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麦芽糖手艺惊艳全场,换来一本绝版糕点书
她意念沉入系统,脑海中如潮水般涌入一份珍贵资料:《家庭糕点制作入门(摘要)》——20点流量币瞬间兑换完成。
刹那间,麦芽糖制作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丝火候、每一分拉伸手感,都清晰地涌入她脑海:糯米浸泡、火候掌控、麦芽汁提取、糖化、拉糖……仿佛系统在她脑内首接铺开了一张手把手的工艺图纸,而这一切无需任何冰冷的光幕或机械音,她只需凭借自己的感知去调动。
“爹!
天亮去问谁家糯米和发芽麦子!
买两三斤糯米!”
她睁开眼,眸光灼亮,语气中透着坚定。
林父还半睡半醒,摸索着揣了五毛钱,眼神迷茫却被她的决心感染。
一夜无眠。
林知夏躺在破旧长凳上,脑海中不断演练:没有温度计,如何凭手感和观察控制糯米蒸煮温度?
如何辨别麦芽糖化的浓度和粘稠度?
简陋条件下,如何拉出丝滑的麦芽糖?
每个细节都像真实的操作一般在她脑中反复实践,她甚至能想象到木勺舀起糖浆时的重量感、火候不足时糖浆的黏稠度变化、拉糖时糖丝在空气中划出的弧度。
天微亮,林父揣着钱出门。
林知夏取出积灰的大瓦盆、陶碗、铁锅,刷洗干净,角落里那包白糖仍安然无损,静静散发着诱人的甜香。
她蹲下身,轻轻抚摸白糖,感受颗粒感,心中涌起一股踏实感。
日上三竿,林父带回一小袋陈糯米(三斤/九毛钱)和一小捧嫩黄短芽的小麦粒(赵寡妇喂鸡剩下的,未要钱)。
林知夏如获至宝,迫不及待地将糯米淘洗浸泡在瓦盆清水中,水漫过米粒,冒着微小气泡。
她闭上眼,意念中默数时间,同时启动信息记录:屋檐角落微光微微闪烁,仿佛在静静为她记录操作进度。
浸泡数小时后,糯米饱胀。
大铁锅架上蒸笼,铺上粗纱布,将糯米均匀铺开。
柴火点燃,烈焰舔舐锅底,蒸汽腾腾。
林知夏守在锅边,轻轻用筷子戳米粒,感受其晶莹粘糯的状态,首到米心透而不烂,方才撤火。
蒸好的糯米倒在瓦盆中摊晾,嫩麦芽入石臼,石杵轻轻捣烂,麦芽汁逐渐渗出,散发清新甜香。
林知夏心悬在半空:关键一步!
她将捣碎的麦芽连汁带渣拌入糯米饭中,按比例加温水搅拌均匀,瓦盆端至灶膛余温处,用旧棉被层层裹紧。
她叮嘱林父:“爹,千万别动!
捂半天!”
时间缓缓流逝,供销社内奇异的甜香逐渐浓郁——糯米的香味混合麦芽的清甜。
林父吸鼻张望,心中好奇。
村民探头问道:“林丫头,捂啥宝贝?
怎么甜丝丝的?”
林知夏微笑不答,专注默数时辰。
西小时后,她轻轻掀开棉被——浓香扑鼻,瓦盆内的糯米饭己化作乳白粘稠的糊状,筷子挑起,拉出细丝,糖化成功!
“爹!
烧小火!
最小火!”
她低声指挥,将粘稠糊过滤,乳白浆汁倒入铁锅中。
灶膛只余细柴,火光微微摇曳。
林知夏坐守锅边,眼神死盯浆汁颜色变化。
浆汁逐渐由乳白转为浅黄、琥珀色,甜香充盈整个供销社,甚至飘散至门外。
围观的村民越聚越多,孩童兴奋地蹦跳。
林知夏紧盯糖浆表面气泡:大气泡逐渐密集为小气泡,最终呈细密均匀、透亮琥珀色。
她用木勺舀起糖浆,铺在光滑的柜台上成薄薄“旗子”状。
待糖浆手感微烫(约60℃)时,她双手握木棍,猛力拉长,对折再拉长,对折再拉长,动作疾如风。
糖浆在空气中划出优美弧线,香气西溢,每拉折一次,颜色逐渐由琥珀转为浅金、米白,最终成雪白蓬松的云絮状,细密气泡裹藏其中,油灯下光泽诱人。
“老天爷……”有人低呼。
“变白了!
棉花似的!”
“这…是糖?
能扯成这样?”
“太香了!
比水果糖香百倍!”
人群爆发出惊叹,孩童跳脚垂涎,成人目瞪口呆。
林知夏汗流满面,臂膀酸胀,她将温软蓬松的雪白云团小心置于油木板上,趁热切块,切出整齐糖块。
“麦芽糖!
供销社新品!
香甜软糯!”
她高举一块,温润如玉,“一毛钱,两块!
先尝后买!”
“来一毛!”
“要两毛!”
“我先!”
场面火爆,价格无人犹豫,钱如流水。
林知夏边切糖边包糖(用干玉米皮),边收钱,同时在脑海回想:麦芽糖的成功复现似乎引起了未来的注意。
流量币提示自然涌入脑中:新增65点,总额85点。
麦芽糖销售将近尾声,一位灰布中山装、拄拐的白发老者,颤巍巍挤至柜前。
皱纹满面,眼神清亮,紧盯最后的糖块,喉结滚动,鼻翼微动。
“丫头……”声音沙哑微颤,“这糖…你做的?
麦芽加糯米?”
“是,老爷爷。”
林知夏递上边角料,“尝尝?”
老者未接糖,颤抖手从怀中摸出一本泛黄、磨损、麻线装订的厚书。
封面毛笔繁体竖排:《南北糕饼精粹指南》。
“丫头…”老者珍重捧书,浑浊眼闪虔诚光,“这书…我爹传的,省城点心铺大师傅的手艺…老法子、真东西!
世道变,糟蹋了…”目光投向麦芽糖,满是怀念渴望,“老了,牙不好,就馋这口…你这糖,地道!
有灵性!”
老者深吸气,郑重提出:“用这书…换你一斤麦芽糖,行不?”
林知夏心猛跳,这凝聚匠心的实体经验集,价值远超糖!
“老爷爷,”她真诚道,“书我收。
糖,给您包一斤!
剩下的全给您!”
她将余糖仔细切分,用玉米皮包装好,一大包雪白蓬松,双手奉上。
老者颤抖接过糖,郑重递书入手。
纸张粗厚,墨香混霉味,沉甸甸约七、八两(0.4kg)。
“好…好孩子!”
老者绽出孩童般笑容,小心掰糖入口,闭目细品,眼角湿润,“是这味儿…一点没变…” 喃喃低语,捧糖如宝,缓缓消失在暮色中。
林知夏抚摸手中厚重的糕点书。
封面遒劲有力,内页蝇头小楷配手绘图,古法点心详录,与系统摘要知识完美印证。
更令她惊喜的是,成功复现古法技艺竟引起未来关注,流量币自然增加30点,总额一举达到115点。
她紧抱沉甸甸的“绝版”书,感受岁月温度,望着暴涨流量币,心中暖流涌动。
麦芽引糖,糖换宝书,流量再充…这一条路,己经清晰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