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回忆的尖刀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三天,李晓怀着一丝忐忑与期待再次坐在了心理医生那布置温馨的办公室里。

她的手中下意识地把玩着一枚有些褪色的发卡,那发卡上的蝴蝶图案己经略显斑驳,边缘也有了些许磨损,可在李晓眼中,它却承载着无数珍贵的回忆——那是她母亲年轻时常用的,后来被她调皮地藏了起来。

小时候的李晓天真地以为,只要藏起母亲的发卡,母亲就不会像童话里那些遥不可及的仙女一样离开她,就能一首陪伴在自己身边。

她轻轻地抚摸着发卡,指尖滑过那熟悉的弧度,仿佛又回到了那些与母亲相伴的温馨时光。

“我们今天谈谈你和母亲的关系吧。”

医生轻柔且温和的声音打破了室内的宁静,如同春日里的微风,轻轻地拨动着李晓的心弦。

李晓微微抬起头,眼中还带着一丝未散尽的恍惚,她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像是在给自己积蓄讲述过去的勇气,然后开始缓缓地讲述。

“我母亲是个非常坚强的女人。

在我父亲离开后,她没有被生活的重担压垮,没有再嫁,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独自抚养我长大。

那时候,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但她从来不在我面前抱怨,总是独自默默地承受着一切。”

李晓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对母亲的敬佩,那是岁月沉淀下来的情感。

她的记忆像一卷老旧的录像带,在岁月的磨砺下有些模糊不清,却又无比珍贵,此刻正一点点被重新播放。

母亲在李晓的童年记忆中,是一个严厉又忙碌的形象。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房间,母亲就己经悄悄起床,轻手轻脚地走进厨房,为李晓准备营养丰富的早餐。

那袅袅升起的炊烟,和着母亲忙碌的身影,成为了李晓童年清晨最温暖的画面。

然后母亲会匆匆忙忙地去上班,留下一句“好好学习”的叮嘱在空气中回荡。

晚上,母亲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后,也不会立刻休息,而是会坐在昏黄的灯下,仔细地检查李晓的作业,每当发现李晓粗心大意或者不够努力时,母亲那严肃的神情和略带责备的话语,都会让李晓心生畏惧。

那时的李晓虽然很怕母亲,但在心底深处,也明白母亲的严格背后,是对她深深的殷切期望,期望她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过上更好的生活。

心理医生静静地听着,眼神专注而认真,偶尔轻轻地点头,给予李晓无声的鼓励,让她继续说下去。

“那时候,我很怕她,但也明白她的严格背后,是对我有殷切期望。”

李晓的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微笑,那微笑中带着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母亲的理解。

那一抹微笑,如同春日里绽放的第一朵小花,虽然柔弱,却充满了生机。

“随着我长大,我们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复杂。”

李晓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苦涩,仿佛咽下了一颗未成熟的果实。

“高考填志愿时,她希望我选择师范专业,她觉得女孩子当老师稳定又体面,而且有寒暑假可以好好休息。

但我却对新闻学充满了向往,我渴望去探索那些未知的世界,去报道那些真实而又动人的故事。

我们因此僵持不下,最终陷入了冷战,整整一个暑假,家里的气氛都异常沉闷,仿佛笼罩着一层厚厚的乌云。”

她停了下来,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痛苦和挣扎,似乎在回忆那段艰难的时期。

“工作后,她仍会每周打电话问我生活近况,有没有交男朋友。

在她的观念里,女孩子最终还是要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才算圆满。

而我选择了独身主义,我见过太多婚姻中的琐碎和无奈,父母的婚姻失败,让我对感情没有信心,我不想步她的后尘。

每当她提起这些话题,我总是不耐烦地敷衍过去,现在想想,她当时该有多失落啊。”

心理医生轻声问道:“你觉得母亲对你的选择感到失望吗?”

医生的声音轻柔而温和,像是怕惊扰了李晓内心深处那些脆弱的回忆。

“其实,我知道她对我失望过。”

李晓低下头,双手紧紧地绞在一起,声音有些哽咽,“可我也有自己的苦衷……我不想因为结婚而结婚,我想要的是真正的爱情和幸福,而不是像父母那样在争吵和冷漠中度过一生。

但我从来没有好好地和母亲谈过我的想法,我只是一味地逃避这些话题。”

医生没有打断,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用她那沉稳而平和的气场给予李晓足够的空间和安全感,让她能够尽情地倾诉内心的痛苦和悔恨。

李晓继续说道:“我还记得母亲去世前的一段时间。

我频繁加班,很少回家,我们之间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少。

偶尔接到母亲的电话,我也总是因为工作上的忙碌和疲惫,只是草草应付几句就挂断了。

母亲去世前一周还打过一次电话,说想我了,希望我有空回家吃饭。

我当时手头正好有一个重要的项目,就随口答应了,却因为工作耽搁没有兑现。

我怎么也没想到,那竟然是我们最后的一次通话。”

她的声音渐渐低沉,几乎要消失在空气中,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喉咙深处艰难地挤出来的,带着无尽的自责和悔恨。

“我是不是……没有好好陪伴她?

她走得那么突然,我甚至连句好好道别的话都没来得及说。

我好后悔,为什么在她生前没有多关心她一点,多听听她的想法。”

李晓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不停地滑落,打湿了她手中的发卡。

医生轻声说道:“或许,这些未曾释放的情感和遗憾,正是你目前困境的根源。

我们的大脑有时候会用一些特殊的方式来提醒我们,那些被我们忽视或者压抑的情感需要被正视和处理。

你所经历的这些‘见到’母亲的幻觉,不是精神出了问题,而是你内心深处的情感在拼命地想要弥补那份缺失的亲情,想要让你重新审视自己与母亲的关系。”

李晓点了点头,她终于明白,这些看似荒诞的幻觉,其实是自己内心深处对母亲深深的眷恋和未解开的心结的外在表现。

她知道,自己不能再逃避下去了,必须要勇敢地面对这一切。

心理医生建议,尝试通过一种仪式,帮助李晓重新面对母亲的离去,让她能够真正地放下过去的遗憾,重新拥抱生活。

医生介绍了一位民俗学者,这位学者专门研究传统丧葬文化,对各种仪式背后的意义和作用有着深入的了解。

医生认为,他或许可以为李晓提供一些具体的、富有文化内涵的帮助,引导她找到一种能够与母亲的灵魂和解的方式。

一开始,李晓对这个提议有些抗拒。

她觉得自己无法面对那些沉重的记忆,那些回忆就像一把把尖锐的刀,每一次触碰都会让她心痛不己。

她更不愿去触碰母亲去世后留下的伤口,那伤口在她的心里还鲜血淋漓,她害怕一旦揭开,就会陷入更深的痛苦之中。

但在医生的耐心鼓励和温柔劝导下,她犹豫再三,内心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挣扎。

她想起了母亲曾经的坚强和对自己的爱,她知道,如果母亲还在,一定希望她能够勇敢地面对这一切,走出困境。

最终,李晓咬了咬牙,同意了医生的建议。

她知道,这是一场艰难的旅程,但或许也是她走向内心救赎的唯一道路。

李晓回到家,拿出衣柜里母亲之前给自己洗好的衣服,抱着衣服钻进被窝,疲惫得睡着了,就像从前母亲给自己讲故事那样睡得深沉。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