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石板小径,两旁竹影婆娑,几株茶花己含苞待放,隐隐飘来一股淡雅清香。
“这里便是我家茶庄。”
柳絮推门而入,恭声道,“请随我来坐。”
院中偏廊下摆着数张木桌,桌面洁净,上面己备有茶具。
柳絮示意林墨落座,自己则轻盈步入后厨,不多时提着一只青花瓷壶回来。
“林先生,今日茶庄新采了春茶,名曰‘碧螺春’,产自洞庭山,香气清雅,滋味甘醇。”
柳絮笑意盈盈,手起壶落,为林墨斟上一盏。
林墨端起茶盏,细闻一口,顿觉茶香扑鼻,汤色清澈碧绿,入口鲜爽回甘,与他在现代所品尝的“碧螺春”大有不同,却更显清冽之美。
“果然是上品。”
他轻轻点头,抿了一口又一口,舌尖仿佛融入春日的嫩芽,心神也随之宁静。
柳絮见他称赞,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先生若喜欢,可在此多住几日,茶庄虽小,却也可为先生备膳夜宿。”
林墨沉思片刻,点头道:“多谢姑娘盛情。
此行既无行囊,不如暂住,再做打算。”
柳絮起身吩咐茶庄丫鬟:“小翠,去为林先生备房,柴米我自去后厨筹备。”
丫鬟领命而去。
庭院里只剩两人,林墨看着柳絮忙碌的背影,心中暗自感慨:穿越而来,得遇良人,初来乍到,竟也不觉孤单。
他起身拾级走到茶花树下,细看那些含苞欲放的花蕾,嫩绿的枝叶上挂着几滴露珠,在阳光下闪烁晶莹。
“姑娘,你可常年居此?”
他侧目问。
柳絮端着菜盘走来,将几样新鲜蔬菜摆在桌上,笑道:“自小随母在此生活,茶庄便是我们的家业。
只要茶叶丰收,便能维持一家温饱,日子虽不富裕,却也自在安稳。”
“这大梁郡虽非都城,但人烟兴旺,商旅往来不断。”
林墨接着道,“若茶庄能与汴梁几家茶商通络,或可更上一层楼。”
柳絮微愕,片刻后眼中闪过一丝欣喜:“林先生对茶市颇有见地?
若能承蒙指教,茶庄定当不吝学之。”
林墨看着她期待的神情,忽觉责任在肩:“既然如此,待我先将茶叶品质、采摘、烘焙之法逐一记录,再探汴梁茶市之道,或能助茶庄开拓更多销路。”
柳絮连连点头:“多谢林先生!
只是……先生不知茶庄有何住处?”
林墨笑道:“自然是你说了算。
今日便借你茶庄一宿,明日我自会助你打理茶事。”
正说间,小翠己引他入院后楼。
后楼陈设简朴,却干净整洁,青砖地面、木床竹椅,窗外竹影斑驳,颇有江南水乡的闲雅。
林墨放下身上仅有的背包,便与柳絮道别,独自坐在窗前,望着远处青山与田野,思绪万千。
“在这里,我要做些什么?”
他低声自语,手指轻敲窗沿。
现代学识在此可派上用场,但古代生活也有诸多不便:如何融入乡镇人群?
如何应对官府规矩?
如何生存并发展?
夜幕渐沉,茶庄上灯火初明,茶香犹存。
林墨合上双眼,心中暗下决心:既然身处宋朝,就要活得精彩,既要守护身边之人,也要追寻那现代与古代交汇的无限可能。
他不再惧怕未知,反而期待明日的曙光。
春夜微凉,茶庄静谧。
一个现代学子,正缓缓展开他在古代的新人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