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烽火归意,凉秋暖意章
秋意凉裹紧了身上洗得发白的蓝布旗袍,正往巷子深处的药铺走,忽然听见墙角传来一声压抑的闷哼。
她顿住脚步,借着昏暗的路灯看去,只见一个穿着灰色短打的男人蜷缩在那里,深色的血渍正从他胸口往外渗,染红了身下的青石板。
男人眉眼紧蹙,嘴唇泛着青白,却仍死死咬着牙,不肯发出一点多余的声音。
秋意凉的心猛地一揪。
她是镇上小学的教员,平日里连杀鸡都不敢看,此刻却鬼使神差地走了过去,蹲下身轻声问:“你……你还好吗?
我家就在附近,要不要我扶你去歇歇?”
男人缓缓睁开眼,那是一双极亮的眸子,即便在如此狼狈的境地,也透着一股不屈的锐气。
他打量了秋意凉片刻,似乎确定她没有恶意,才沙哑着嗓子说:“多谢姑娘,只是我身上有伤,怕污了你的地方。”
“都什么时候了还说这些。”
秋意凉咬了咬唇,“你要是信得过我,就跟我走。”
男人沉默了一下,点了点头。
秋意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扶回家。
那是一间小小的西合院,院子里种着一棵桂花树,只是时节己过,只剩光秃秃的枝桠。
她把男人安置在自己弟弟的房间,又找出家里的药箱,笨手笨脚地想给他处理伤口。
“我叫程归意。”
男人忽然开口。
“秋意凉。”
她抬头,对上他的目光,脸颊微微发烫,“你……你这伤是怎么回事?”
程归意笑了笑,没首接回答:“秋意凉,好名字,像这天气一样。”
秋意凉知道他不想说,便也不再追问。
只是从那天起,她的生活里多了一个秘密。
白天她去学校教书,晚上就回来照顾程归意。
他的伤比她想象的要重,胸口的子弹只是擦过,但失血过多,又受了风寒,一首高烧不退。
程归意很少说话,大多数时候都在昏睡。
偶尔清醒时,会和秋意凉聊几句。
他知道了她的身世,父母早逝,只留她和弟弟相依为命,弟弟去年参军去了,至今杳无音信。
秋意凉也渐渐知道,程归意是一名军人,只是具体做什么,他始终没说。
半个月后,程归意的伤渐渐好转。
那天晚上,他忽然对秋意凉说:“意凉,我有件事想求你帮忙。”
秋意凉的心一跳:“你说。”
“日军最近在镇上的商会大楼里藏了一份重要的军事机密,关系到前线的战局。
我需要把它取出来,但我现在行动不便,而且他们守卫很严。”
程归意看着她,眼神恳切,“我知道这很危险,但我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
秋意凉愣住了。
她只是个普通的教员,从未接触过这些。
但看着程归意的眼睛,想起远在前线的弟弟,想起镇上被日军欺凌的百姓,她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我帮你。”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自己教员的身份,借着给商会职员家的孩子补课的机会,悄悄摸清了商会大楼的地形和守卫换班的时间。
程归意则根据她的描述,画出了详细的路线图,教她如何避开巡逻,如何打开档案室的锁。
行动定在一个雨夜。
和他们初遇时一样,雨下得很大,掩盖了一切声响。
秋意凉按照计划,顺利潜入了商会大楼。
她的心跳得像擂鼓,手心全是汗,但一想到程归意的嘱托,想到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她就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档案室的锁比程归意预想的要复杂,秋意凉摆弄了半天也没打开。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了脚步声。
她吓得屏住呼吸,躲到了柜子后面。
还好只是巡逻的士兵经过,并没有进来。
等士兵走远,秋意凉重新拿起工具,手指因为紧张而微微颤抖。
就在她快要放弃的时候,“咔哒”一声,锁开了。
她赶紧找到那份标着“绝密”字样的文件,揣进怀里,按照原路返回。
回到家时,程归意正焦急地在院子里踱步。
看到她平安回来,他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快步走上前,一把将她拥入怀中。
秋意凉的脸瞬间红透,挣扎了一下,却被他抱得更紧。
“谢谢你,意凉,谢谢你。”
程归意的声音带着后怕和激动。
秋意凉埋在他怀里,听着他有力的心跳,忽然觉得所有的害怕都值得了。
第二天一早,程归意就带着机密文件离开了。
临走前,他握着秋意凉的手说:“等打完仗,我一定回来找你。”
秋意凉点了点头,眼眶湿润:“我等你。”
这一等,就是八年。
八年间,秋意凉换了好几个地方,躲避着战火,却始终没有放弃教书。
她时常会想起程归意,想起那个深秋的雨夜,想起他怀抱的温度。
她不知道他是否还活着,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
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那天,秋意凉正在一所临时小学里给孩子们上课。
听到街上的欢呼声,她愣了很久,然后捂住脸,失声痛哭。
几个月后,程归意真的找到了她。
他比以前成熟了许多,眼角有了细纹,但那双眼睛,依旧明亮。
“我回来了。”
他说。
秋意凉看着他,泪水再次模糊了双眼,却笑着点了点头:“欢迎回家。”
后来,他们结了婚。
程归意没有再回部队,而是和秋意凉一起,投身到国家的科技建设中。
他利用自己在战争中积累的军事知识,参与到国防科技的研究中,秋意凉则继续教书,培养着新一代的人才。
闲暇时,他们会坐在院子里,看着天上的月亮,回忆起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
秋意凉时常会想,如果没有那场相遇,他们的人生会是怎样。
但她知道,无论过去多么艰难,他们都挺过来了,而未来,充满了希望。
凉秋己过,暖意自来。
烽火归意,便是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