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心隅的无声客细雨如织,敲打着青石板路,晕开一片朦胧的光晕。
顾言撑着一把黑色的长柄伞,站在一条僻静小巷的拐角,
目光落在眼前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门脸上。店名“心隅”是用温润的木牌雕刻而成,字体娟秀,
仿佛带着某种小心翼翼。橱窗擦得干净,里面陈列着几款造型简单却格外精致的甜点,
暖黄的灯光打在它们身上,像是守护着某种秘密。
这与他平日里出入的那些灯火辉煌、人声鼎沸的知名餐厅或甜品店截然不同。
他深吸了一口潮湿微凉的空气,鼻息间只有雨水的味道,以及城市街道惯有的淡淡气味。
编辑苏曼近乎抓狂的短信还亮在他的手机屏幕上:“顾大评论家!算我求你了!
去‘心隅’试试!就在我给你那个地址!他们说那里的点心能吃出‘故事’来!
死马当活马医行不行?你再交不出有感觉的稿子,主编就要吃了我了!”“故事?
”顾言唇角牵起一丝微不可察的自嘲。一个失去味觉和嗅觉的美食评论家,去品尝“故事”?
这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黑色幽默。但他理解苏曼的焦急,
也受够了自己笔下那些只能依靠视觉、触感和苍白记忆堆砌起来的、毫无生命力的文字。
他推开了“心隅”的门,门楘上的铜铃发出清脆却不刺耳的一声“叮咚”。店内空间不大,
布置得却异常温馨妥帖。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气味,
不仅仅是烘焙带来的黄油和面粉的暖香,
还隐隐混合着旧书页、干燥花材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类似雨后森林般的清新气息,
奇妙地融合在一起,并不突兀。
一个穿着素色棉麻长裙、外罩着干净米色围裙的女孩正背对着他,
踮着脚整理高架上的陶瓷罐子。听到铃声,她转过身来。她很年轻,面容清秀,
眼神清澈得像山涧的溪水,但眼底深处却藏着一抹不易察觉的疲惫,
像是长时间凝视某种强烈光芒后留下的痕迹。她是林栀。“欢迎光临心隅。”她的声音轻柔,
仿佛怕惊扰了这方小天地的宁静,“需要点什么?”顾言收起伞,靠在门边的伞桶里,
直接开口,
平静却带着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将自己隔绝在外的疏离:“听说这里的点心很特别。
但我必须先说明,我失去味觉和嗅觉了。你的任何杰作,对我而言,
可能都只是一团…形状好看、温度适中的固体。”他顿了顿,补充道,“或许,
连温度也感知不确切。”这通常能吓退大部分试图向他推荐美食的人。林栀确实愣住了。
她打量着眼前这个男人。他穿着剪裁合体的深色大衣,身形挺拔,面容英俊,但眉头微锁,
一双本该敏锐感知世界的眼睛,此刻却像蒙上了一层薄雾,
写满了克制下的失望与一种深深的倦怠。这是她从未遇到过的情况。来“心隅”的客人,
或多或少都带着某种情感的渴望,希望从她的甜点里找到共鸣或慰藉。但从未有人,
是带着“感知缺失”的前提而来的。一种奇特的、近乎是挑战欲的情绪,
悄然在林栀心中升起。她的能力,本质上是传递情感和记忆的氛围。味道,
只是承载它们的船只。如果船只无法航行…那船上的货物,能否以另一种方式抵达?
“也许…”林栀轻声说,目光里多了一丝探究,“正因为如此,
你才能尝到别人尝不到的东西。”她转身,从透明的玻璃冷藏柜里,
小心地取出一块小巧的、看起来非常普通的柠檬挞。挞壳烘烤得恰到好处,
呈现温暖的金黄色,表面的柠檬凝乳光滑莹润,只在中心点缀了一缕极细的柠檬皮屑。
“这个,叫‘雨后的重逢’。”林栀将白色的小瓷碟轻轻推过柜台,“不介意的话,试试看?
”顾言看着这块小小的甜点。视觉上,它无可挑剔,
甚至能想象出它应有的酥脆口感和柠檬的清新酸爽。但那只是想象。
他依言用旁边的小银叉取下一角,送入口中。如预料之中,
舌尖触碰到的是细腻滑嫩的凝乳和酥脆的挞壳。但是,没有酸味,没有甜味,
没有任何柠檬的香气。就像在咀嚼一件制作精良的模型。他几乎要放下叉子,
结束这场无意义的尝试。然而,就在那一刻,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
毫无预兆地、轻柔地包裹了他。那是一种混合着微微惆怅、却又带着清新希望的暖流。
仿佛在一个刚下过雨的午后,独自站在老房子的窗前,玻璃上还挂着淅淅沥沥的水珠。
窗外天空将晴未晴,空气湿润冰凉,但胸腔里却怀着一种模糊的、逐渐清晰的期待。
仿佛知道某个久别的人即将穿过那湿漉漉的、闪着微光的街道向你走来,
心跳在安静的空气里微微加速,
呼吸间满是湿润泥土、被雨水洗刷过的青草和树叶的干净气息。
这不是记忆中的任何一种味道,这是一种纯粹的情绪和氛围体验。顾言猛地抬起头,
眼中充满了全然的震惊和巨大的困惑,看向柜台后静静注视着他的林栀。“你…做了什么?
