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林晓雨,你疯了吗?主动申请下乡?"母亲王秀兰的声音在客厅里炸开,
手中的搪瓷茶缸"啪"的一声摔在地上,茶水四溅。
我淡定地从桌上拿起那份填好的下乡申请表,
在母亲震惊的目光中递给坐在一旁的父亲林国强:"爸,帮我交给街道办吧。
"父亲的手颤抖着接过申请表,老花镜后的眼睛瞪得滚圆:"晓雨,你这是怎么了?
昨天还在家里哭着说不想去农村,今天就主动申请?是不是发烧烧糊涂了?""我没糊涂,
比任何时候都清醒。"我坐在硬邦邦的木椅上,看着眼前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家。
1975年3月15日,我重生回到了这一天。前世的我,林晓雨,
一个城里长大的娇气女孩,死活不愿意下乡。父母托关系花了不少钱,
让我留在城里的纺织厂当临时工。结果呢?厂子效益不好,
我这个没有正式编制的临时工第一个被辞退。之后的人生,就是一场彻底的悲剧。没有工作,
没有收入,二十多岁了还要靠父母养着。好不容易嫁了个有正式工作的男人,
结果发现对方是个酒鬼赌徒。离婚后带着女儿生活,日子过得比狗都不如。最可笑的是,
那些当年一起下乡的同学,有的在农村入了党提了干,
后来调回城里当了领导;有的在乡下学了技术,
改革开放后成了第一批富起来的人;还有的通过下乡的经历考上了大学,成了知识分子。
而我,林晓雨,因为害怕吃苦,错过了所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前世临死前,
我躺在破旧的出租屋里,听着女儿在电话里冰冷的声音:"妈,我在国外过得很好,
你就别折腾了。"然后嘟嘟嘟的忙音。那一刻我才明白,如果当初选择下乡,
我的人生会完全不同。现在,老天给了我重来一次的机会,我绝不会再错过。"林晓雨!
"母亲的声音把我从回忆中拉回来,"你给我老实说,是不是谁威胁你了?
还是你在学校里犯了什么错?"我笑了笑:"妈,我就是想通了。
与其在城里做临时工没有前途,不如去农村闯一闯。说不定还能有什么意外收获呢。
""意外收获?"父亲摘下眼镜,用力擦着镜片,"农村有什么好的?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
累死累活也挣不了几个工分。你一个细皮嫩肉的城里女孩,能干什么农活?
""试试看不就知道了?"我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
"反正留在城里也没什么出路。"这话算是说到了父母的痛处。确实,
现在的形势对知识青年很不友好。高中毕业后不能直接上大学,
分配工作也轮不到我们这些没有关系的普通人家孩子。
能在城里找个临时工的活儿已经算是祖坟冒青烟了。但是父母不知道的是,我清楚地记得,
再过两年,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那些在农村锻炼过的知青,反而更容易考上大学。
因为他们有了社会阅历,作文写得有血有肉,比我们这些在城里混日子的人强太多了。
更重要的是,我还记得前世一个同学跟我说过的话。她当年下乡去的那个村子,
村支书的儿子后来成了县里的大企业家。1978年改革开放后,他办了个小厂子,
专门招收当年的知青当管理层。那些跟着他干的人,后来都发了财。
我就是要去那个村子——清河村。"不行!"母亲突然站起来,脸色铁青,
"我死也不会让你去受那个罪!""妈,这是我自己的选择。""选择个屁!
"王秀兰爆了粗口,这在平时是绝对不可能的,"你知道农村有多苦吗?没有电,
没有自来水,住的是土坯房,吃的是粗粮窝头。冬天冷得要死,夏天热得要命。你受得了吗?
"我转过身,认真地看着母亲:"妈,我受得了。而且我觉得,这样的经历对我有好处。
""好处?什么好处?"父亲把申请表重重地拍在桌上,"晓雨,你别犯糊涂了。
爸妈辛辛苦苦把你养大,就是希望你能在城里过好日子。你这样做,是要气死我们吗?
