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超市货架上的限购标签

>>> 戳我直接看全本<<<<
5月的第三个周末,林野去家附近的超市囤货时,被入口处的公告栏拦住了脚步。

一张打印粗糙的A4纸用透明胶带贴在最显眼的位置,红色马克笔写着歪歪扭扭的字:“瓶装水、压缩饼干、罐头类商品,每人每次限购2份。”

下面还画了个简易的笑脸,像是想冲淡这则通知的严肃,却显得更加突兀。

他皱了皱眉,推着手推车走进超市。

往常这个时间,货架总是满满当当的。

大米堆成小山,食用油码得整整齐齐,饮料区的瓶装水像蓝色的瀑布,从货架顶端垂到地面,但今天,景象有些不同,饮用水区的货架空了大半,只剩下些杂牌的矿泉水,标签被人翻得卷了边;压缩饼干和罐头的货架前围着几个人,手里都捏着购物篮,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剩下的存货;连平时无人问津的脱水蔬菜包,也少了将近一半。

“小姑娘,这饼干还有没?”

一个拎着布袋的老太太扯了扯理货员的袖子,指着空了的货架,“我孙子爱吃这个。”

理货员是个年轻女孩,额头上渗着汗,正费力地往货架上搬箱子:“阿姨,没了,就这些了,仓库说厂家那边断货,下周能不能补上还不一定呢。”

“怎么就断货了?”

老太太不依不饶,“前阵子还堆成山呢。”

“听说南边的厂子,机器坏了大半。”

女孩压低声音,“白天太热,塑料瓶生产线都融了;晚上又冷,罐头的封口机冻得卡壳……好多工人都辞职了。”

林野的心沉了沉。

他走到方便面货架前,发现最畅销的几个品牌也空了不少,剩下的都是些保质期快到的临期产品。

他随手拿起一包,生产日期是4月初的,距离保质期还有三个月,不算太糟,但价格标签上的数字比上个月涨了近三成。

“涨价了?”

他问旁边正在挑方便面的男人。

男人抬头看了他一眼,嘴角撇了撇:“何止涨价,能买到就不错了。

我家小区旁边的小超市,矿泉水都卖五块一瓶了,还限购。”

他顿了顿,凑近了些,“你没看新闻吗?

南方好几个省,自来水管道冻裂的冻裂、晒化的晒化,好多地方都停水了,全靠瓶装水度日。”

林野想起自己模型里的推演,极端温差对基础设施的破坏,比他预想的来得更快。

他推着车继续往前走,在生鲜区停住了脚步。

往常摆满新鲜蔬菜的柜台,今天只剩下些蔫巴巴的青菜和土豆。

绿叶菜几乎看不见,价签上的数字触目惊心:一小把菠菜要八块钱,是上个月的西倍。

水果区更惨,苹果和梨的表皮都带着焦黑的斑点,像是被高温灼伤过。

“这菜怎么卖这么贵?”

一个年轻妈妈指着菠菜,语气带着难以置信。

售货员叹了口气:“进价就贵。

郊区的菜地,白天太阳一晒,叶子全焦了;晚上一冻,根又烂了。

菜农都不敢种了,说种多少赔多少。

也就土豆、萝卜这种埋在土里的,还能收上来点。”

年轻妈妈犹豫了半天,还是放下了菠菜,拿起两个土豆:“就这些吧,省着点吃。”

林野看着这一幕,突然觉得喉咙发紧。

他想起导师说过,人类文明的基石是农业,而农业的根基是稳定的气候。

当气候失去平衡,最先崩塌的就是餐桌。

他转身走向日用品区,想多买些蜡烛和电池,高温和低温交替会加速电力系统的老化,停电将成为常态。

但这里的货架同样不容乐观:电池只剩下几节小号的,蜡烛被拆得零零散散,连手电筒都只剩下些外壳破损的样品。

“小伙子,买手电筒啊?”

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凑过来,手里拿着最后一个完好的手电筒,“这个给你吧,我家里还有一个。”

林野愣了一下:“那您怎么办?”

“我无所谓。”

中年人笑了笑,把电筒塞给他,“我是电工,单位里工具多。

你看着年轻,估计是住宿舍的,停电了不方便。”

他指了指货架,“这些东西,最近抢得厉害。

昨天还有人因为抢最后一盒电池打起来了。”

林野接过手电筒,说了声谢谢。

电筒的外壳还带着包装的温热,却让他心里泛起一阵寒意。

他意识到,超市里的限购标签,不仅仅是物资短缺的信号,更是社会秩序开始松动的预兆。

结账的时候,队伍排得很长。

每个人的购物车里都堆着水和干粮,脸上带着一种莫名的焦虑。

收银台的广播里,正播放着超市的促销广告:“夏日清凉季,空调扇特价销售”这则不合时宜的广告,引来一阵低低的哄笑,笑声里却没什么暖意。

走出超市时,林野拎着两大袋东西,手腕勒得生疼。

阳光有些刺眼,他抬头看了看天,天空是一种奇怪的灰白色,不像往常那样清澈。

街角的报刊亭前,几个老人正围着一张报纸讨论着什么,报纸的头版标题是:《全国多地出现罕见旱情,专家建议节约用水》。

没有人提到温差,没有人解释旱情的根源,更没有人预警即将到来的危机。

林野低头看了看手里的购物袋:两瓶水,西盒压缩饼干,两包蜡烛,一节电池,还有那个陌生人让给他的手电筒。

这些东西,在和平年代微不足道,此刻却像是救命的稻草。

他突然加快了脚步。

他要再去几个超市看看,能多囤一点是一点。

他还要给家里打个电话,让父母别舍不得,多买点吃的喝的,把窗户封得严实些,准备好应对停电和停水。

路过小区门口的便利店时,他看见玻璃窗上贴着一张新的通知,字迹比超市的更潦草,语气却更急迫:“饮用水、方便面、电池,每人限购1份。

概不赊账,多谢理解。”

通知的下方,有人用马克笔添了一行小字:“天要变了。”

林野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首到阳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他知道,变的不只是天气,还有这个他熟悉的世界。

而超市货架上的空档和限购标签,只是这场巨变的序幕。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