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救治奇症》
孔十三和老者每日从清晨忙到傍晚,几乎没有停歇的时候,但他们毫无怨言,一心只想尽力帮助每一位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
这一日,医馆刚开门不久,一位神情焦急的中年男子搀扶着一位老者走了进来。
那老者看起来颇为虚弱,身上裹着厚厚的衣物,即便如此,仍能看出他在不停地颤抖,脸上满是痛苦之色。
孔十三赶忙迎上前去,和男子一起将老者扶到了诊桌前坐下。
“大夫,您快给我爹看看吧,他这病己经折磨他好些日子了。”
中年男子急切地说道。
孔十三温和地点点头,示意男子先别急,然后开始仔细地为老者诊治。
他先是为老者把了脉,脉象沉细而数,再观察老者的气色,只见其面色萎黄,透着一股病态。
当孔十三轻轻挽起老者的衣袖查看时,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只见老者的手臂上布满了一片片奇怪的红斑,这些红斑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有的还微微凸起,看起来十分可怖,而且老者似乎瘙痒难耐,一首在克制着想要抓挠的冲动。
“老伯,您这红斑长了多久了呀?
痒得厉害吗?”
孔十三关切地问道。
老者虚弱地开口道:“有个把月了吧,起初只是一点点,我以为是被蚊虫叮咬了,没太在意,谁知道越长越多,现在是又痒又难受,晚上都睡不好觉啊。”
孔十三皱着眉头,又查看了老者身上其他部位,发现腿部、背部也都有同样的红斑。
他心里明白,这病症颇为棘手,自己从未见过类似的情况。
但他还是安慰老者道:“老伯,您别担心,我们一定会尽力找出病因,治好您这病的。”
说罢,孔十三转身走到老者身边,低声和他交流了几句病情后,老者也走过来一同查看。
两人仔细地询问了老者发病前后的饮食、起居以及接触过的东西等各种细节,可依然毫无头绪。
他们尝试着开了几副清热解毒、凉血止痒的方子,让老者先回去服用,并且嘱咐了一些饮食上的禁忌,希望能缓解一下症状。
然而,过了几日,中年男子又搀扶着老者来到了医馆,神色比之前更加焦急了。
原来,老者服用了药后,红斑不但没有消退,反而越发严重了,瘙痒也变得更加难以忍受,整个人都被折磨得憔悴不堪。
孔十三看着老者痛苦的样子,心里十分愧疚,觉得是自己学艺不精,才没能帮上忙。
老者拍了拍孔十三的肩膀,安慰道:“孩子,别气馁,这病症如此奇特,一时半会儿找不到法子也是正常的,咱们再想想别的办法。”
就在他们为这奇怪的红斑病症发愁时,又有一位年轻妇人抱着一个孩童急匆匆地冲进了医馆。
那孩童双目紧闭,脸色苍白如纸,陷入了昏迷状态,妇人哭得眼睛都红肿了,一进门就哀求道:“大夫啊,求求你们救救我的孩子吧,孩子不知怎么突然就晕倒了,到现在都没醒过来呀。”
孔十三和老者赶忙将注意力转移到孩童身上,老者迅速为孩童把脉,只见那脉象时有时无,极为奇特,全然不像寻常病症的脉象。
再查看孩童的其他体征,也并未发现明显的外伤或者中毒迹象,这让两人更是一头雾水。
他们先是用了一些常规的急救方法,***孩童的穴位,试图唤醒他,可孩童依旧毫无反应。
孔十三又赶忙跑去药柜,按照以往治疗昏厥病症的经验,配了一副醒脑开窍的药,让人煎好后给孩童喂下,然而,药喂下去后,孩童依旧昏迷不醒。
这接二连三出现的奇症,让整个医馆的气氛都变得凝重起来。
孔十三心急如焚,他知道这些患者的家属都把希望寄托在了他们身上,如果不能治好这些病症,不仅患者要继续受苦,“回春堂”的声誉恐怕也会受到影响。
于是,孔十三决定不能坐以待毙,他开始翻阅医馆里的各种古籍医书,试图从先辈们的经验中找到治疗这些奇症的线索。
他整日整夜地泡在医书堆里,眼睛熬得通红,不放过任何一本可能有相关记载的书籍。
林婉儿看着孔十三如此拼命,心疼不己,也过来帮忙一起查找资料。
两人一本一本地翻看着,遇到觉得有用的地方,就互相交流讨论,有时候为了一个病症的记载,会争论得面红耳赤,但很快又会静下心来继续寻找答案。
同时,老者也没闲着,他凭借自己多年行走江湖积累的人脉,写了好几封信,托人带给各地的名医老友,向他们请教这两种奇症的治疗方法,并且详细地描述了患者的症状和他们之前尝试过的治疗手段。
日子一天天过去,孔十三在一本极为古老的医书中似乎找到了一点关于红斑病症的线索。
书中记载了一种罕见的“热毒疹”,症状与老者身上的红斑有些相似,说是由于人体感染了一种特殊的热毒,又恰逢体内湿气过重,热毒与湿气相互交织,发于肌肤表面,便形成了这种奇怪的红斑,且难以用寻常的清热解毒之法根治。
孔十三如获至宝,赶忙拿着书去找老者。
老者看后,觉得颇有道理,两人便根据书中所记载的思路,重新调整了药方。
这次的药方中,除了加入更强效的清热解毒药材外,还配伍了一些祛湿利水的药物,希望能从根源上化解那热毒与湿气。
他们满怀期待地让老者按照新的药方服药,同时,还为老者准备了一些外用的药浴方子,让他每日泡澡,辅助治疗。
而对于那昏迷的孩童,各地名医也纷纷回信了,不过大家的意见各不相同,有的认为可能是脑部受了邪风侵袭,有的觉得是先天元气不足导致的昏厥,各种说法让孔十三和老者一时间难以抉择。
孔十三仔细地研究着每一封回信,将其中相似的观点和建议整理出来,然后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大胆地提出了一个想法。
他觉得孩童可能是在母体中时就受到了某种隐性的伤害,导致体内气血运行不畅,加上近日又偶感外邪,内外交困,才引发了如此严重的昏厥。
基于这个想法,孔十三决定采用针灸与汤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他先是选取了孩童身上几个调节气血、醒脑开窍的关键穴位,小心翼翼地施针,每一针都倾注了他全部的精力,生怕出现一点差错。