"看着父母焦急的样子,我心里也不好受。但是我必须坚持。前世的悲剧,绝不能重演。
"爸,妈,你们相信我好吗?我保证,下乡对我来说是好事,不是坏事。"我走到父母面前,
拉住他们的手,"再说了,现在政策也说了,知青下乡是锻炼,不是发配。
等过几年形势好了,我还是可以回城的。"这话倒是真的。我记得很清楚,1978年后,
大批知青开始返城。但是那些在农村表现好的,反而得到了更多的机会。
父亲和母亲对视了一眼,眼中都是担忧。"晓雨,"父亲的声音有些哽咽,
"爸妈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孩子。但是这个决定太突然了,你再考虑考虑,好吗?
""我已经考虑得很清楚了。"我的语气很坚决,"明天就把申请表交上去。
"母亲突然哭了起来:"我的傻女儿啊,你这是何苦呢?妈妈舍不得你去受罪啊!
"看着母亲的眼泪,我的心也酸了。但是我知道,短暂的离别是为了更好的未来。
前世我们一家人过得那么艰难,母亲为了我的医药费差点卖血。这一世,
我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而这一切,都要从下乡开始。第二章第二天一早,
我还没起床就听到客厅里传来激烈的争吵声。"老林,你真的要让晓雨去农村?
"这是我姑姑林秀芳的声音。"我也不想啊,可是这孩子铁了心要去,拦都拦不住。
"父亲的声音听起来很无奈。我悄悄推开房门一条缝,看到客厅里坐着好几个人。除了姑姑,
还有我的舅舅王建国,以及邻居张大妈。"这孩子是不是脑子出问题了?"张大妈摇着头,
"我们院子里的孩子,一个个都想方设法留在城里,她倒好,主动要去农村。""就是啊,
"姑姑拍着大腿,"嫂子,你们是不是平时对晓雨太严了?把孩子逼急了?
"母亲的眼睛红肿着,显然哭了一夜:"我们哪里严了?平时对她好得不得了,
吃的穿的都紧着她。就是因为太娇惯了,所以才舍不得她去受苦。
""那她为什么突然要下乡?"舅舅皱着眉头,"建国,你在街道办工作,
知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新政策?非要让这些孩子下乡不可?"我心里冷笑。前世就是这样,
一家人围着我转,生怕我受一点委屈。结果把我养成了个废物,什么都不会,
什么都指望别人。这一世绝不能再这样了。我穿好衣服,推门走了出去。"晓雨!
"姑姑立刻站起来,"快过来,姑姑跟你说几句话。""姑姑好,舅舅好,张大妈好。
"我礼貌地打了招呼,然后坐在他们对面。"晓雨啊,"姑姑拉着我的手,
"你老实告诉姑姑,是不是有人欺负你了?还是在学校里遇到什么麻烦了?""没有啊,
我好好的。""那你为什么要去农村?"张大妈凑过来,"我们院子里的小王,
去年下乡到了河北,前两天回来探亲,瘦得都不成样子了。你一个女孩子家,
去那种地方能干什么?"我看了看在座的几个人,决定说一些他们能理解的话。"各位长辈,
我是这么想的。现在城里的形势大家也看到了,我们这些高中毕业生很难找到正式工作。
与其在城里没有出路,不如去农村锻炼锻炼。说不定过几年政策变了,
我在农村的经历反而成了优势。"这话说得很实在,几个大人面面相觑。
舅舅点了点头:"这话倒是有些道理。现在确实是这样,城里的工作不好找。
""可是农村那么苦,"姑姑心疼地看着我,"你从小在城里长大,哪里受过那种罪?
