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知,自己与门阀的斗争才刚刚开始,而清风学社能否成为他坚实的后盾,一切都是未知。
但无论如何,他都己下定决心,绝不退缩。
想着想着,他渐渐进入梦乡,梦中,他看到了一个没有门阀压迫的世界……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邓智的脸上。
他悠悠转醒,昨日的决心愈发坚定。
简单洗漱后,邓智走出家门,朝着集市的方向走去。
集市上,人群熙熙攘攘,摩肩接踵。
各种摊位琳琅满目,小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卖包子的大声吆喝着“热气腾腾的包子嘞,皮薄馅大”,卖绸缎的也不甘示弱,“上好的绸缎,花色艳丽,姑娘们瞧一瞧看一看呐”。
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的香气,有烤红薯的香甜,也有卤味的咸香。
邓智穿梭在人群中,眼睛快速扫过周围的一切。
就在这时,邓智听到不远处有人低声谈论着什么“清风学社辛亥新风”。
他心中猛地一动,脚步不由自主地朝着声音的方向挪去。
在一个卖字画的摊位旁,站着几个书生模样的人,他们身着长衫,手持折扇,正小声交谈着。
邓智走上前去,恭敬地作揖问道:“几位兄台,方才听闻你们提及清风学社与辛亥新风,在下对此颇感兴趣,不知能否为在下详细讲讲?”
其中一位年纪稍长的书生上下打量了邓智一番,见他虽然衣着朴素,但眼神中透着一股坚毅,便开口道:“你这小兄弟,对这些也有兴趣?
这清风学社乃是一群有志之士所创立,旨在传播辛亥新风,倡导打破旧制,追求平等与自由。”
邓智眼中闪过一丝光亮,连忙追问:“那这辛亥新风,究竟是何种思想?”
另一位书生接过话茬:“这辛亥新风,便是倡导推翻封建礼教的束缚,打破门阀世家的特权,让天下百姓都能有平等的机会。”
邓智听得热血沸腾,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
他继续问道:“那这清风学社,寻常人可入否?”
年纪稍长的书生微微一笑:“清风学社广纳有志之人,不论出身,只要认同其理念,皆可前往一试。”
邓智心中大喜,决心前往清风学社一探究竟。
他再次向几位书生作揖致谢:“多谢几位兄台解惑,在下受益匪浅。”
告别书生后,邓智一刻也不敢耽搁,按照书生们所指的大致方向,匆匆赶去。
一路上,他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书生们描述的清风学社的样子,以及那令人向往的进步思想。
随着邓智逐渐靠近清风学社,周围的环境也变得安静了许多。
道路两旁种着高大的槐树,枝叶繁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光斑。
远处,一座古朴的建筑映入眼帘,飞檐斗拱,庄重而典雅,这便是清风学社。
邓智来到学社门口,深吸一口气,正欲迈步进去,却被门房拦住。
门房上下打量着他,神色有些傲慢:“你是何人?
来此处何事?”
邓智赶忙说明来意:“我听闻清风学社传播进步思想,特来求学,希望能入社学习。”
门房冷笑一声:“就你?
也不看看自己什么出身,学社岂是你想来就来的?”
邓智心中一怒,但仍强压怒火,据理力争:“我虽非门阀出身,但我一心向学,渴望为打破门阀格局贡献一份力量,为何不能入社?”
两人的争吵声,引来了周围一些人的围观。
就在邓智陷入困境时,一位身着青衫的男子路过。
他剑眉星目,气质不凡,正是李逸风。
李逸风见状,上前询问缘由。
邓智将事情的经过又说了一遍。
李逸风听后,心中对邓智的勇气和求知欲颇为欣赏。
他对门房说道:“此人既有如此志向,不妨让他先进去,我自会向先生说明。”
门房见是李逸风,态度顿时恭敬了许多:“既然是李公子开口,那便让他进去吧。”
邓智感激地看了李逸风一眼:“多谢公子相助,日后若有需要,在下定当全力报答。”
李逸风摆了摆手:“无妨,同为追求进步之人,理应相互帮助。
你且先进去,日后在学社好好学习便是。”
就这样,邓智在李逸风的帮助下,得以进入清风学社旁听。
进入学社后,邓智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宽敞的院子里,摆放着几张石桌石凳,周围的墙壁上刻满了各种名言警句。
正前方是一间大堂,里面传来阵阵读书声。
邓智跟着李逸风来到大堂,李逸风为他安排了一个位置。
邓智坐下后,环顾西周,发现学社里的学员们来自不同的阶层,有身着华丽的富家子弟,也有像他一样衣着朴素的平民。
不一会儿,一位白发苍苍的先生走上讲台,开始讲学。
先生的声音洪亮而有力,他讲述着辛亥新风的起源、发展以及其蕴含的深刻思想。
邓智听得如痴如醉,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课间休息时,邓智与周围的学员们交流起来。
从他们口中,邓智了解到清风学社过往也曾多次与门阀发生冲突。
门阀视学社为眼中钉,肉中刺,曾多次试图打压学社,但学社凭借着众人的努力,一次次化险为夷。
就在大家聊得正起劲时,一位学员匆匆跑进来,神色慌张地说道:“不好了,听说门阀察觉到了学社的动静,可能要派人来调查了!”
众人听闻,顿时一片哗然。
学社先生走上前,神色凝重地说道:“大家莫慌,既然事情己经发生,我们便商议应对之策。”
邓智心中一紧,他知道,一场严峻的考验即将来临。
但他没有丝毫退缩之意,反而更加坚定了与学社众人共同对抗门阀的决心。
邓智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在这危机西伏的局势中,借助清风学社的力量,实现自己打破门阀格局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