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山独自坐在院子西南角冰冷的石凳上,身姿略显佝偻,仿若被这世间的苦难压弯了脊梁。
他的目光呆滞地越过斑驳的院墙,望向远处灯火通明、忙碌不休的红军队伍,眼眸深处涌动着复杂得难以言喻的情绪,整个人深深地陷入了沉思的旋涡。
这一整天,扎西镇里的情景就像一场震撼人心的舞台剧,在他眼前不停地上演。
红军队伍迈着整齐划一、坚定有力的步伐进驻镇子的那一刻,李大山便被那股子精气神牢牢吸引。
战士们身着的军装虽破旧不堪,补丁摞着补丁,却缝补得细密齐整,透着质朴与坚韧,在寒风中显得格外醒目。
他们一入镇,没有片刻停歇,纷纷拿起扫帚清扫街头厚厚的积雪,双手被冻得通红,还不时呵口热气暖手,可脸上洋溢的笑容比春日暖阳还要和煦;有的战士瞧见街边老人提着水桶步履蹒跚,赶忙上前接过担子,挑着水桶健步走向水井,那娴熟的动作,显然己将帮助百姓内化为习惯。
还有那些写在墙壁上的标语——“打土豪,分田地”“红军是穷人的队伍”“红军为人民谋幸福”,白色的石灰字在灰暗的墙面映衬下,仿若夜空中最耀眼的星辰,熠熠生辉,一字一句都像重锤,狠狠撞击着李大山的心。
正当他沉浸在这纷繁思绪之中无法自拔时,一阵轻柔且富有节奏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打破了院子里的死寂。
他下意识地转过头,只见一位面容清秀、英姿飒爽的红军女战士林红正稳步朝他走来。
林红身着合体的军装,腰间束着一条皮带,凸显出干练的气质,她的脸庞被寒风吹得微微泛红,双眸却透着温和与坚定,仿佛能驱散这世间一切阴霾。
走到李大山身边后,她自然而然地挨着他坐下,没有丝毫的生疏感,就像相识多年、知根知底的挚友。
“大山,我瞧你在这儿愣神半天了,心里指定有不少想法,对吧?
我来给你讲讲我们红军一路的故事吧。”
林红率先打破沉默,声音清脆悦耳,宛如山间的清泉叮咚作响,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能首首钻进人心里。
她微微仰头,望向远方,眼神中浮现出回忆的光芒,思绪仿若飘回到那战火纷飞、艰苦卓绝的征程,缓缓开口说道:“我们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走来,这一路,踏过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穷人的血泪。
在江西的一个偏远村子,那儿的百姓被地主压榨得苦不堪言,住的是摇摇欲坠、西面透风的破茅屋,每逢雨天,屋里就成了一片汪洋,根本没个落脚的地儿;吃的是难以下咽的野菜树根,好多孩子饿得面黄肌瘦,肚子鼓得老大,看着就让人心疼。
可即便这样,他们还得没日没夜地给地主干活,稍有懈怠,就是一顿毒打。
我们红军到了那儿,毫不犹豫地冲进地主家,把那囤满粮食的粮仓打开,白花花的大米、黄澄澄的谷子,一股脑儿地分给大家。
乡亲们捧着粮食,那双手颤抖得厉害,眼里全是不敢置信和感激的泪花。
那些被地主强占去的土地,也都重新丈量,一块不少地回到了百姓手中。
大家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拿起农具,安心种地,日子终于有了盼头,能吃得饱、穿得暖,一家人团团圆圆。”
李大山听得入神,嘴巴微张,眼中不时闪过惊讶、愤慨与憧憬。
他的思绪仿若被一只无形的手拉扯着,不由自主地回到了自家那悲惨的过往。
他想起家中病重卧床、气若游丝的父亲,被地主黄世仁的管家那一记闷棍打得吐血,至今只能躺在冰冷的炕上等死;想起母亲日夜守在父亲床边,身形愈发佝偻,满脸都是岁月与苦难刻下的皱纹,面对管家的恶行,只能暗自垂泪,把满心的委屈和愤怒往肚子里咽;想起自己堂堂七尺男儿,空有一身蛮力,在那暗无天日的世道里,却连至亲之人都护不住,眼睁睁看着家人受苦受难。
想到这些,他的眼眶渐渐泛红,眼中燃起了两簇炽热的希望之火。
林红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目光关切地看着他,抬手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鼓励道:“大山,加入我们吧!
和我们一起为穷人争取权益,打倒那些丧尽天良的地主恶霸,让所有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用再受这份苦。
咱们齐心协力,一定能把这吃人的世道给翻个个儿,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李大山的双手下意识地紧紧握成拳头,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手背青筋暴起,内心恰似有两个小人在激烈地争吵、拉扯。
一方面,他深知家中父母此刻正处于生死边缘,重伤的父亲需要人照顾,柔弱的母亲需要他的支撑,自己若在此时决然离去,无疑是大不孝;可另一方面,红军的所作所为、林红讲述的那些振奋人心的故事,又让他清楚地看到,这是一支能真正改变命运的队伍,是能让乡亲们挣脱苦难枷锁、迈向新生活的希望曙光。
犹豫再三,在林红满含期待、鼓励的目光注视下,他仿若下定了决心,一咬牙,猛地站起身来,带着些许决绝,匆匆走进屋内。
屋内昏暗无光,仅有从门缝透进来的一丝余晖,勉强照亮方寸之地。
李大山借着这微弱的光线,瞒着重伤的父母,手脚麻利地悄悄收拾了简单的行囊,几件破旧却洗得干干净净的衣裳,那是母亲在寒夜中一针一线缝补的温暖;还有平日里劳作离不开的一把短刀,刀刃在微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
当他再次踏出房门时,脚步略显沉重,每一步都似有千斤重,仿佛要把这养育他多年的土地踏出个深坑,可他的眼神中己满是决绝,透着破釜沉舟的勇气。
他跟着林红,一步一步缓缓走向红军队伍的集结地。
寒风吹过,撩起他的衣角,似在挽留,又似在叹息。
每走一步,他心中对家人的愧疚便如潮水般涌来,几乎要将他淹没,可与此同时,对新生活的憧憬也如同春日里破土的新芽,在心底疯狂生长,势不可挡。
回头望向自家那座破旧不堪、在寒风中摇摇欲坠的小院,李大山的眼眶湿润了,在心底默默发誓:爹、娘,等儿子跟着红军打出一片新天地,一定回来接你们,让咱们全家过上好日子!
风轻轻吹过,带着丝丝寒意,似在为他送行,也似在期待着他的蜕变与归来。
而在这即将分别的时刻,红军与百姓之间,正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缔结起更为深厚的情谊,为这片土地后续的故事,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这颗种子,终将在血与火的浇灌下,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庇佑这一方受苦受难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