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实验室的“意外”与第一桶金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回到狭小的出租屋,林夜依旧难以平静。

脑海中的蓝***面如同一个永恒的烙印,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这个世界潜藏着他以往无法想象的奥秘。

那5.4点源质点,像是一笔微不足道却又无比珍贵的启动资金,让他心痒难耐。

他需要更多信息,需要理解维度法典的运作机制,更需要找到安全、高效获取源质点的方法。

打开那台吱呀作响的旧笔记本电脑,他尝试在搜索引擎里输入“维度法典”、“源质点”、“修改物理常数”等关键词。

结果毫无意外,跳出来的大多是网络小说、游戏攻略或是些不着边际的阴谋论网站。

科学期刊和正经新闻里,根本没有这些词汇的踪影。

“看来,这条路走不通。”

林夜并不气馁,这反而印证了这份力量的独特性和隐蔽性。

它似乎超脱于当前普通人的认知体系之外。

他靠在椅子上,目光扫过房间。

破旧的家具,掉皮的墙壁,堆在角落的廉价泡面箱……这一切都彰显着他拮据的生活。

钱。

一个现实的问题浮上心头。

无论他拥有怎样奇特的能力,他首先需要在这个城市生存下去。

房租、水电、伙食费,还有母亲下个月的药费,都像一座座小山压着他。

或许……这个能力可以用来改善生活?

但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他按了下去。

用修改摩擦系数去偷窃?

去制造意外讹诈?

他的道德底线让他无法接受。

而且风险太高,一旦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他需要一种更巧妙、更隐蔽,甚至能与他现有生活结合的方式。

就在这时,手机响了起来。

是他费尽心力才争取到的一家新材料科技公司的实习助理岗位负责人打来的。

“林夜吗?

今天临时有个急活,实验室那边需要人手帮忙整理数据和清洗一批实验器皿,一天两百,你来不来?”

“来!

我马上到!”

林夜几乎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真是瞌睡遇到了枕头!

更重要的是,实验室!

那里有太多东西可以“触及”,或许是一个绝佳的试验场!

……江州市新材料科技园,锐新材料公司实验室。

林夜换上白色的实验服,戴上手套和口罩,熟悉的消毒水气味涌入鼻腔。

他主要负责的工作很简单:将一批使用过的特种玻璃烧杯、坩埚进行初步清洗,然后放入超声波清洗机。

工作枯燥,但他干得格外认真仔细。

他的目光却不时地扫过实验室里的各种设备:精密电子天平、离心机、粘度计、还有那台看起来就价格不菲的高精度摩擦磨损试验机。

他的心脏不争气地加速跳动。

这里的一切,几乎都与“表面”、“接触”、“摩擦”有关。

机会太多了。

但他牢记着谨慎的原则。

他只是在清洗一个表面沾满了难以清除的固化树脂的小坩埚时,趁着周围没人注意,手指触碰着坩埚内壁,心中默念:“修改摩擦系数,增大!”

一种极其微妙的变化发生。

当他用刷子再次刷洗时,那些顽固的树脂残留仿佛失去了附着力,轻而易举地被成片刮了下来,冲洗得干干净净。

对物质表面进行微观清洁。

源质点+0.01界面提示跳出,收益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林夜并不失望,这验证了即使是最微小的干涉也能产生反馈,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完全隐蔽,无人察觉。

中午休息时,实验室里的一位正式研究员,一个戴着厚厚眼镜的年轻男人,名叫李维,正对着电脑上一组数据图表抓耳挠腮,唉声叹气。

“怎么了,李工?”

林夜端着水杯,状似无意地问了一句。

“唉,别提了。”

李维指着屏幕上一片散乱的数据点,“一个新材料的耐磨测试,数据离散度太高了,重复性极差。

一会儿摩擦系数0.2,一会儿又跳到0.5,完全找不到规律。

这样根本没法写报告,更别说分析材料性能了。”

林夜心中一动。

耐磨测试……摩擦系数……他看向实验室角落那台摩擦磨损试验机。

它正在空载待机,上下两个夹具之间空空如也。

“是不是机器校准出了问题?”

林夜试探着问。

“校准过了,没问题。”

李维烦躁地揉着头发,“换了好几种标准样品测试,数据都很稳定。

偏偏就是这个新材料,邪了门了!”

一个大胆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林夜的脑海。

他深吸一口气,走到那台试验机旁,假装好奇地观察。

他的手指,看似无意地拂过下方那个用来固定试样的、光滑的金属夹具平台。

就是现在!

意识瞬间连接维度法典!

锁定目标:夹具平台表面微观结构。

指令:在接下来60秒内,将表面摩擦系数稳定维持于μ=0.35(±0.01)!

他无法首接改变那种未知新材料的属性,但他可以短暂地“固化”测试平台本身的摩擦特性!

消除机器本身可能存在的、未被检测到的微小波动,为测试提供一个绝对稳定的基准环境!

每秒0.1点源质点的消耗开始跳动。

“李工,”林夜转过头,语气尽量平静,“反正现在数据混乱,要不要再试一次?

说不定刚才只是偶然波动。”

李维叹了口气:“也好,死马当活马医吧。”

他熟练地取出一片新材料试样,安装在夹具上,启动了机器。

试验机发出低沉的嗡鸣,上方的摩擦头开始按照设定程序运动。

林夜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目光紧紧盯着测试监控屏幕上的实时数据曲线。

这一次,曲线不再跳脱散乱!

它呈现出一种令人惊异的平稳,摩擦系数的数值稳稳地定格在0.34到0.36之间微小波动,完美地符合测试预期!

“这……这怎么可能?!”

李维猛地凑近屏幕,眼镜片后的眼睛瞪得溜圆,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刚才还一塌糊涂,怎么突然就……稳定了?!”

六十秒很快过去,一次完整的短流程测试结束。

源质点消耗了6点,林夜的库存瞬间锐减到只剩下可怜的-0.6点(5.4-6),界面甚至发出了淡淡的警告红光,提示源质点过低。

但林夜顾不上了。

李维激动地扑到电脑前,反复查看那组完美得不像话的数据,嘴里不停念叨:“奇迹!

真是奇迹!

这下报告有救了!”

他兴奋地拍了拍林夜的肩膀:“小林,你真是我的福星!

你一来说再试一次,数据就好了!

哈哈!”

林夜勉强笑了笑,脸色有些苍白,那是源质点瞬间近乎耗尽的虚弱感。

但他心中却是一片狂喜。

成功了!

他不仅验证了能力在精密仪器上的应用效果,更重要的是——成功对科技实验进程进行关键性稳定干预,间接促成有效数据产出。

源质点+15当前源质点:14.4回报远超想象!

一次成功的干预,首接带来了15点源质点的巨额收入!

扣除消耗,净赚9点!

而且,这种方式安全、隐蔽,甚至得到了受益者的感谢!

下班前,李维特意找到林夜,塞给他两张百元钞票:“小林,今天多亏了你!

额外的,请你喝饮料!”

握着那还带着体温的两百块钱,林夜感觉沉甸甸的。

这不仅是他的“第一桶金”,更是对他思路的极大肯定。

运用知识,巧妙地使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就能获得源质点和现实金钱的双重回报!

走在华灯初上的街道上,林夜看着脑海中己经变成14.4的源质点数值,以及那变成了(14.4/100)的权限升级进度条,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希望和动力。

一条清晰而正确的道路,似乎就在他的脚下,缓缓铺开。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