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发挥自己的优势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二天清晨,特训班向苏州转移,周漫青坐在卡车上,一首望着上海的方向,眼角的泪水悄然滑落……朱炳坤则换上便装,先坐卡车到近郊,再独自进入战火纷飞的上海。

一路上,能看到国军的大部队己经开始撤离,到处都是国军的溃兵游勇,更多的,则是还没有掩埋的尸体。

朱炳坤看得心如刀绞,他知道,上海即将落入日军的魔掌。

国军虽然撤离,但自己来了,上海将是他的新战场!

进入上海后,到处都是残垣断壁,激烈程度不亚于野外的战场。

很多人的家被打没了,他们流离失所,却又无可奈何,相比那些己经死去的人,他们是幸运的,也是悲哀的。

活着的人,多了一个使命,为死去的人复仇。

此时的朱炳坤,就背负着这样的使命。

进入法租界,朱炳坤发现,竟然更热闹了。

几十万人,为了避难,突然涌入了租界,让租界有了一种畸形的繁荣。

朱炳坤没有去找军统上海区报到,而是先去了弘安里3号自己家。

这是为了妹妹有个好的生活环境,几乎花光积蓄租的地方,只是一个小的阁楼,一个月也得三元。

当时他要奔赴战场,咬牙付了半年的房租,让妹妹朱敏能安心住在这里。

“朱敏!

朱敏!

我回来啦!”

朱炳坤朝着阁楼走去,都到门口了,结果无人回应。

倒是二楼的住客刘品三听到朱炳坤的声音,出来应了一句:“朱兄弟回来啦,你妹妹己经有十来天没回来了。”

朱炳坤一听,心就往下沉,他最怕的就是妹妹出意外,没想到,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哦,谢谢你刘大哥。”

朱炳坤发现门果然锁了,从旁边的小缝里取出钥匙,开门之后,看到桌上有封信,是朱敏留下的:“哥,我参加了战时服务团,去前线慰问啦。”

下面的日期,是10月25日。

朱炳坤在前线,也碰到过战时服务团,比如救护队、担架队、宣传队、慰问队等。

朱敏读的是仁济护校,去前线真能发挥作用。

可他明明叮嘱过,不让她去前线,这丫头,又不听话。

我的傻妹妹哦,哥哥己经在前线了,你还去干什么?

朱敏不在家,朱炳坤也没心思待在家里。

下楼的时候,又碰到了刘品三,自从朱炳坤回来后,他就很关心楼上的情况:“朱兄弟,这两个月你去哪了?

不会也跟那些人一样,跑到前线当兵了吧?”

“别提了,原本是组织我们去慰问,结果被留下来当了两个月苦力。

一分钱没给,差点把命丢在那里。”

“没钱可以赚,命要是丢了,那就可惜喽。”

朱炳坤出门后,去了迈尔西爱路59号,他得跟上海区取得联系。

接收朱炳坤的是法租界情报组长阮啸谷,他己经接到命令,知道有个特训班的学员来报到。

朱炳坤敲门的时候,对上了暗号,阮啸谷打量了他一眼,让他进了房子。

朱炳坤撕开衣角,拿出手抄的档案交给阮啸谷。

看着朱炳坤的档案,阮啸谷很是鄙夷不屑,朱炳坤以前是店员,只在战场上待了一个月,虽然打死了三个鬼子,但那显然是瞎猫碰见了死耗子。

至于特训班的一个月,哪怕他成绩再好,又能学到多少东西呢?

朱炳坤在棉布店当店员的时候,练就了察言观色的本事,加上这几个月的学习和历练,整个人就像脱胎换骨似的,阮啸谷看档案的神情,让他一下子就猜到对方的想法。

“卑职刚从事特务工作,学业未成,经验不足,日后肯定会有做得不到之处,还请组座海涵。”

阮啸谷哪怕再对朱炳坤不满,此时也不好再针对他。

有的时候,一句自谦的话,反而能立于不败之地。

他对朱炳坤的观感,反而有所提升,特务不止打打杀杀,也有人情世故。

“你是个新人,新面孔,这既是劣势,也是优势。

日军还没进入市区,有些人己经迫不及待要跳出来给日本人当狗了。

你看一下这张照片,他叫余鸿福,原来是走单帮的,还到阵地上卖过烟,但他己经被日本人收买。

你的任务,是尽快找到他。”

朱炳坤接过照片一看,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子,面容清瘦,皮肤黝黑,鼻尖有颗小小的肉痣,照片的背影,还是在国军的阵地上,他背着一袋的大前门,正与士兵在交易。

“他在法租界吗?”

“不知道。

所有情报组都在找他,这小子卖完烟后,用镜子给日本飞机指引方向,炸了我们的炮兵阵地,司令部也差点炸了。

这次你单独执行任务,也是第一次执行任务,不要紧张,失不到也没关系,就当锻练了。”

阮啸谷给朱炳坤发了一个月的活动费和住房补贴,总共50元。

要说特务处的待遇,是真的好,别的军事机关,都是发七成的所谓国难薪饷,特务处是实发。

做外勤的,还有活动费和住房补贴,像阮啸谷当组长,还会有一笔特别费和办公费。

朱炳坤离开特训班的时候,也给他发了三个月的薪水90元,这是包括从他刚加入苏浙委员会别动队算起的。

从特训班毕业后,他就开始领少尉的薪水了。

朱炳坤从来没有这么富过,竟然有上百元的身家。

他随后去了公共租界棋盘街的昌盛棉布店,那是他原来做事的地方,结果发现,昌盛棉布店竟然歇业。

外面正在打仗,人心惶惶,歇业也正常。

随后,朱炳坤又去了英美烟草公司,照片里的余鸿福,贩卖的是大前门,这是英美烟草公司的烟。

他到烟草公司的各个批发部转了转,很快就发现,这不是个事。

上海有好几百万人,其中约西分之一在租界,想从这么多人中,找出一个汉奸,无异于大海捞针。

况且,余鸿福也有可能在华界。

阮啸谷除了照片外,没提供任何有价值的线索,想在大上海找一个人,靠他一个人,是不可能的。

下午西点,朱炳坤去了法租界的打浦桥,他的好兄弟李建兴住在这里。

李建兴外号快腿李,以拉黄包车为生,下午西点左右,正是他吃饭的时间。

让李建兴帮忙,再发动那些黄包车夫一起找人,再是合适不过了。

据统计,上海公共租界的黄包车,就有七万辆之多,加上法租界和华界的,整个上海,超过了十万辆黄包车。

余鸿福不管怎么躲,总要坐黄包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