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赐侧妃
靖王自小聪慧果敢,太后也和先帝一样疼爱看重他。
可是现在,每当看到皇帝孱弱不堪的样子,他辛苦侍奉先帝最后的那几个月,不顾一切以身试药的场景就浮现在太后眼前。
再说,时局己定。
她不敢再明目张胆疼爱自己的小儿子。
而靖王回京后,也没有了儿时对母亲的信赖和亲昵,对谁都是冷脸一张。
母子之间始终不能再似从前。
好在这个儿媳她是满意的,既不会帮小儿子威胁到大儿子,也秀外慧中,才名远扬。
看着靖王和王妃大步走进殿,行了大礼,太后微笑着叫起,又赏赐了金银摆件两大箱,始终是没再多说什么。
于是夫妻俩又去拜见了帝后。
皇帝下朝,换了青蓝色常服,显得他甚至比旁边的皇后面色更白。
受了礼,也是例行的赏赐,却没叫离开。
皇帝开口。
“靖王如今大婚,想来不多时王妃便会有喜讯。”
明明比靖王大不了几岁,皇帝却己经有了佝偻之像,坐在椅子上一时止不住的咳嗽。
皇后侧身轻拍他,又给他递上茶水。
等止住了,他又微笑着说。
“房内人不能空缺,朕决意下旨,徐,崔,袁三氏族各择一名贵女入府,为靖王侧妃。”
楚昭昭心中一惊。
当朝宰相府徐氏,京城经学学府崔氏,金吾卫大将军袁氏。
自开朝以来这三个氏族的族徽便高悬于庙堂之上。
子弟弱冠入仕,女子必配高门,连帝王家谱也需借其姓氏增辉——这便是千年世家的分量。
赐三名高门世家小姐为侧妃,自己这个商贾之女为正妃,那是皇帝要靖王后院失火。
若靖王顾及楚昭昭,则三个世家将与靖王离心离德。
如果不顾正妃,则水难端平,靖王府没有尊卑,鸡犬难宁。
楚昭昭心里正盘算着靖王会如何应对,就听到皇帝继续发话。
“靖王妃,你意下如何?”
皇帝没看靖王,而是看向楚昭昭。
突然被点名的楚昭昭看了眼靖王,他负手而立,眼神淡漠,仿佛他们在说与他毫不相关的事情。
低头思定,楚昭昭微笑看向皇帝,又盈盈下拜。
“陛下圣明,王爷府中添人丁乃是好事,臣妾自然是不会有意见的。”
皇帝满意地点点头。
“靖王妃如此识大体,朕心甚慰。
此事便这么定下了,即刻便下旨。”
靖王一首沉默着,听到这话,眉头微蹙,却也未出言反对。
从宫中出来己经是中午了,楚昭昭上了马车,闭眼休息。
连着两天折腾,她实在疲惫不堪。
再说这靖王妃朝服比昨天的喜服轻便不了多少。
靖王掀帘上车,坐在她对面,看了眼楚昭昭,就收回视线,看向窗外。
“为什么擅自答应。”
他开口。
音调平平,不像责怪,声音里听不出喜恶。
楚昭昭慢慢睁开双眼,顺着靖王掀开的帘子也看向窗外。
“皇帝这样问,本就没有我拒绝的余地吧?”
“况且王爷看着也是欣喜的样子。”
楚昭昭的声音本就绵软甜腻,带着一丝疲软和委屈,听得人骨头都酥了。
孤博宸听到她的话语,缓缓转过头,目光落在她身上。
她的眼神清澈,宛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
在那精致的妆容下,她的面容如粉樱般娇嫩,双唇似杏红般娇艳。
睫毛微微颤动,宛如风中轻舞的花瓣,给她的美丽增添了几分灵动和妩媚。
“本王何时欣喜了。”
孤博宸蹙眉,那么多年来,从未有过女子敢这样和他说话。
他转过头,又看向窗外。
贩夫走卒,人流涌动,好不热闹。
“王爷心怀天下,不会为了几名侧妃和皇帝顶撞。”
“您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娶我,娶侧妃,都是成本很低,能让外头放下戒心的事情。”
“王爷自然是欣喜的。”
孤博宸掀起车窗帘的手一顿。
再看回去,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楚昭昭的脸上,使得她的肌肤更加白皙如雪,宛如羊脂玉般温润光滑。
她的容颜在阳光下闪耀着迷人的光彩,宛如太阳初升时的朝霞,又如芙蕖破水而出时的碧波,令人心醉神迷。
昨晚到今日他都未曾仔细端详她,此刻才惊觉,他的王妃不愧是名冠京城,才貌双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