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再见太阳系

>>> 戳我直接看全本<<<<
2605年,地球地下避难所。

五年的冰封岁月,让残存的人类文明在压抑与坚韧中磨砺出了新的生存模式。

林夏站在亚洲地下避难所的中央数据库前,眼前的全息屏上,滚动着太阳系内所有可动用的星舰资源清单——从老旧的货运飞船到最先进的军用战舰,从科研观测站到临时改装的生态舱,这是人类文明最后的家底。

“秘书长,各区域的星舰整合进度己完成87%。”

通讯器里传来舰队总指挥官赵诚的声音,“但人员筛选和物资分配的矛盾依然突出,很多地下避难所的人不愿放弃家园……”林夏深吸一口气,打断了他:“赵诚,告诉他们,地球己经没有家园了。

‘拾能者’的能量虹吸还在持续,太阳的光芒每况愈下,地下生态系统的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我们必须在两年内完成‘方舟舰队’的集结,否则,人类文明将真正灭绝在这片冰封地狱里。”

这五年里,林夏团队从未停止对“拾能者”的研究。

他们利用一次次的电磁脉冲干扰和核弹试探,逐渐摸清了“拾能者”飞船能量导管的频率特征和防御盲区。

这些数据被浓缩成了一份《太阳能量虹吸干扰手册》,成为人类对抗未知威胁的重要筹码,也为“方舟舰队”的防御系统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方舟舰队”的规模最终定格在500万人口,这是综合星舰承载能力、生态循环系统上限和关键人才保留需求后,得出的残酷数字。

舰队被划分为三大类舰群:- 科研舰群:以“求知号”为旗舰,***了全球顶尖的科学家,林夏担任首席科学家,负责开普星的环境解析、星际航行技术突破以及对“拾能者”和太阳的持续研究。

舰群携带了“日冕监测站”最后的核心数据模块,那是人类对太阳的最后观测记录,包含着恒星演化的关键密码和“拾能者”能量特征的详细图谱。

- 民生舰群:由数百艘改造后的生态飞船组成,是舰队的“心脏”,负责维系500万人口的生存——食物生产、水资源循环、医疗保障、社会管理,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差错。

- 防御舰群:以“壁垒号”为核心,整合了所有军用星舰和武器系统,肩负着舰队的安全职责,既要应对星际尘埃、陨石带等自然威胁,也要时刻警惕“拾能者”可能的追击,以及未知的宇宙危险。

林夏的工作异常繁重。

她既要协调三大舰群的资源分配,又要亲自带队解析太阳的最后观测数据。

在“求知号”的模拟实验室里,她和团队反复推演着太阳核心的变化模型,试图从那海量的数据中,找到延缓恒星衰亡的可能,或者……发现“拾能者”的致命弱点。

“博士,您看这个!”

李明(如今己是科研舰群的骨干工程师)兴奋地调出一组数据,“我们对太阳最后一次耀斑的频谱分析,发现了一种特殊的中微子模式,它和‘拾能者’能量导管的谐振频率高度吻合!”

林夏眼前一亮。

这意味着,他们或许可以利用太阳本身的能量,来干扰“拾能者”的虹吸装置。

虽然人类即将离开太阳系,但这个发现或许能为留守的少量观测站提供保护,也可能为未来的反击埋下伏笔。

“立刻把这个发现编入《干扰手册》的最终版,发送给所有留守的地下观测站。”

林夏下令,“同时,在‘求知号’上搭建模拟装置,我们要在前往开普星的途中,继续完善这个方案。”

集结的日子终于到来。

2607年春分日(地下纪年),“方舟舰队”的先遣队从亚洲地下基地的巨型发射井中缓缓升起。

林夏站在“求知号”的舰桥上,透过舷窗最后看了一眼冰封的地球——那片曾经孕育了无数生命的蓝色星球,如今只剩下一片死寂的白色。

她的手中,紧紧握着存储着太阳最后观测数据的芯片,那是人类文明对故乡恒星的最后记忆,也是驶向新家园的希望火种。

舰队的引擎同时轰鸣,500万人类的命运,随着这庞大的钢铁洪流,向着太阳系的边缘,向着未知的开普星,正式启航。

“方舟舰队”启航己经三个月了。

在“求知号”的主舰桥,林夏正全神贯注地盯着中央光屏。

上面显示着舰队的实时状态:科研舰群的各类探测器正有条不紊地扫描着前方星域;民生舰群的生态循环系统效率维持在89%,基本满足人口需求;防御舰群则时刻警惕着周围的太空环境,数艘前哨舰己经抵挡住了三次小规模陨石群的冲击。

“博士,开普星的最新遥感数据回来了。”

李明将一份报告递到林夏面前。

林夏快速浏览着。

开普星的大气成分、液态水分布、地质活动……大部分指标都符合宜居标准,但有一个细节引起了她的注意:“这颗行星的极地地区,存在一种未知的能量场,强度很高,性质不明。”

“是的,” 李明点头,“我们尝试用多种波段进行解析,都无法穿透。

防御舰群的初步判断是……人造结构。”

人造结构!

