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麦香藏暖
案板上撒着层薄薄的面粉,她手掌按在面团上,一下下推着,额角渗出细汗。
苏微蹲在灶前添柴,火光映着她的侧脸,把头发梢都染成了金红色。
“娘,今天做麦饼吗?”
她仰着头问,鼻尖己经闻到了麦粉的清香。
“嗯,给你爹和你各做个糖馅的。”
李氏笑着应,从灶台上的瓦罐里舀出半勺红糖,小心地包进面团里,“你爹昨天说,地里的荞麦该收了,明儿得早起去割。”
苏微“哦”了一声,往灶里塞了根粗柴。
老苏这几天总说腰酸,夜里翻身时动静都比往常大,她摸了摸怀里藏着的半块碎银——那是前几天帮镇上张秀才家抄书赚的,本想攒着给爹买瓶药酒,现在倒想先换点红糖,让娘也尝尝甜的。
正想着,院门“吱呀”响了,老苏扛着锄头回来,裤脚沾了不少泥。
“爹!”
苏微蹦起来迎上去,接过他手里的锄头,“我帮你擦干净。”
老苏咧着嘴笑,露出被烟熏黄的牙:“俺家微微长大了,会疼人了。”
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递给李氏,“村头王婶给的新摘的枣,说掺在面里好吃。”
李氏打开纸包,红扑扑的枣子滚出来,带着新鲜的果香。
她挑了几颗饱满的,在案板上切碎,和着红糖一起包进面团:“这下更甜了。”
麦饼在鏊子上烙得“滋滋”响,金黄的边缘鼓起小泡,甜香混着麦香飘满了小屋。
苏微守在旁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九儿——她前几天给那只九尾灵狐幼崽起的名字——蹲在她脚边,尾巴尖随着麦饼的香气轻轻晃。
“馋猫。”
李氏用锅铲敲了敲她的手背,把第一个烙好的麦饼递过来,“给,热乎着呢。”
苏微刚要接,却见老苏揉着腰往炕边坐,动作有些吃力。
她把麦饼往李氏手里一塞:“娘先吃,我给爹捶捶背。”
她跑到老苏身后,小拳头轻轻砸在他的腰上,力道不大,却透着认真。
老苏舒服地叹了口气,笑着对李氏说:“你看这丫头,比药还管用。”
李氏咬了口麦饼,甜味在舌尖散开,眼眶却有点热。
这孩子自小就懂事,不像别家丫头那样爱哭闹,有好吃的总想着他们,可他们能给她的,实在太少了。
夜里,苏微躺在炕上,听着隔壁爹娘的低语。
“……那官差还在镇上转悠,听说挨家挨户问有没有十二三岁的女娃。”
是李氏的声音,带着担忧,“微微这镯子,总瞒着也不是事儿。”
老苏的声音闷闷的:“再瞒些日子吧,等过了秋收,咱带她去山里亲戚家躲躲。
咱就这一个闺女,不能让她被人带走。”
苏微把脸埋进被子里,心里酸酸的。
她知道爹娘说的“带走”是什么意思,村里王阿婆说过,有些大户人家会找借口把穷人家的孩子领走,好的当丫鬟,不好的就不知道去哪了。
她摸了摸手腕上的青镯,镯子凉丝丝的,内侧的纹路像在轻轻硌着她。
这镯子到底是什么来头?
为什么会有人因为它找她?
迷迷糊糊快睡着时,窗外传来极轻的响动,像风吹过树叶。
苏微睁开眼,看见窗纸上映着个细长的影子,手里似乎提着个篮子,往窗台放了什么东西,又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她悄悄爬起来,摸到窗边,推开条缝往外看——月光下,只有空荡荡的院子,老槐树的叶子在风里晃。
窗台上放着个竹篮,盖着块蓝布。
苏微把篮子拎进来,打开一看,里面是两双新做的布鞋,针脚细密,鞋面上还绣着小小的蒲公英。
篮子底下压着张纸条,上面用毛笔写着三个字:“天凉了。”
字迹苍劲有力,不像村里任何人的字。
她拿着布鞋,心里突突首跳。
这几天总觉得有人在暗处看她,村口的“郎中”,夜里的影子,还有这双鞋……难道是爹娘说的“亲戚”?
九儿从她怀里探出头,用鼻尖蹭了蹭布鞋,喉咙里发出温顺的呜咽。
苏微把鞋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