""姑姑,我觉得吃点苦没什么不好的。"我认真地说,"而且我听说,
表现好的知青以后还有机会推荐上大学呢。"这话一出,几个人的眼睛都亮了。在这个年代,
大学生可是了不得的存在。如果真的能通过下乡获得推荐上大学的机会,那确实是件好事。
"真的假的?"张大妈眼睛瞪得滚圆,"还有这种好事?""是啊,我听我们老师说的。
"我继续忽悠,"不过要表现特别好才行,一般人是没有机会的。"父亲听了这话,
脸色有些松动:"晓雨,这个消息可靠吗?""应该可靠吧,老师不会骗我们的。
"我装作不太确定的样子,"不过就算没有这个机会,我觉得去农村锻炼一下也是好事。
总比在城里混日子强。"母亲擦了擦眼泪:"可是妈妈就是舍不得你啊。""妈,
我又不是不回来了。放假的时候我就回家看你们。"我走过去抱住母亲,"再说了,
现在交通这么方便,坐火车一天就能到。"其实我心里很清楚,
我要去的清河村距离这里有四百多公里,坐火车要八个小时,再转汽车要两个小时。
但是为了让父母放心,我只能这么说。姑姑沉思了一会儿,突然开口:"嫂子,要不这样吧。
我托人打听打听,看看能不能让晓雨分配到一个条件好一点的地方。""对啊!
"舅舅也来了精神,"我在街道办认识几个人,可以帮忙运作一下。
至少别分到太偏远的地方去。"我心里一紧。这可不行,我必须去清河村。"舅舅,姑姑,
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是我觉得,去哪里都一样,关键是要靠自己努力。
"我连忙阻止他们,"而且如果走后门的话,让别人知道了不好。""这孩子,"姑姑笑了,
"还挺有原则的。"父亲看着我,眼中有了一丝欣慰:"晓雨确实长大了,
考虑事情比以前周到多了。"我暗自松了一口气。看来父母已经开始接受我下乡的决定了。
"那就这么定了,"我站起身,"我去准备申请材料,明天就交给街道办。""等等!
"母亲突然叫住我,"晓雨,你要是真的决定下乡,妈妈得给你准备一些东西。
农村条件不好,该带的还是要带。"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我的眼眶有些湿润。
不管在哪一世,父母的爱都是无私的。这一次,我一定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而清河村,
就是我改变命运的第一步。第三章一周后,我的下乡申请正式批准了。
分配地点果然是清河村,隶属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下属的一个县。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
我内心狂跳。一切都和前世一样,我没有记错。"黑龙江?"母亲拿着分配通知书,
脸色发白,"这么远?"父亲也皱起了眉头:"我查了地图,
这个地方距离咱们这里有四百多公里。坐火车要大半天。""没关系的,
"我装作不在意的样子,"现在交通方便,想家了就回来看看。"其实我心里清楚,
在那个年代,交通费对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下乡的知青一年能回家一次就不错了。但是我必须去清河村。因为我记得很清楚,
那里有一个叫赵志强的人,他父亲是村支书。这个赵志强在1978年承包了村里的砖厂,
后来又开了小卖部、饭店,成了全县有名的万元户。更重要的是,
他的妹妹赵志娟后来考上了师范学院,分配到县里当老师,再后来调到市里,
成了教育局的干部。前世我的同学李小燕就是去的清河村,她和赵志娟关系很好。
李小燕告诉我,赵志娟人很讲义气,对当年的知青朋友都很照顾。改革开放后,
很多知青都通过她的关系找到了好工作。我这一世,就是要抓住这个机会。"晓雨,
你真的考虑清楚了吗?"父亲坐在我对面,神情严肃,"黑龙江那边冬天特别冷,
最低气温能到零下三十多度。你从小怕冷,能受得了吗?""爸,没关系的。
人的适应性很强,过一段时间就习惯了。"我拍拍父亲的手,"再说了,
我带足够的棉衣就行了。"母亲叹了口气:"那你什么时候出发?