林夏的心猛地一沉。

这意味着开普星可能并非无人星球,或者至少存在过高度发达的文明。

“流光”的信号指向这里,“拾能者”的出现,现在开普星又有未知能量场……这一切似乎都有着某种联系。

“命令‘探针七号’靠近探测,但保持安全距离。”

林夏下令,“同时,把太阳最后观测数据中关于‘拾能者’能量特征的部分,与开普星的未知能量场进行比对。”

就在这时,舰桥的警报突然响起。

“警告!

舰队后方出现异常能量反应,特征与‘拾能者’飞船高度吻合!”

防御舰群的通讯官声音急促。

林夏立刻切换到后方视角。

在深邃的星空中,一个模糊的阴影正在缓慢逼近,虽然体积远小于当初在太阳系内的“拾能者”主舰,但那标志性的能量导管和虹吸特征,却一模一样。

“是‘拾能者’的侦察舰!”

赵诚的声音传来,“它似乎发现了我们的舰队,正在试图靠近!”

舰桥内一片紧张。

所有人都知道,“拾能者”的技术水平远超人类,一旦被其主力舰追上,整个舰队都将面临被能量虹吸的命运。

“启动‘太阳干扰方案’!”

林夏当机立断,“李明,调出‘拾能者’能量导管的谐振频率,我们用舰载的高能脉冲发射器,模拟太阳耀斑的中微子模式进行干扰!”

这是他们利用太阳最后观测数据制定的防御策略。

李明迅速操作,一组复杂的频率参数被输入到脉冲发射器中。

“发射!”

一道无形的能量波从“求知号”后方射出,精准地命中了“拾能者”侦察舰的能量导管区域。

那艘黑色的小舰瞬间出现了能量紊乱,原本稳定的虹吸装置开始闪烁,前进的速度明显放缓。

“有效!

它的能量输出下降了40%!”

通讯官惊呼。

林夏松了一口气,但随即又皱起眉头:“这只是权宜之计。

通知防御舰群,做好战斗准备,我们必须尽快摆脱它!

同时,科研舰群加快对开普星未知能量场的解析,那可能是我们的……盟友,或者另一个威胁。”

接下来的几天,舰队与“拾能者”侦察舰展开了一场猫鼠游戏。

人类利用对其能量特征的了解,多次成功干扰,使其无法有效追击。

但林夏清楚,这只是暂时的,“拾能者”的主舰随时可能出现。

在一次短暂的休整期,林夏来到民生舰群的“希望号”生态飞船进行视察。

这里是500万人口的缩影,拥挤但有序。

她看到人们在模拟的阳光下种植作物,在有限的空间里进行体育活动,孩子们在虚拟课堂上学习开普星的知识。

一位抱着孩子的母亲认出了她,走上前来:“林博士,我们能在开普星活下去吗?”

林夏看着孩子纯真的眼睛,坚定地回答:“我们必须活下去。

为了地球的记忆,为了人类的未来,我们必须在开普星,点燃新的文明火种。”

母亲点了点头,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林夏知道,舰队的每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使命。

科研舰的探索、民生舰的坚守、防御舰的战斗,缺一不可。

而她手中的太阳观测数据,就像一把钥匙,既可能打开生存的大门,也可能揭示更深的危险。

距离开普星还有半年航程,“方舟舰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那艘“拾能者”侦察舰虽然被多次干扰,却始终如影随形。

更糟糕的是,它似乎在学习人类的干扰模式,其能量导管的谐振频率正在缓慢调整,干扰效果越来越弱。

“博士,它的适应速度很快,我们的干扰手段最多只能再用三次。”

李明面色凝重地报告。

林夏站在星图前,眉头紧锁。

开普星的未知能量场是目前唯一的变数,也是唯一的希望。

“探针七号”传回的最新数据显示,那个能量场的范围正在扩大,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命令舰队加速,朝开普星未知能量场的方向前进!”

林夏做出了决定,“防御舰群准备进行一次饱和式干扰,为我们争取最后一天的时间!”

决战前夜,林夏独自一人待在“求知号”的实验室里,再次回顾着太阳的最后观测数据。

屏幕上,太阳核心的能量流与“拾能者”的虹吸轨迹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诡异的图案。

突然,她注意到一个之前被忽略的细节——太阳的中微子爆发周期,与开普星未知能量场的脉冲频率,存在着微妙的同步性。

“这不是巧合……” 林夏喃喃自语,“太阳、‘拾能者’、开普星……它们之间一定有某种联系!”