施针完毕后,又赶忙让人按照新配的药方去煎药,待药煎好后,一点点地喂给孩童喝下。
整个治疗过程漫长而煎熬,医馆里所有人都在为这两位患者揪心,大家都期盼着能看到病情有所好转的迹象。
幸运的是,在坚持了数日的治疗后,老者身上的红斑终于有了变化。
那些原本鲜艳可怖的红斑颜色开始渐渐变淡,瘙痒的症状也明显减轻了,老者的精神状态也好了许多,晚上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
中年男子激动得热泪盈眶,拉着孔十三和老者的手,不停地道谢:“真是太感谢二位大夫了,我爹这病可算是有盼头了,之前我们都快绝望了啊。”
孔十三和老者也十分欣慰,但他们知道还不能松懈,继续让老者按照疗程服药和药浴,巩固治疗效果。
而那昏迷的孩童,在经过几次针灸和汤药治疗后,也终于有了反应。
先是手指微微动了一下,接着眼皮也开始颤动,这细微的变化让医馆里的众人都欢呼起来。
妇人更是喜极而泣,紧紧地抱着孩子,嘴里念叨着:“谢天谢地,我的宝贝终于要醒了。”
又过了几日,孩童终于缓缓地睁开了眼睛,虽然身体还很虚弱,但意识己经清醒了过来。
孔十三赶忙又为孩童调整了药方,开了一些滋补气血、调理身体的药物,帮助他尽快恢复元气。
这两件奇症的成功救治,让“回春堂”在清平镇乃至周边地区的名声更上一层楼。
人们都传颂着“回春堂”能治奇症的神奇事迹,越来越多的疑难病症患者纷纷慕名而来。
有一位身患怪病多年,全身关节疼痛难忍,每逢阴雨天更是痛得无法下地行走的老者,听闻了“回春堂”的名声后,不远千里赶来求医。
还有一位总是莫名心悸、呼吸困难,看过许多大夫都查不出病因的年轻书生,也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了这里。
面对这些新的疑难病症,孔十三和老者没有丝毫懈怠。
他们深知每一个患者背后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必须全力以赴。
对于那关节疼痛的老者,孔十三先是详细地询问了他过往的病史、受伤经历以及日常的生活习惯等。
经过仔细的诊断,发现老者的关节处气血瘀滞严重,而且关节周围的经络似乎受到了某种寒湿之气的侵袭,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这才引发了疼痛。
孔十三决定采用推拿、针灸配合中药内服外敷的方法进行治疗。
他每日都会亲自为老者推拿关节,手法娴熟而有力,通过推拿帮助疏通经络,促进气血流通。
同时,选取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以增强气血运行的动力。
而内服的中药则着重于活血化瘀、祛风除湿,外敷的药膏则首接作用于关节疼痛处,起到消肿止痛的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老者也十分配合,尽管每次推拿和针灸时都会疼痛难忍,但他咬牙坚持着,因为他知道这是在治病,是让自己摆脱病痛折磨的希望。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老者的关节疼痛症状逐渐减轻了。
起初,阴雨天时还会隐隐作痛,到后来,即使是在潮湿的天气里,也能慢慢地行走几步了。
老者激动地对孔十三说:“小伙子,你这医术真是高明啊,我这病折磨了我这么多年,没想到在你这儿看到了康复的希望,太感谢你了。”
而对于那心悸的书生,孔十三和老者也是费了不少心思。
他们通过各种检查和诊断,排除了许多常见的病因后,怀疑书生可能是由于长期读书劳累,又加上情志不畅,导致心脾两虚,从而引发了心悸和呼吸困难的症状。
于是,孔十三为书生开了一些养心安神、健脾补气的药方,并且叮嘱他要注意劳逸结合,调整好心态,避免过度思虑。
同时,还教书生一些简单的养生功法,让他每日练习,以增强体质。
书生按照孔十三的嘱咐,认真服药,坚持练习养生功法,慢慢地,心悸的症状发作次数越来越少了,呼吸也变得顺畅起来,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焕然一新。
随着越来越多的奇症被成功救治,“回春堂”的门槛都快被患者踏破了。
孔十三和老者虽然忙碌得不可开交,但他们心里却充满了成就感和使命感。
在这个过程中,孔十三也不断地总结经验,将每一个奇症的治疗过程、用药思路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都详细地记录下来,形成了一本厚厚的医案集。
他时常会拿出来翻阅回顾,希望能从这些过往的案例中汲取更多的知识,以便在未来遇到新的疑难病症时,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
林婉儿看着孔十三如此用心,心中满是敬佩,她也跟着孔十三一起学习,两人常常就某个病症展开讨论,互相启发,医术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李轩在医馆里帮忙的同时,也耳濡目染地学到了不少医术知识,他虽然还不能独立诊治病人,但也能帮着做一些抓药、煎药以及照顾病人的基础工作,成为了医馆里不可或缺的一员。
“回春堂”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清平镇散发着温暖的光芒,为那些被病痛折磨的人们带来了希望和生机,而孔十三的医者之路,也在这一次次的救治奇症中,越走越宽广,书写着属于他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