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咖啡馆的深夜谈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因为陆时衍指出的职业细节问题,苏晚主动找张导,提出要修改剧本里涉及医疗行业的部分。

张导很支持,还特意拉了个群,让陆时衍也加入,方便两人沟通。

起初,苏晚都是在群里发修改后的片段,陆时衍会逐条回复意见,语言简洁,却总能说到点子上。

首到周五晚上,苏晚改到一个关键情节——男主在手术台上遇到突发状况,需要做出两难选择,她反复写了好几版,都觉得不够贴合角色的心理。

犹豫了很久,苏晚还是点开了陆时衍的微信,敲了一行字:“陆老师,方便请教一下关于男主在手术台两难选择的心理吗?

如果不方便的话,明天说也可以。”

消息发出去后,她盯着屏幕,心跳有点快,怕打扰到对方休息。

毕竟陆时衍作为影帝,行程应该很满。

没想到,才过了两分钟,陆时衍就回复了:“我在外面,附近有一家24小时咖啡馆,方便的话可以过来聊,或者我打给你?”

苏晚看着“24小时咖啡馆”几个字,立刻回复:“我过去,麻烦您等我一下,地址发我就好。”

半小时后,苏晚赶到了那家咖啡馆。

推开玻璃门,她一眼就看到了角落里的陆时衍。

他没戴口罩,穿着一件灰色的外套,面前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似乎在看什么资料。

“陆老师,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

苏晚走过去,拉开椅子坐下。

陆时衍抬眼看她,关掉了电脑屏幕:“刚到没多久,喝什么?”

“美式就好,谢谢。”

等服务员把咖啡端上来,苏晚拿出打印好的剧本片段,推到陆时衍面前:“就是这里,男主面对突发状况,一边是救眼前的病人,一边是可能影响后续更多病人的医疗方案,我总觉得他的选择理由不够充分,您觉得从他的角度出发,会更看重什么?”

陆时衍拿起剧本,认真读了起来。

咖啡馆里很安静,只有轻柔的音乐和偶尔的脚步声。

苏晚看着他专注的侧脸,心里有点感慨——外界都说陆时衍高冷,可接触下来才发现,他对工作的认真程度,远超想象。

“我觉得,”陆时衍放下剧本,抬眼看向苏晚,“这个角色之所以让人有共鸣,是因为他不仅是个医生,也是个有温度的人。

他的选择,不会只基于‘医疗方案的利弊’,更会考虑‘眼前这个病人的生命价值’。

你可以加入一个细节,比如他在做选择前,看到了病人家属在手术室外焦急等待的眼神,或者想起了自己当初选择当医生的初心。”

他顿了顿,拿起笔,在剧本上写了一行字:“‘医生的职责是救每一个能救的人,方案可以调整,但生命不能重来。

’这句话放在男主做出选择后,对助手说的台词里,既能体现他的职业操守,也能突出他的性格。”

陆时衍把剧本推回给苏晚。

苏晚看着他写的那句话,瞬间豁然开朗。

她之前一首纠结在“方案的专业性”上,却忽略了角色最核心的“温度”。

“太谢谢您了!”

苏晚眼睛亮了起来,“我之前一首钻牛角尖,没想到您一句话就点透了。”

陆时衍看着她兴奋的样子,嘴角扬起一个浅淡的笑容:“不用谢,剧本是你的心血,我只是从演员的角度提了点建议。

对了,你之前为什么会想写现实题材的剧本?

现在很多新人编剧都会优先选甜宠或者玄幻,更容易出流量。”

提到这个,苏晚的眼神柔和了些:“我爸爸之前生病住院,在医院里看到了很多医生和病人的故事,有遗憾,也有温暖。

我觉得这些真实的故事,更能打动人心,也希望能通过剧本,让大家看到不一样的职业背后的故事。”

陆时衍点点头,没有多问,却记住了她话里的“爸爸生病”。

两人又聊了将近两个小时,从角色心理聊到剧本结构,苏晚发现,陆时衍不仅对医疗行业有了解,对编剧的创作思路也很懂,很多想法都和她不谋而合。

快到十二点时,苏晚看了眼时间,连忙说:“陆老师,太晚了,耽误您休息了,我们今天就到这里吧。”

“嗯,我送你回去。”

陆时衍站起身,拿起外套。

“不用麻烦您,我自己打车就好。”

苏晚连忙拒绝。

“这里不好打车,而且太晚了,不安全。”

陆时衍语气很平淡,却带着不容拒绝的坚持,“我住的地方和你顺路。”

苏晚没办法,只好答应。

坐在陆时衍的车里,看着窗外掠过的路灯,她突然想起围读会结束时那瓶温水,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陆老师,上次围读会结束的温水,是您送的吧?

谢谢您。”

陆时衍握着方向盘的手顿了顿,目视前方,声音很轻:“举手之劳,你写的剧本值得被认真对待。”

车子平稳地行驶在深夜的街道上,车厢里很安静,却没有丝毫尴尬。

苏晚看着陆时衍专注开车的侧脸,心里那种“被打动”的感觉,又深了一层。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