她立刻调用所有关于开普星的资料,进行跨文明的模式比对。

几个小时后,一个惊人的假设逐渐成形:“拾能者”或许不是敌人,至少不是针对人类的敌人;而开普星的未知文明,也并非人类的归宿……这一切,可能都与太阳的最终命运有关。

决战之日到来。

防御舰群倾尽全力,发动了最强的一次干扰波。

“拾能者”侦察舰的能量系统瞬间瘫痪,停在了原地。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它的主舰可能己经在路上了。

“方舟舰队”以极限速度向着开普星冲刺。

随着距离的缩短,那颗蓝色星球的细节越来越清晰,而那片未知的能量场,也像一只巨大的眼睛,在太空中缓缓睁开。

就在舰队即将进入开普星引力范围时,前方的能量场突然爆发了!

一股难以想象的能量波以开普星为中心,向西周扩散。

它并非破坏性的,而是一种……信息波。

“求知号”的所有探测器瞬间过载,然后又奇迹般地恢复了正常。

中央光屏上,出现了一组全新的数据流——那是关于开普星的完整档案,包括其生态系统的深层结构、地质活动的规律,以及那个未知能量场的真相。

同时,一段影像出现在屏幕上:一个类人形的智慧生命,站在一片壮丽的星云中,它的手中,似乎托举着一颗恒星的模型。

“我们是‘守星者’。”

一个温和的声音在舰桥内响起,“欢迎来到开普星。

你们带来的太阳数据,是解开最终谜题的关键。”

林夏震惊地看着这一切。

“守星者”、“拾能者”、太阳危机……所有的线索终于串联在了一起。

“守星者”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方舟舰队”的命运。

在开普星轨道的一处空间站内,林夏与“守星者”的全息投影进行了第一次正式对话。

这位自称“埃拉”的智慧生命,有着晶莹剔透的躯体和闪烁着星光的眼眸。

“林博士,人类的勇气和智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埃拉的声音平静而深邃,“你们带来的太阳最后观测数据,证实了我们的推测——‘拾能者’并非恶意文明,它们只是宇宙中众多‘恒星资源再分配者’之一。

而太阳的危机,也并非它们的首接导致。”

林夏听得聚精会神,这是关乎人类文明命运的终极真相。

“恒星的演化有着固定的周期,但你们的太阳,被一种罕见的‘熵增病毒’感染了。”

埃拉调出了一组复杂的模型,“这种病毒会加速恒星核心的氢消耗,使其提前进入红巨星阶段。

‘拾能者’发现了太阳的异常,它们的虹吸行为,实际上是在尝试提取病毒,延缓太阳的死亡。

但它们的方法过于粗暴,反而加剧了你们的危机。”

“熵增病毒……” 林夏喃喃自语,这解释了所有的异常现象。

“而我们‘守星者’,则专注于恒星的修复与新生。”

埃拉继续道,“开普星是我们的一个观测站,也是一个……恒星疗养院。

我们邀请你们来此,是希望借助人类对太阳的独特研究(尤其是林夏团队的最后观测数据),共同寻找治愈‘熵增病毒’的方法。

这不仅关乎太阳的命运,也关乎整个银河系内无数依赖恒星生存的文明。”

林夏的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人类的迁徙,从被动的逃亡,变成了主动的参与——参与到一场宇宙级的恒星拯救计划中。

“那‘拾能者’……” 她问道。

“它们会理解的。”

埃拉微微一笑,“宇宙中的每一种文明,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拾能者’的资源再分配,‘守星者’的修复,人类的……探索与坚韧,都是宇宙生态的一部分。”

接下来的日子里,“方舟舰队”在开普星建立了临时基地。

科研舰群的科学家们与“守星者”展开了深度合作,利用太阳的最后观测数据,结合“守星者”的先进技术,开始研究“熵增病毒”的特性。

民生舰群则在开普星的宜居带建立了首批定居点,虽然环境与地球迥异,但在“守星者”的帮助下,人类的生态系统迅速适应、扎根。

防御舰群的任务则转变为守护开普星基地,同时与逐渐靠近的“拾能者”主舰进行沟通。

林夏站在开普星的地表,仰望着天空中并非太阳的恒星,又低头看着手中的太阳观测数据芯片。

她知道,人类文明的迁徙之旅,己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他们不再是逃亡者,而是成为了宇宙奥秘的探索者和守护者。

太阳的最后观测数据,这颗来自故乡恒星的“火种”,最终点燃的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延续之光,更是整个银河系恒星生命的希望之火。

在开普星的土地上,在“守星者”的协助下,林夏和她的团队,即将书写人类文明与宇宙对话的崭新篇章。

而那艘曾经带来绝望的“拾能者”飞船,也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人类新的……盟友。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