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三句话往前走
意思很简单:早上一句问候,中午一句今天在干嘛,晚上一句今天的心情。
一句也行,多了也行,但不能断。
早上七点多,她发来三句:“早。
我去拿快递。”
“猫在窗台晒太阳。”
“中午想吃面。”
我回三句:“早。
快递重就等我下班一起拿。”
“别开窗太大,别掉下去。”
“我晚上做番茄鸡蛋面。”
她下班比我早,给我发:“快递三件,有一箱猫砂。
我先拆小的。”
我到一楼,帮她把猫砂和一摞书搬上去。
她道谢不多,拿出剪刀利索地拆箱,纸板叠好。
她说:“谢谢。
今天就先这样,不折腾了。”
我点头,说:“行,先吃饭。”
我做面,她切了一盘黄瓜。
我们坐下就吃,没有客套,也没有摆拍。
她吃到一半说:“我有个毛病,事情来了,习惯先答应,自己又不愿意,最后折磨自己。
搬家就是为了换个过法,想简单点。”
我说:“那就简单点。
不想去就别去,不想说就先不说。
但要提前打个招呼,别让对方干等。”
她点头:“行。
三句话就是这个意思,我记住了。”
饭后我洗碗,她擦台面。
很快收拾完。
她去阳台晾了两件衣服,说:“周末我想去旧货市场买个小边几,你有空吗?”
我说:“有。
我背布袋,你带尺子。”
第二天她上班,我给她发三句:“我去超市买菜。”
“给你买了青枣,放你门口鞋柜上层。”
“晚上我做个汤。”
她回:“收到。
谢谢。
今天心情一般,开会太久。”
我就回:“下班再说,先把肚子填上。”
晚上她来我家,带了她自己烤的饼干。
她说“不甜,你尝尝”。
我尝了,确实不甜。
我把冰箱里空着的一格让出来,说:“你以后放这儿,别客气。”
她点头。
吃完饭,她忽然从包里拿出一张硬卡片,上面写着大字“在/不在”。
她说:“我做了个小卡片,挂在门把手上用。
我要是出门赶路、开会或临时去办事,就挂上这个,发你一条‘在’,你就别等我。
我要是晚回,也写上大概几点回。”
我说:“行,简单首接。”
我们说完正事,她提了一件家里的事。
她说:“我妈又喊我周末相亲。
我不想去,但不想吵。
以前我会硬撑着去,回家心里很堵。
现在我想说清楚。”
我就回一句:“你先说不去,原因简单说一句就行。
别拐弯。
她要是生气,等她过了气再聊。”
她听完说:“好,我试试。”
第三天一早,她发来三句:“跟我妈说了不去,她没高兴,但也没再逼。”
“今天我去楼下复印店打几张‘在/不在’卡,备用。”
“午休想睡一会儿。”
我回她:“好。
卡用得上。
午休睡二十分钟就行。”
晚上我们去旧货市场。
她挑东西很稳,不磨叽。
看了一圈,买了一个木头边几和两只白杯。
她把其中一只杯子递给我,说:“这只你用,放你家。
我把杯把里侧写了‘衡’,免得混。”
我点头,把杯子包好。
我们在路边吃了碗粉,回家各自拎着东西上楼。
到她家,她把边几放在沙发旁,杯子放最上层。
她看了一眼,说:“差不多了,有家的样子了。”
我说:“慢慢来,先把能用的用起来。”
第二天她加班到九点。
她提前发来:“今晚回得晚,别等我。
我回到家给你发‘到’。”
我回:“行。
我先睡。
你到就发‘到’。”
夜里十一点多,她发了一个字:“到。”
我手机震了一下,我回一个字:“在。”
这套最简单。
再过两天,她把三句话发得更细了:早上说天气,白天说工作安排,晚上说心情。
我也照着来。
我们一天会有几段短对话,但都很首接,比如“我今天不舒服我今天很烦”,对方就回“我在要不要说两句”。
不勉强,不多问。
周五下午,她问我:“晚上想不想看电影?”
我说:“想。”
她回:“那就八点,商场二层。”
我说:“行。
你出门前发‘在’。”
她回:“好。”
我们把约定说得很清楚:谁先到谁等,谁晚到谁提前发一个“在”,哪怕只有一个字。
这就是规则。
她回家换衣服,我回家冲个澡。
七点半我到了商场门口,给她发“我到了”。
她回复“在地铁上”。
我就找了个角落站着,等她。
这章到这儿差不多了。
我们把“三句话”用起来,把“报个平安”用起来,把“不想做的事先说不”用起来。
没什么花样,就按这三条往前走。
接下来发生的事也不复杂,但对感情是个坎。
她临时去医院,没回消息,我在雨里等了一晚。
这就是下一章要说的事。
我们不会绕,把事说清楚,把规矩补上,把心气压下来,再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