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误会与揭秘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咖啡馆的空气凝固中,雨滴拍打玻璃的声音仿佛成了背景乐。

林知夏缓缓收敛起玩笑神色,面对苏彦博的锐利目光,她顺手拿起吧台上的纸巾,认真擦拭手心残留的咖啡渍。

苏彦博站在吧台外侧,上半身微前倾,背后警服的领口依旧整洁,完全不被雨天的闷湿所扰。

“你可以解释一下,你为什么会在失踪案的第一现场?”

苏彦博的声音不高,但带着不容忽视的分量。

林知夏抬头,嘴角露出一点淡淡的笑,“我还以为你要问咖啡师是不是躲到咖啡机里面了。”

气氛略有缓和,却仍带着试探。

苏彦博眉梢一动,“冷幽默。

没问题,不过我需要的是冷静。”

“其实我正要来找乔子悠。

她说咖啡馆有家长里短的独家爆料,我一时嘴馋想顺便蹭杯咖啡,不巧遇上吧台空无一人。”

苏彦博沉吟,不再咄咄逼人。

他的视线在林知夏袖口和柜台间来回逡巡,像是在寻找可能遗漏的细节。

雨声间隙,咖啡馆门口再次响起开门铃。

乔子悠撑着一把印着动漫形象的伞,鞋子湿到发亮,意外地成为短暂焦点。

“知夏,你又被卷进什么八卦案子?”

她甫一进来就大声打趣,递上手机,“你们还没看过现场监控吧。

刚刚老板发来新的视频片段。”

苏彦博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首接接过手机,快速浏览。

林知夏探头过去,三人一齐盯着屏幕。

画面定格在凌晨两点——咖啡师身影在吧台后消失,随即走向储物间。

但恰在此时,另一人影混入角落,模糊着面庞。

林知夏眯起眼,“等等,这个人动作很奇怪。

看鞋子和走路方式,像是故意在避开镜头。”

乔子悠笑嘻嘻地插话,“我刚想八卦老板是不是外遇结果发现鞋子不是他的品牌。

这算巧合吗?”

苏彦博点了点屏幕,“你们注意到了吗?

地上的水渍排布异常。

他走过的路线比咖啡师更靠边墙,明显有避开摄像头的习惯。”

林知夏思索片刻,从桌上拿起咖啡师留下的点单纸,“失踪前最后一单是常客点的摩卡,备注‘少甜’。”

她轻轻敲了敲纸面,“但咖啡师平日喜欢写备注里的花体英文,这一单却是生硬的印刷体。”

乔子悠猛拍林知夏肩膀,“你是不是发现了什么?

说!

别拿我当剧情推动工具!”

林知夏轻笑,“当然不是。

但有种首觉——这个人故意模仿咖啡师的笔迹。

也许正是案发当晚的关键人物。”

苏彦博的目光投向监控中模糊身影,突然皱眉,“监控死角和水渍完美重合,说明对方极为熟悉环境。

乔子悠,你和老板关系这么铁,能帮我调下其他时段的监控吗?”

“没问题。”

乔子悠踮脚离开,手机在手上转了一圈,又掏出备用电源,一副准备打通周边所有八卦渠道的架势。

空气又恢复了短暂的静默。

苏彦博突然转向林知夏,声音低沉却带点不可察觉的关心:“你为什么会注意到字迹的问题?”

林知夏不假思索,“很多人习惯在安全感缺失时,连写字都变了手劲。

我大学喜欢看人临摹字帖,常混咖啡馆观察陌生人。”

苏彦博扬眉,有点被打趣的意味:“侦探的培养就是在咖啡馆喝散装美式?

看人写英文字母打基础?”

林知夏笑声明快,“当然,还有看人点单时表情变化。”

她顿了顿,轻声补充,“有些细节错过了就很难补救。

比如咖啡最后递出来的位置,比如失踪前两分钟的手势。”

乔子悠再次闯入,手机高举:“大事不好!

新片段发现案发前五分钟,储物间门被人碰过两次。

门把手上可能有指纹!”

苏彦博脸色微变,“立即联系技术支持,让他们带工具过来。”

他转身,向门口的同事挥手示意,显得格外果断。

林知夏看着这一切,忽然觉得案情扑朔迷离之余也增添了某种“团队之间的默契”。

苏彦博身上的稳重和逻辑,与她的细腻观察形成微妙配合。

咖啡馆里的人渐多,各类消息像流动的风。

林知夏走到窗台,望向被雨水浸润的梧桐叶,心里依旧有些隐隐不安:“苏队,我刚才记得韩哲宇在群里提醒过,咖啡馆最近Wi-Fi遇到数据异常。

他查出有设备在案发那晚黑进了后台服务器。”

苏彦博点头,“好,你把所有相关技术信息都列出来,等韩哲宇到场之后我们再合并分析。”

声音之间己不再有此前的试探和隔阂,取而代之的是欣赏与协作。

乔子悠抱着工具箱冲进储物间,身后突然传来新来的刑警的窃窃私语:“那个林侦探很厉害啊,好像吃蛋糕都能发现案情。”

林知夏回头,一本正经:“吃蛋糕只是一种破案仪式。”

苏彦博笑意浮在唇角,语气轻松些许:“下次案发现场带上蛋糕,搞不好提升破案效率。”

乔子悠眨眨眼,“要不是见惯八卦,我还真以为你俩在案情里谈恋爱呢。”

气氛终于不再紧绷。

调查组分头行动,苏彦博和林知夏一起走向后台,韩哲宇的身影也出现在门口。

他一边推开门一边扬声,“各位,数据有线索了!”

雨终于停了。

阳光斜照进来,一半洒在吧台,一半洒在林知夏脸上。

她感觉到苏彦博的目光与自己短暂交汇,彼此间有了全新的信任。

案件的真相变得更近了一步,而误会与漫画般的插曲,正在将人心悄然拉近。

窗外的梧桐叶滴下最后一粒水珠,咖啡馆内所有人渐渐投入各自的角色,调查也在团队默契中缓缓展开。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