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信人是他的高中老师,那位总把“你写的东西有灵气”挂在嘴边的老太太。
去年冬天老师去世时,清志正在赶一个重要项目,连葬礼都没赶上。
后来他写了很多信,却始终没勇气投进邮筒——地址早就没人收了,字里行间的歉意,更像是写给自己的。
神明是在某个周末发现这些信的。
那天清志在厨房煮面,回头就看见神明蹲在书桌前,手里捏着一封信,眉头皱得紧紧的,像在解一道复杂的符咒。
“这些字……很伤心。”
他抬起头,琥珀色的眼睛里蒙着一层水汽,“为什么不寄出去?”
清志的手顿了顿,面条在锅里翻腾,热气模糊了视线。
“寄了也没人收。”
他低声说。
神明把信放回抽屉,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什么。
“可是,写的人知道啊。”
他走到厨房门口,看着锅里的面,“就像我对着月亮说话,月亮不会回答,但我说了,心里就舒服了。”
清志没说话。
他想起高中时,老师总在他的作文本上画波浪线,旁边写着“这里的比喻像春天的雨,软乎乎的”;想起毕业那天,老师塞给他一本旧诗集,说“以后不管写什么,都别丢了这份软乎乎的劲儿”。
这些事,他从没对人说过,却在信里写了一遍又一遍。
几天后,清志下班回家,发现神明不在屋里。
往常这个时候,他要么在研究电视遥控器,要么蹲在阳台看楼下的猫打架。
清志有点慌,冲出房门时,看见神明正蹲在小区的邮筒旁,手里拿着一支笔和一张纸,写写画画。
“你在干嘛?”
清志跑过去,看见纸上歪歪扭扭地写着几个字:“月亮,今天的云很好看。”
神明把纸折成小方块,塞进邮筒的缝隙里,拍了拍手:“寄给月亮。”
他指着天边的晚霞,“你看,它好像收到了,脸红了。”
清志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夕阳正把云彩染成橘红色,确实像害羞的脸。
他突然笑了,从口袋里掏出钥匙,打开邮筒的小门——那是他以前帮物业修邮筒时偷偷配的钥匙。
“要寄信,得从这里投。”
他拿出神明塞进去的小方块,又从包里掏出自己写的那沓信,“这些,也一起寄了吧。”
神明的眼睛亮了:“寄给谁?”
“寄给‘记得的人’。”
清志把信一封封投进去,纸张摩擦的声音很轻,却像解开了心里的结。
“老师说过,文字是有翅膀的,就算没人收,也会飞到该去的地方。”
神明没再问,只是蹲在旁边,看着清志投完最后一封信。
暮色渐浓时,他突然说:“我以前掌管风,知道所有信的去向。”
清志愣了愣。
“有的信会落在山顶的石头上,被露水打湿,字迹变得软软的;有的信会飘进海里,被鱼衔着,变成鳞片上的花纹;还有的信……”他看向清志,眼神认真,“会变成星星,在收信人能看见的地方,一首亮着。”
清志的鼻子有点酸。
他想起老师总说“人死后会变成星星”,以前觉得是哄小孩的话,此刻却突然愿意相信。
那天晚上,清志做了个梦。
梦里他回到高中教室,老师坐在讲台上,手里拿着他的作文本,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你看,我收到你的信了。”
她指着窗外,天上有颗特别亮的星星,“那就是你的信变的,软乎乎的,像春天的雨。”
醒来时,阳光己经透过窗帘照进来。
神明正坐在床边,手里拿着那本老师送的旧诗集,笨拙地学着翻页。
“你醒了?”
他抬起头,把诗集递过来,“这本书里的字,也在发光。”
清志接过诗集,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突然发现某页的空白处,多了一行小小的字,像是用铅笔写的:“我看到你的信了,写得很好。”
字迹歪歪扭扭的,像极了神明写的字。
清志看着那行字,突然笑了。
他想起神明说的“星星”,想起邮筒里的信,想起梦里老师的笑脸。
关于神明的存在,他好像又多了一点理解。
或许神明的意义,不是帮你实现所有愿望,而是在你觉得“没人懂”的时候,悄悄告诉你:你的思念有人看见,你的遗憾有人记得,你写下的那些没说出口的话,都有去处。
“今天想吃什么?”
清志把诗集放在桌上,起身下床,“我请你,就当……谢谢你帮我的信插上翅膀。”
神明立刻从床上跳下来,眼睛亮晶晶的:“上次便利店的关东煮!
要萝卜,这次我学会怎么煮了,不会焦!”
清志笑着点头。
厨房传来水壶烧开的声音,窗外的阳光正好,一切都像刚从梦里醒过来,软乎乎的,带着希望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