"我看了看通知书:"下周三有专门的火车,统一送知青下乡。我需要在下周二到市里集合。
""这么快?"母亲的眼泪又掉下来了。时间确实很紧,但这正是我希望的。越快离开越好,
免得夜长梦多。接下来几天,全家人都在忙着为我准备东西。母亲翻出了家里最厚的棉被,
还有父亲的一件军大衣。姑姑送来了一个崭新的行李箱,舅舅则给了我五十块钱作为路费。
最让我感动的是,父亲偷偷塞给我一个小布包,里面装着二百块钱。
"这是爸妈这些年攒的钱,"父亲小声说,"你带着,以备不时之需。
在外面千万别委屈自己。"二百块钱,在1975年可不是小数目,
相当于普通工人四个月的工资。我知道,这几乎是家里的全部积蓄了。"爸,
我不能要这些钱。"我推辞道。"拿着!"父亲难得强硬一次,"你一个人在外面,
没有钱怎么行?再说了,这钱就算是借给你的,以后有能力了再还给家里。"我鼻子一酸,
紧紧抱住了父亲。出发的前一天晚上,邻居们都来送行。"晓雨啊,到了农村要好好干活,
别给城里人丢脸。"张大妈拍着我的肩膀。"记得常写信回来,让家里人放心。
"李阿姨塞给我一包点心。王叔叔则给了我一个手电筒:"农村晚上黑,这个你用得着。
"看着这些朴实的邻居,我心里暖暖的。这些人在前世对我们家也很好,
尤其是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经常接济我们。这一世,我一定要记住他们的恩情。深夜时分,
我躺在床上却睡不着。明天,我就要开始全新的人生了。想到即将面对的种种挑战,
我既紧张又兴奋。农村生活确实会很苦,但是我有前世的经验,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更重要的是,我知道未来的发展方向。1978年恢复高考,我要做好准备。
1979年改革开放,我要抓住机会。那些在前世错过的机遇,这一次我绝不会再错过。
清河村,我来了。第四章火车站月台上人头攒动,数百名即将下乡的知识青年聚集在这里。
我拖着行李箱,在人群中寻找着去清河村的队伍。按照通知书上的说明,
每个目的地都有专门的带队老师负责组织。"去清河村的同学请到这里集合!
"一个中年男子举着小旗子大声喊道。我赶紧过去,发现已经有十几个人在那里等着了。
"同学,你也是去清河村的吗?"一个戴眼镜的男生问我。"是的,我叫林晓雨。
"我主动介绍自己。"我叫陈建军,很高兴认识你。"男生笑着伸出手,
"我们以后就是战友了。"我打量着这个叫陈建军的男生,大概十八九岁的样子,
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起来很文气。"你们都是哪个学校的?"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问道。
大家开始互相介绍,我发现这批去清河村的知青一共有二十个人,男女各半。
大部分都是高中毕业生,也有几个是初中毕业的。"同学们,我是你们的带队老师,姓孙。
"那个中年男子走过来,"火车马上就要发车了,大家跟我上车。"我们排队检票上车,
我被分配在一个硬座车厢里。火车开动了,我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城市,心情复杂。
前世的我,在这趟火车上哭了整整一夜,觉得自己的人生完了。但是这一世,
我知道这是新生活的开始。"晓雨,你怎么看起来一点都不难过?
"坐在我旁边的女孩叫刘小敏,她的眼睛红红的,显然刚哭过。"难过也没用啊,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勇敢地走下去。"我安慰她,
"说不定农村生活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呢。""可是我听说农村特别苦,住的是土房子,
吃的是粗粮窝头。"刘小敏擦了擦眼泪,"我从小娇生惯养的,怎么受得了那种苦?