”他的声音有些发紧,几乎不像他自己的,“这感觉是…”林栀的心跳悄然加快了。
他感觉到了!在失去所有物理味觉的情况下,他真的越过了味道的载体,
直接触碰到了她融入甜点中的情感内核!一种巨大的验证感和奇妙的兴奋感席卷了她。
她微微弯起眼睛,露出了一个清浅却意味深长的笑容。“这是…‘味道’的一部分。
”她轻声回答,眼神明亮,“看来,它成功抵达了。
”2 第二章:镜头外的目光就在顾言沉浸在那种奇异“滋味”中时,“心隅”马路对面,
一个穿着冲锋衣、头发微卷的年轻人正举着一台复古胶片相机,
试图捕捉雨丝从古老屋檐滴落的瞬间。他是陆子皓。镜头漫无目的地移动,最终,
透过“心隅”干净的玻璃橱窗,定格在了店内。他看到了林栀。也看到了站在柜台前,
那个身姿挺拔、衣着讲究的陌生男人。
更看到了林栀脸上那种他从未见过的、带着强烈探索欲和一丝兴奋光芒的笑容。
那笑容不同于她平日里的温和礼貌,而是仿佛发现了某种稀世珍宝,整个人都焕发着光彩。
陆子皓按在快门上的手指停顿了。镜头里,温暖的灯光将两人框在一起,
像一幅静谧却暗流涌动的画。雨幕模糊了街道的嘈杂,
使得橱窗内的空间显得格外突出和…亲密。他认识林栀很久了,是邻居,也是朋友。
他知道她的小店,知道她似乎有一种让点心变得格外“特别”的魔力,
也知道她时常会因为制作点心而显得异常疲惫。他欣赏她那份与世无争的沉静,
也一直默默喜欢着她身上那种独特而神秘的气息。他像守护一朵安静绽放的花一样,
小心地待在她身边,以为时间还很多。可此刻,那个陌生男人是谁?
为什么林栀会对他露出那样的表情?一种微妙的、酸涩的情绪漫上陆子皓的心头。
他最终没有按下快门,只是放下了相机,默默注视着窗内的两人,雨滴打湿了他的外套肩头,
也恍若未觉。3 第三章:情感风味的评论文顾言离开“心隅”时,雨已经小了。
他手里提着一个精致的小纸盒,里面是林栀推荐的另一款甜点,名为“冬日初阳”,
据她说承载着一种宁静的暖意。回到公寓,他坐在书桌前,面前是困扰他许久的稿纸。
电脑屏幕亮着,光标在空白文档上闪烁。
他习惯性地想去回忆过去品尝类似食物时的味觉记忆,但脑海里浮现的,
却是刚才在那小块柠檬挞中体验到的、清晰无比的“雨后的重逢”之感。鬼使神差地,
他打开了一个新的文档。他没有去描述任何虚无的“味道”,而是开始记录那种情绪和氛围。
他写道:“今日尝到一款奇特的柠檬挞,它无法用酸甜衡量。入口瞬间,仿佛置身雨后空巷,
窗前期待,心跳微促,呼吸间是湿土与青草之息,惆怅与希望交织。
这是一种关于‘等待’和‘即将相见’的滋味,名为‘重逢’。”他写得很慢,很仔细,
试图用文字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感觉。写完一段,他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这完全偏离了美食评论的轨道。但奇怪的是,这些文字却仿佛有了生命,
比他之前堆砌的所有华丽辞藻都要真实和动人。他犹豫了一下,将这段文字发给了苏曼。
几乎立刻,苏曼的电话就打了过来。“顾言!你写的这是什么?
”苏曼的声音听起来既兴奋又困惑,“这…这完全不是你的风格!但是…很有趣!非常有趣!
读者一定会好奇这是什么神奇的点心!你是在‘心隅’找到的灵感?太好了!继续!
保持这个感觉!”顾言挂了电话,心情复杂。他看着那个“心隅”的小纸盒,目光深沉。
那家店,那个叫林栀的女孩,究竟藏着什么秘密?4 第四章:第二次触碰第二天,
天气放晴。顾言再次来到了“心隅”。风铃声响,林栀抬起头,看到他似乎并不特别意外,
只是眼中那抹探究的光芒又亮了一些。“昨天那个…感觉,是怎么做到的?”顾言开门见山,
他需要答案。林栀擦拭着柜台,沉吟片刻:“很难解释。你可以理解为…一些情绪的记忆,
通过烘焙的过程,留在了点心里。”她选择了一个模糊但接近真相的说法。
“情绪的记忆…”顾言重复着这个词,目光落在冷藏柜里另一款深色的巧克力蛋糕上,
“那这个呢?”“那个叫‘深夜的陪伴’。”林栀轻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