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招揽何良、常雄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恭喜公孙,公孙的毅力果然高于常人,若换做是小人,必定不能改变习惯。”

安平揖道。

虽然我知道安平是在拍我的马屁,而且我根本就没有去改变习惯,我本身就有两世的记忆,但我听着还是挺舒心的。

“行了,你也去坐下吧。”

我笑着说道。

“诺。”

安平再拜道。

随后,我便又拿起书看了起来。

雒城左军司马何良住宅内。

左军司马何良、右军司马常雄相对而坐。

“公首兄,刘循邀请我们明日赴宴,定是想拉拢我们,对此公首兄怎么看?”

常雄问道。

“对此伯俊兄怎么看?”

何良反问道。

“刘循之父刘璋与刘范、刘诞皆在长安为质,他们能不能活命都还是问题,将来刘焉多半会传位给刘瑁,我觉得我们不宜与刘循走的太近。”

常雄说道。

“刘璋现在只是在长安为质,未来之事也不是不会有变数。

即使是刘瑁继位,若刘循有能力,也有野心,我们倒不是不能放手一搏,毕竟雪中送炭之情要高于锦上添花之意。

若刘循只是平庸之辈,我们便需与之保持距离。”

何良幽幽的说道。

常雄沉思片刻,便点头说道:“公首兄言之有理。”

次日,雒城步兵校尉府邸大堂内。

我南向坐于席上,何良、常雄并排坐在我对面数米外的席上,我们的几案上都摆放着美酒佳肴,我们的身旁各有一名侍女。

酒过三巡后,我便举杯吟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我觉得招揽人心除了诱之以利外,还可以用才学、能力、人格魅力等手段。

这个时代的文臣、武将还不像唐以后那样泾渭分明,何良、常雄虽是武将,但也有文才。

我所吟为曹操所作《短歌行》,当然,现在还没有被曹操作出来。

我吟这首诗既可以向何良、常雄展示才学,又可以表露出爱才之心,同时也表露出对他们的重视,以及表露出我的野心。

何良、常雄听我吟完《短歌行》后,皆露出了些许惊讶的表情。

“敢问校尉,校尉所吟之诗可是校尉所作?”

何良揖道。

“正是我的拙作。”

我不要脸的说道。

“校尉如此文采,当是冠绝蜀中。”

何良举杯对我说道。

我知道何良的话肯定有恭维的成分,但也不完全是在恭维,毕竟这篇《短歌行》的文采确实不错。

随即举杯谦虚的说道:“公首谬赞,蜀中人才辈出,才俊如林,我当不得冠绝之名。”

“校尉不必过谦,校尉所吟之诗即使放眼当世也没有多少人能作出。”

常雄也举杯对我说道。

“伯俊休要这样说,若让天下才俊听了去,我岂不是要贻笑大方。”

我举杯谦虚的说道。

何良、常雄与我互敬了几杯酒后,何良突然向我问道:“不知校尉对如今的局势怎么看?”

我闻言便知何良是在考我,如果我不能通过何良的考验,恐怕就不能拉拢到二人。

“如今汉室衰微,群雄割据,未来将有至少数十年的战乱。”

我说道。

“校尉觉得益州该如何应对这乱世?”

何良又问道。

“益州远离战火,当休养生息,秣马厉兵,伺机而动。”

我说道。

何良、常雄认同的点了点头,常雄又问道:“州牧刚来蜀中没多久,若想使蜀中安定,便需妥善处理与蜀中大族、羌夷的关系,不知校尉觉得应该对蜀中大族、羌夷施以何策?”

我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眼神凌厉的说道:“恩威并施。”

何良、常雄闻言眼角抽动了一下,皆在心中想到:刘循这是让我们在恩和威之间二选一。

我随即又微笑着说道:“公首、伯俊皆有文韬武略,我若为太守,必以二位为郡中长吏;我若为州牧,必以二位为太守。

以二位之才,将来必能位列公卿,恐怕封侯拜相亦不是难事。”

我现在既无权,又无钱,只能给何良、常雄画大饼,现在就看二人吃不吃我画的饼。

我说完后便自顾自喝起了酒,并未盯着何良、常雄看。

何良、常雄顿时陷入了沉思,二人皆有激动之色浮于脸上。

片刻过后,何良、常雄交换了一个眼神,便一同向我揖道:“良(雄)愿效忠于校尉。”

“有公首、伯俊相助,我如虎添翼也!”

我举杯高兴的说道。

“能效忠于校尉才是我等之幸。”

何良、常雄举杯说道。

我将酒一饮而尽,又说道:“我身边还缺几名宾客,不知公首、伯俊能否为我引荐一二族中有才学或者机灵之人。”

我本就缺人手,让何良、常雄举荐他们族中的人才,既可解决我缺人手的问题,又可以使我和何良、常雄的联系更加紧密,能够将二人更加牢固的绑在我这条船上。

何良、常雄沉思片刻后,何良便揖道:“校尉,我有族弟二人,一人名叫何平,有些才学,一人名叫何坚,颇为机灵,我过几日便将二人引荐于校尉。”

“校尉,我也有族弟二人,一人名叫常华,在县中有些才名,一人名叫常林,也是颇为机灵,我过几日便将二人引荐于校尉。”

常雄揖道。

“好,那便有劳公首、伯俊了。”

我高兴的举杯说道。

随后,我便与何良、常雄开怀畅饮,谈古论今,我以对历史深刻的见解赢得了二人的钦佩。

宴会结束之时,我与何良、常雄皆有些醉意。

“安平,安排车送公首、伯俊回府。”

我对安平吩咐道。

“诺。”

安平揖道。

“多谢校尉。”

何良、常雄向我拜谢道。

随后,安平便安排了一辆马车将何良、常雄送走了。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