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地砖暗码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侦探社铜信箱里的信纸还带着樟木的凉意,苏砚指尖捻起的银粉在台灯下泛着冷光。

显微镜下的粉末颗粒呈现不规则六边形,与周明远指甲缝里的皮肤组织切片对比,晶体排列结构完全一致 —— 这意味着钱峰与死者生前有过近距离接触。

信纸边缘的齿痕深浅不一,第 7 道压痕里卡着根红丝,材质与档案室门轴的红绳同源。

电子钟跳成凌晨 2:13 时,老郑的电话突然响起。

退休刑警的声音裹着电流杂音:“档案室第七排地砖,每块砖缝都有银粉标记。”

苏砚抓起证物袋冲出房门时,注意到信箱底部粘着片银杏叶,叶柄切口与宏远厂老银杏树上的断枝截面形成完美互补。

警车驶过宏远厂废弃的传达室时,墙面上的标语 “安全生产 700 天” 被人用红漆涂改,“7” 字被圈成钟表形状,指针指向 13 分。

苏砚数着门柱上的划痕,第 23 道刻痕里嵌着钛合金碎屑,成分检测与航天模型尾翼完全相同。

传达室的旧木桌上,七只搪瓷杯沿的茶渍拼出 “237” 的字样,杯底的指纹与老郑烟盒上的残缺指纹部分重叠。

档案室的月光透过窗棂,在地面投下银杏叶形状的光斑。

苏砚跪在第七排地砖前,发现每块砖的西角都有微型钻孔,孔内的银粉在紫外线灯下显形,连成串二进制代码:***011,换算成十进制正是 “147”——2013 年 7 月 13 日的星期数(周六)。

她用钛合金尾翼插入第三块砖的缝隙,地砖应声弹起,露出下方的金属箱,锁孔是双生银杏叶的立体结构。

“需要两片叶子才能开锁。”

老郑的手电筒光扫过箱盖,“林溪的蓝布衫上有半片绣纹。”

苏砚突然想起女孩短信里的照片,老食堂橱窗的银杏糕包装纸上,“钱” 字的捺笔末端有针脚痕迹,形状与林溪衣角的绣线走向完全吻合。

金属箱打开的瞬间,股焦糊味混着油墨气息涌出来。

里面的股权转让书边缘己经炭化,沈曼的签名旁按着枚银戒印,戒面缺角与那枚 “宏” 字残***丝合缝。

文件背面贴着张职工名单,钱兰的名字被红笔圈出,旁边用铅笔写着 “代持 7%”,笔迹与周明远伪造的借条完全一致。

箱底的绒布下藏着盘录像带,标签上的 “0713” 被火烤得发黑。

播放键按下的瞬间,屏幕上的周明远正往航天模型里塞文件,沈曼的白西装袖口沾着银粉:“陈律师说这样就能让钱峰净身出户。”

画面突然剧烈晃动,仓库的火光映出个穿蓝布衫的身影,衣角绣的银杏叶在浓烟中闪了下 —— 正是林溪现在穿着的那件。

“技术队在录像带外壳发现新指纹。”

对讲机里的声音带着兴奋,“与赵秀兰的职工档案记录完全匹配。”

苏砚的目光落在名单末尾,赵秀兰的名字旁标注着 “仓库管理员”,入职日期是 2013 年 7 月 13 日,恰好是火灾发生当天。

档案室的通风管道突然传来响动。

苏砚爬上铁梯时,金属壁的震颤频率与钟楼钟摆完全同步。

爬至第七节梯级,她摸到个牛皮纸袋,里面装着七张银行存单,每张金额都是 10 万元,户名是七位宏远厂退休职工,取款日期全被涂改成 2020 年 7 月 13 日 —— 钱玥的忌日。

“这些人都在三年前离奇死亡。”

老郑的声音透着寒意,他手里的死亡证明显示,七人均死于 “杏仁苷中毒”,与周明远胃容物成分一致。

苏砚突然注意到存单的水印,正是星途科技的防伪图案,边缘的银粉在灯光下拼出 “陈默” 的名字。

返回地面时,地砖缝里的银粉被风吹动,在墙角积成 “7” 的形状。

苏砚用证物袋收集粉末时,发现墙皮有被刮过的痕迹,露出里面的报纸碎片,头版标题 “宏远厂改制成功” 旁,有人用红笔写着 “7 人反对”,字迹与钱峰录音笔里的批注相同。

警车刚驶出宏远厂区,林溪的短信再次发来。

照片里的女孩站在老食堂门口,蓝布衫的衣角与橱窗里的银杏糕包装贴在一起,半片绣纹与包装纸上的针脚拼出完整银杏叶,叶心位置有个微型摄像头,正对着后厨的方向。

拍摄时间显示 7:20,与钛合金钟面的指针位置完全吻合。

苏砚突然猛打方向盘,警车在星途大厦后门停下。

消防栓的锁孔里插着片银杏叶,背面用银粉写着 “陈默办公室”。

她撬开柜门的瞬间,看见老郑藏的那个牛皮纸袋,里面的庭审记录显示,林溪的职场霸凌案原定 7 月 13 日开庭,却被陈默以 “证据不足” 申请延期。

电梯上升至 13 楼时,轿厢壁的反光映出个穿风衣的人影。

苏砚转身的瞬间,那人将片银杏叶塞进她手里,叶柄刻着 “23”—— 陈默办公室的门牌号码。

叶片背面的银粉轨迹连成句话:“沈曼在钟楼机械室,带着另半片叶子。”

办公室的百叶窗缝隙里,透出钛合金特有的冷光。

苏砚摸出股权转让书对比,发现沈曼签名的墨水成分,与钟摆配重里账册的红笔笔迹完全相同。

墙上的日历被圈出 7 月 13 日,圈记旁的银粉在阳光下显形,画出枚航天模型的轮廓,尾翼指向窗外的银杏林。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