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记者围堵,将计就计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十几家媒体的记者挤在长条桌旁,摄像机的红灯像蛰伏的眼睛,紧紧盯着门口。

见高育良走进来,闪光灯瞬间连成一片,刺得人睁不开眼。

“高书记,请问网传您接受开发商宴请,并收受名贵字画,是否属实?”

《汉东晚报》的记者率先站起来,声音带着咄咄逼人的尖锐。

高育良在主位坐下,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等闪光灯平息些才开口,声音平静得像一潭深水:“这位记者朋友,你说的‘网传’,具体是哪个网站?

哪个帖子?

能否出示证据?”

那记者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他会首接索要证据,支吾道:“是……是匿名爆料,很多群里都在传。”

“匿名爆料?”

高育良微微挑眉,目光扫过全场,“在座都是新闻工作者,应该清楚‘匿名爆料’不能作为新闻依据。

《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里明确规定,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这是最基本的职业准则吧?”

他随手拿起桌上的矿泉水,拧开喝了一口,继续说道:“至于接受宴请,昨天中午,赵瑞龙先生确实在吕州第一楼约我见面,谈滨湖新区美食城项目。

但我当场拒绝了,原因很简单——这个项目不符合湿地保护规划,也没有通过生态评估。”

“那收受字画呢?”

另一家媒体的记者追问,“有人说看到您办公室挂着新的山水画。”

“哦,你说那幅画?”

高育良笑了笑,“是市文联送的,画家是吕州本地的老艺术家,画的就是滨湖湿地。

这幅画我打算挂在会议室,让大家都看看我们吕州的好景致。

至于‘名贵’,恐怕要让某些人失望了,老艺术家的画,讲的是意境,不是价钱。”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我知道大家来这里,是想挖掘‘新闻’。

但我今天可以明确告诉各位,吕州市委市政府欢迎媒体监督,前提是基于事实。

如果有人想借媒体散布谣言,干扰吕州的发展大局,我们绝不会坐视不理。”

说着,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推到桌前:“这是滨湖新区的生态保护规划草案,里面详细说明了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赵瑞龙先生的美食城项目,恰恰落在了核心保护区内。

我相信,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不会为了商业利益,毁掉这片白鹭的家园。”

记者们面面相觑,原本准备好的尖锐问题,被高育良这番不卑不亢的话堵了回去。

有人拿起规划草案翻看,有人开始低头记录,刚才剑拔弩张的气氛,悄然缓和了许多。

“高书记,那您打算怎么处理这次的谣言?”

有记者换了个温和的语气问道。

“己经报警了。”

高育良语气坚定,“网监部门正在追查谣言来源。

我相信法律会给大家一个交代。

同时,我也欢迎各位继续关注滨湖新区的建设,监督我们的工作。”

这场记者会,最终以高育良主动公布规划、承诺追查谣言收尾。

走出会议室时,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在他身上,小李跟在后面,小声说:“高书记,您刚才太厉害了,那些记者都被镇住了。”

高育良没说话,心里清楚,这只是赵瑞龙的第一步。

用谣言搞臭他的名声,让他在吕州站不住脚,这是官场最常见的伎俩。

前世他吃过这方面的亏,这一世,自然不会重蹈覆辙。

回到办公室,祁同伟己经等在那里,脸色有些难看:“老师,查到了,那些谣言是从一个匿名邮箱发出来的,IP地址在境外,但幕后操作的人,应该是张彪的手下。”

“意料之中。”

高育良坐下,“张彪那边有动静吗?”

“有,他们好像在转移砂石场的账目,估计是怕我们动手。”

祁同伟递过一份监控录像的截图,“这是昨晚拍的,张彪和张志强在一个隐蔽的茶馆见面,聊了快两个小时。”

高育良看着截图里两个鬼鬼祟祟的身影,冷笑一声:“急了?

看来刚才的记者会,打在他们痛处了。”

“那现在动手吗?”

祁同伟问。

“再等等。”

高育良摇头,“张彪只是小喽啰,我们要钓的是后面的鱼。

丁义珍和赵瑞龙,才是关键。”

他想了想,拿起电话拨通了市纪委书记的号码:“老王,下午有空吗?

我想跟你聊聊干部作风整顿的事,特别是国土局那边……”挂了电话,他对祁同伟说:“下午你陪我去趟砂石场,就以检查安全生产的名义,摸摸他们的底。

记住,只看不说,别打草惊蛇。”

“明白。”

祁同伟点头,“我这就去安排。”

祁同伟走后,高育良靠在椅背上,闭上眼。

脑海里闪过前世的画面:丁义珍潜逃海外,祁同伟饮弹自尽,自己在监狱里看着窗外的西角天空……那些画面像针一样扎在心上,提醒着他这场斗争的代价。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吴惠芬发来的微信:“侯亮平说这周末有空,还问要不要带点土特产。”

高育良嘴角泛起一丝暖意,回复道:“不用,让他来家里吃饭就行,我亲自下厨。”

放下手机,他重新睁开眼,眼神里的疲惫被坚定取代。

窗外的阳光正好,吕州的天,还是蓝的。

只要他守住底线,一步一步走下去,总有拨云见日的那天。

他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谣言止于公开,***止于监督。”

这一局,他不仅要赢,还要赢得光明正大。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