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法力驱动初步分析与昆仑山基线调查
恐慌解决不了问题,尤其是在这个动辄毁天灭地的洪荒世界。
他看着身边两位还在努力适应新身份和新环境的弟弟,元始正尝试着将周遭散乱的灵气梳理得更加有序,而通天则好奇地凝练出一缕细微却锋锐无比的剑气,对着空气比比划划。
太清(内心):很好,一个强迫症,一个破坏王。
我这大哥当得真是…前途无量。
但表面上,他依旧是那副古井无波、高深莫测的淡然模样。
属于老子本身的“无为”心境本能地中和着他内心的波涛汹涌,这倒是个意外之喜,至少能帮他完美表情管理。
“大兄,”元始梳理完一小片区域的灵气,似乎找到了一点感觉,看向太清,“吾等既己诞生,当如何自处?
此地虽好,然似有诸多不明之处。”
通天也收起剑气,凑过来点头:“是啊大兄,感觉空有力气,却不知具体该怎么用,浑身不得劲。”
太清心里松了口气,好,问题来了,而且是很实际的问题。
解决问题是他擅长的事情。
他沉吟片刻(实际上是在疯狂组织语言和思考如何用科学语言翻译洪荒设定),缓缓开口,道韵自然流转:“二位贤弟所言甚是。
天地初开,万物皆新,吾等虽承父神遗泽,亦需明理而后动。”
他伸出一只手,掌心向上,一缕精纯无比的太清仙光浮现,柔和而蕴含着无穷造化与分解的意味。
“此乃吾等本源之力,然其性为何?
其效几何?
其耗几许?
其控何如?
皆需明晰。”
元始和通天听得似懂非懂,但觉得大兄的话充满了道理(逼格)。
太清(内心):翻译过来就是——我们需要对自身能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估输出功率、控制精度和能量消耗速率!
建立基础数据库!
“故而,”太清继续道,目光扫过周遭苍茫古老的昆仑山,“吾等首要之事,乃‘格物致知’。
即,探究此间万物之理,明晰自身之力。
昆仑乃吾等道场,便由此始。”
他指了指脚下的一块蕴含着浓郁灵气的青石:“便以此石为例。
二弟,你尝试以玉清仙光灌注其中,观察其变化,记录其承受极限及内部结构演变。
三弟,你尝试以剑气切割此石,注意控制变量…呃,注意控制力道大小、角度、速度,观察切割面形态及能量逸散情况。”
元始和通天面面相觑,虽然大兄的用词有点新奇(“格物致知”?
“控制变量”?
),但意思大致明白:就是让他们去试试这石头有多硬,怎么把它弄坏或者弄好。
这听起来…好像比干坐着有意思?
元始点点头,神情严肃地开始对着青石输出一道道秩序井然的玉清仙光,仔细观察石头的光泽、纹理和灵气吸收情况,甚至下意识地开始在心里给石头的“强化程度”分级。
通天更是兴奋,并指如剑,小心翼翼地控制着一丝丝细微的剑气,开始在那青石上刻画起来,一会儿首线一会儿曲线,测试着不同方式的切割效率和效果,玩得不亦乐乎。
太清看着两个迅速投入“科研实践”的弟弟,松了口气(内心):很好,课题分配下去了。
项目经理的职责就是合理分配任务并监督进度。
他自己也没闲着。
他走到一株灵植旁边——那植物叶片上天然道纹流转,散发着清凉的气息。
太清(内心):样本B,灵植。
研究目标:光合作用(如果存在)效率,灵气吸收转化率,组织细胞(?
)结构强度。
他的元神超级计算机再次全功率开启。
“扫描开始。
记录环境灵气浓度波动。”
“尝试微量抽取目标内部汁液…成功。
成分分析:蕴含木属性灵气粒子,活性极高,存在未知有机…呃,道纹结构大分子。”
“施加微弱外部灵气***,观察其灵气吞吐速率变化…记录数据。”
“构建初步灵气-物质交互模型…”他甚至下意识地想从道袍里掏个笔记本记录数据,结果摸了个空,才哑然失笑。
念头一转,元神自动生成了一份极其详尽的、带有三维立体模型和实时数据流的“研究报告”存储在意识深处。
高效!
环保!
太清对此非常满意。
时间在三人(主要是太清)的初步探索中悄然流逝。
元始己经成功地将那块青石强化到了堪比低级后天灵材的程度,并总结出了一套初步的“玉清炼器材料强化基础理论(雏形)”。
通天则完美地将青石切成了大小均匀的十万八千块小石子,并对剑气的微观操纵有了显著提升,甚至还无师自通地领悟了“剑气雕刻艺术”。
太清则收获了大量关于昆仑山基础物质和灵植的一手数据,虽然距离理解本质还差得远,但己经初步建立了对这个世界的“物理参数”和“化学性质”的怪异认知体系。
他看着兴致勃勃的弟弟们,以及他们初步的“研究成果”,心中稍定。
生存的第一步,信息收集和基础能力测试,算是勉强完成了。
就在这时,远处山林中传来一声低沉而充满野性的咆哮,一股凶戾暴虐的气息迅速靠近,显然是被他们刚才试验时散逸的能量波动所吸引。
元始和通天立刻警觉起来,周身道韵凝聚,做好了战斗准备。
太清眼神一凝(内心):样本C,主动攻击性本土生物?
来得正好!
实战测试和数据收集的机会!
“贤弟勿慌,”他平静开口,天地玄黄玲珑宝塔的虚影在头顶若隐若现,提供绝对防御的同时,也进入了“全领域环境与目标数据监控模式”。
“注意观察其能量运行方式,攻击模式,以及…弱点分析。”
科学家的思维,即使在战斗中,也是收集数据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