷雷滚滚。
“有敌军进犯!”
不知谁喊了一嗓子,整个云和关瞬间沸腾起来。
士兵们迅速行动,整齐有序地奔赴各自岗位。
号角声划破长空,尖锐而凄厉,在关墙上回荡。
烽火台上,士兵点燃了早己准备好的柴草,滚滚浓烟冲天而起,向内地传递着敌军来袭的紧急信号。
关外,挂着“周”字旗的敌军如潮水般涌来。
他们身着黑色战甲,面容冷峻,眼神中透着嗜血的光芒。
骑兵们一马当先,手中长刀在夕阳下闪烁着寒光。
马蹄踏过晴川荒原,大地为之震颤。
步兵们手持长枪,步伐整齐,呼喊着口号,声势浩大。
关墙上,守军严阵以待。
弓弩手们挽弓搭箭,目光紧紧锁定敌军。
当敌军进入射程,一声令下,万箭齐发,如雨点般射向敌军。
敌军阵中顿时传来阵阵惨叫,不少人被射中***,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继续向前冲锋。
敌军冲到关下,开始架起云梯攻城。
勇士们冒着守军的箭矢,奋力攀爬。
城墙上,守军不断向下投掷石块、浇下滚烫的油水。
一时间,喊杀声、惨叫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
有几个敌军勇士好不容易爬上城墙,却被守军挥舞着大刀长矛,硬生生地挡了回去。
鲜血顺着城墙流淌,将关墙染得一片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