"我想起前世的经历,确实,农村生活很艰苦。但是那些能够坚持下来的人,
后来都有了不错的发展。"小敏,我觉得吃点苦没什么不好的。"我认真地说,
"人只有经历过磨练,才能真正成长起来。""你说得倒是轻松,
"坐在对面的一个男生插话道,"等你到了农村干了一天农活,手上磨出血泡的时候,
看你还能不能这么乐观。"这个男生叫马强,看起来有些高傲,说话总是带着刺儿。"马强,
你这么说就不对了,"陈建军为我辩护,"晓雨的想法很正确,我们应该积极面对挑战。
""积极面对?"马强冷笑一声,"你们这些理想主义者,
到时候碰了壁就知道现实的残酷了。"我没有和马强争论。前世我也见过这样的人,
满腹牢骚,怨天尤人,最后什么都没成就。火车在夜色中穿行,车厢里渐渐安静下来。
很多人开始打盹,但我毫无睡意。我拿出一个小本子,开始在上面写东西。
这是我这几天整理的一些要点,关于如何在农村生活得更好。首先,
要尽快适应农村的作息时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其次,要学会各种农活。虽然累,
但是表现好才能获得大家的认可。第三,要和当地人搞好关系,
特别是村干部和有影响力的农民。第四,要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不管是农业技术,
还是其他技能,都要认真学。第五,要关注政策变化,做好各种准备。正写着,
陈建军凑过来看:"晓雨,你在写什么?""一些想法,关于怎么在农村生活得更好。
"我没有隐瞒。"能让我看看吗?"陈建军很感兴趣。我把本子递给他,
陈建军认真地看了一遍,眼中露出钦佩的神色。"晓雨,你想得真周到。
我觉得你说得很有道理。"他把本子还给我,"特别是关于和当地人搞好关系这一点,
我觉得很重要。""是啊,我们是外来的,如果不能融入当地的环境,生活肯定会很艰难。
"我说。"你们在聊什么?"刘小敏也凑过来。我把想法和她分享了一下,
刘小敏听了连连点头。"晓雨,你真的很聪明。我都没想到这些。"她有些惭愧,
"我只想着怎么熬过这段时间,然后想办法回城。""小敏,既然来了,
就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说不定你会发现农村生活的乐趣呢。"我鼓励她。这时,
马强又插话了:"你们真是太天真了。农村有什么好的?又脏又累又穷。
我爸已经在想办法了,最多一年我就能回城。"听到这话,我心里冷笑。
前世我知道马强这个人,确实回城了,但是因为没有任何技能和经验,在城里也混得很惨。
最后还是靠父母养着,四十多岁了还是个废物。火车继续在夜色中前行,
载着我们这些年轻人驶向未知的未来。但是对我来说,未来并不未知。
我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要怎么做。清河村,等着我吧。第五章火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颠簸,
终于在第二天下午到达了齐齐哈尔火车站。我们这群知青在孙老师的带领下下了火车,
然后被安排上了几辆卡车。据说还要再走两个小时的土路才能到清河村。
卡车在崎岖不平的土路上颠簸着,我们几个人在车厢里被颠得东倒西歪。"我的天啊,
这什么路啊?"刘小敏脸色发白,看起来要吐了。"忍忍吧,马上就到了。
"我拍着她的后背安慰道。其实我也很难受,但是想到马上就要见到清河村了,
心里还是很兴奋的。终于,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到达了清河村。
村口站着一群人在等我们,为首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子,穿着一身蓝色的中山装,
看起来很有威严。"同志们辛苦了!"那个中年男子大声说道,
"我是清河村的党支部书记赵大山,欢迎大家来到我们村!"我的心跳加速了。赵大山,
就是赵志强和赵志娟的父亲。前世李小燕经常提到这个人,说他很有眼光,很会识人。
"孩子们,我知道大家路上辛苦了,也想家了。"赵大山的声音很亲切,"但是既然来了,
就要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我们村里的人都很朴实,一定会照顾好大家的。"听了这话,
很多知青的脸色都缓和了一些。"现在我给大家安排住处。男同志住在村东头的知青点,
女同志住在村西头。每个人都有床位和基本的生活用品。"赵大山继续说道。
我们跟着村民来到了女知青点,这是一排简陋的土房子,但是里面收拾得很干净。
每个房间住四个人,有四张木床和简单的家具。
我被分配和刘小敏、还有另外两个女孩住在一起。"晓雨,这里比我想象的要好一些。
"刘小敏小声对我说。"是啊,至少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我点点头。安顿好行李后,
村里安排我们在大队部吃晚饭。虽然只是简单的窝头咸菜,但是大家都饿了,吃得很香。
吃饭的时候,我注意到有一个年轻人一直在看我们。他大概二十五六岁的样子,长得很壮实,
皮肤有些黑,但是眼神很聪明。"那个人是谁?"我小声问旁边的一个村民。
"那是我们村支书的儿子,叫赵志强。"村民说道,"人很能干,村里的砖厂就是他在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