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迟来的“任务”
它更像一块沉入深海的寒冰,表面被生活湍急的流水磨平了棱角,内里却依旧冻彻骨髓。
二十七岁的柳菁菁,下班推开家门时,脸上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习惯性的疲惫。
这份疲惫在看清玄关多出的那双陌生的、擦得锃亮的矮跟皮鞋时,瞬间凝固成了警惕。
客厅里,一个陌生的中年女人正坐在沙发上,和她妈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
女人穿着质地不错的米色针织衫,头发一丝不苟地挽在脑后,露出光洁但略显疲惫的额头。
柳菁菁开门的动静让她立刻转过头,脸上迅速堆起一种过分热络、近乎夸张的笑容,像演员听到了登台的提示音。
“哟,菁菁回来啦!”
女人声音响亮,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亲昵感,人己经站了起来,三步并作两步迎到门口。
那架势,不像迎接下班归家的女儿,倒像迎接什么莅临视察的重要人物。
柳菁菁被这突如其来的“迎接”弄得有些发懵,脚步钉在原地,下意识地攥紧了单肩包的带子。
“妈?”
她疑惑地看向自己的母亲。
母亲脸上带着一种混合了尴尬和无奈的表情,连忙介绍:“菁菁,这是林阿姨!
你李阿姨老公单位的林姐!
快叫人!”
林阿姨?
柳菁菁在脑子里飞快地检索这个称呼,记忆库一片空白。
这复杂得堪比家谱的称谓——我妈同事(李阿姨)的老公的同事的老婆——让她瞬间头大。
一种熟悉的、被无形绳索捆缚的窒息感悄然升起。
“林阿姨好。”
柳菁菁努力扯出一个礼貌的微笑,声音有些干涩。
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回林阿姨脸上,那份刻意的热情让她皮肤微微发麻。
“哎,好好好!”
林阿姨笑得见牙不见眼,手己经极其自然地伸过来,握住了柳菁菁的手腕。
力道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挣脱的意味。
另一只手则像变魔术一样,“唰”地从口袋里掏出了手机,屏幕几乎要怼到柳菁菁的鼻尖上。
“菁菁啊,你看,阿姨这儿子!”
林阿姨的手指在亮起的屏幕上快速滑动,一张张精心挑选过的男性照片飞速闪过。
照片里的男人穿着不同风格的衣服,背景各异,但无一例外都有一张轮廓分明、堪称英俊的脸。
阳光的、沉稳的、穿着学士服的、站在风景名胜前的……像一份精心设计的个人简历。
“明亮”!
这个名字好阳光啊!
柳菁菁的心猛地往下一沉。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像一场明知会落下的雨,无论你多么抗拒带伞。
手腕还被林阿姨握着,那温热的触感此刻却像烙铁。
手机屏幕的光刺得她眼睛有点发酸。
她飞快地瞟了一眼母亲,母亲避开了她的视线,低头整理着并不凌乱的沙发靠垫。
父亲坐在阳台的小凳子上,背对着客厅,慢条斯理地修剪着一盆绿萝的枝叶,仿佛这边发生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一股混杂着委屈、烦躁和认命的情绪在胸腔里翻涌。
她才二十七岁,在父母——或者说,在像林阿姨这样的“热心人”眼里,似乎己经成了婚恋市场上亟待处理的“滞销品”。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喉咙口的酸涩。
工作了两年,职场的摔打让她多少学会了一点虚与委蛇的本事。
她任由林阿姨拉着坐到沙发上,听着对方滔滔不绝地介绍自家儿子明亮的“光辉履历”:名校毕业,工作体面,性格稳重,孝顺懂事……每一个形容词都像锤子,敲打着柳菁菁本就脆弱的神经。
她像个合格的听众,适时地点头,发出“嗯”、“哦”、“挺好的”之类毫无意义的音节,目光却时不时飘向阳台父亲沉默的背影,或者母亲那带着一丝局促的侧脸。
时间在虚假的热络中一分一秒地爬过。
柳菁菁感觉自己脸上的肌肉快要笑僵了。
终于,在林阿姨意犹未尽地提到“你们年轻人加个微信聊聊嘛”的时候,她抓住机会,用略带歉意的语气说:“林阿姨,您看这时间也不早了,您大老远跑一趟也挺辛苦的,要不您先回去休息?
这事儿……我跟爸妈商量商量?”
林阿姨脸上的笑容顿了一下,随即又热情洋溢起来:“对对对,商量商量!
应该的!
阿姨不急!
那菁菁,阿姨等你消息啊!”
她又用力拍了拍柳菁菁的手背,这才心满意足地起身告辞。
送走林阿姨,关上房门,客厅里瞬间陷入一种微妙的寂静。
只有父亲修剪枝叶发出的轻微“咔嚓”声。
柳菁菁靠在门板上,疲惫感如同潮水般席卷而来。
她揉了揉发僵的脸颊,看向父母:“爸,妈,你们觉得……这人怎么样?”
母亲放下手里一首攥着的靠垫,叹了口气:“唉,你李阿姨也是热心。
这个林阿姨……看着倒是挺利索一人。
菁菁啊,”母亲走过来,语气带着一种刻意放缓的、小心翼翼的温和,“你要是不乐意,妈去推了也行。
就当……就当认识个朋友?
多认识个人总没坏处,是吧?”
这话听着是安慰,却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根深蒂固的焦虑。
柳菁菁没说话,目光投向阳台。
父亲放下了剪刀,慢悠悠地转过身。
他没有看柳菁菁,目光落在窗台上那盆被他修剪得一丝不苟的绿萝上,声音低沉平稳,听不出什么情绪:“这个姓明的,见不见都行。
你自己看着办。”
柳菁菁愣住了。
没有预料中的催促,没有“年龄不小了”的唠叨,甚至连“条件看着还行”之类的评价都没有。
父亲的态度平静得近乎反常。
那句“见不见都行”,像一颗投入深潭的小石子,在她心里激起了比预想中更大的涟漪。
这不符合常理。
尤其是经历了三年前那场灾难性的相亲后,父母虽然内疚,但从未停止过为她“寻找机会”的努力。
这次,为什么如此……淡漠?
一股难以言喻的疑虑悄然滋生。
是为了照顾她的感受?
还是……他们知道了些什么关于这个明亮的、不好的事情?
林阿姨那过分热情的背后,是否也隐藏着某种不便明说的缘由?
柳菁菁的目光在父亲平静无波的侧脸和母亲欲言又止的神情之间逡巡,第一次对这个突如其来的“相亲任务”本身,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
它不再仅仅是一个需要应付的“人情”,更像是一个包裹着未知内核的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