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数据谜团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夜色深沉,城市的喧嚣被高楼玻璃阻隔在外,研究室里却灯火通明。

宋雅莉端着一杯苦涩的咖啡,目光紧紧锁在屏幕上的数据流。

她的指尖在键盘上飞舞,光标在庞大的数据库中不断跳跃。

自从那晚收到奇异信号,雅莉便像被某种力量吸引,整个人都沉浸在数据的海洋中。

她调出信号的波形,反复比对,心中的疑团愈发浓重。

信号最初被误认为是天文台偶然捕捉到的宇宙噪音,然而在宋雅莉的分析下,事情变得不再简单。

那些数据并非杂乱无章。

她发现信号间隔极为有序,周期变化呈现出某种奇特的数学规律。

每隔七分三十秒,信号幅值会突然跃升,随后回落到初始水平,这种模式在过去的二十西小时里持续出现,无一例外。

雅莉皱了皱眉,把数据导入自编的分析程序。

屏幕上,一串串代码飞速滚动,最终呈现出一幅复杂的频谱图。

她用手指轻轻点在屏幕上,喃喃自语:“这绝不是随机的噪声。”

她将信号的时序和强度变化与己知的自然天文现象进行比对,排除了脉冲星、太阳风、地磁暴等常见干扰。

那种规律,带着一种近乎人工的精确,让她心头隐隐发冷。

雅莉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远望城市灯火。

高楼间的霓虹仿佛星尘,在夜空中闪烁。

她突然意识到,也许她正站在一项伟大发现的边缘——但,那究竟是喜悦还是恐惧?

她重新坐回电脑前,调出信号的原始数据,准备再次分析。

这一次,她将信号序列输入到密码学分析模块中,尝试寻找隐藏的编码。

结果令人震惊:信号强度的变化竟然对应着一组质数序列。

质数在数学界被称为“宇宙的指纹”,许多科学家认为,如果外星文明要与我们沟通,最可能采用的便是质数编码。

宋雅莉的心跳加快,屏幕上的数字仿佛在对她低语。

她急忙把数据打包,发给了刚刚组建的团队成员。

团队还很新,成员来自天体物理、密码学、人工智能等领域,但都因宋雅莉的邀请而聚集在这间实验室。

他们分别是:李彦,天体物理学博士;王子浩,密码学专家;林格,人工智能工程师;陈露,数据分析师。

宋雅莉打开团队的线上会议,声音微微颤抖:“大家好,我刚刚完成了最新的信号分析。

数据中出现了明显的质数序列,而且信号间隔的变化极其规律。

我们之前排除了所有己知的自然干扰,我怀疑,这些信号可能与外星智慧有关。”

屏幕另一端的李彦立刻反问:“你确定不是仪器误差?

或者地球上的某种干扰?”

宋雅莉点开数据图,解释道:“我己经用不同的仪器和频段做过交叉验证,信号来源定位在银河系边缘,强度变化与地球自转、卫星通信都无关。”

王子浩目光炯炯,热切地问:“质数序列是怎么嵌入信号的?

有可能是某种编码方式吗?”

宋雅莉把数据结构展示出来:“信号强度在每个周期内的高点对应着2、3、5、7、11、13……你们看,这就是典型的质数排列。

更奇特的是,间隔时间也与质数有关。”

林格沉思片刻,说道:“如果真是外星文明发出的信号,他们用质数,是在向我们证明智慧。

人工智能可以尝试解读这些序列,看是否有更深层的结构。”

陈露己经开始在后台准备数据建模,她的语气带着一丝激动:“我可以做更长时间的数据分析,查找信号中的变化趋势和潜在的模式。”

讨论渐渐升温,团队成员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假设。

宋雅莉感受到久违的热情,团队的凝聚力在这场未知的谜团面前迅速增强。

每个人都明白,这不只是一次普通的科学研究,而可能是人类与宇宙深处智慧的首次对话。

会议结束后,宋雅莉独自坐在实验室里,脑海中反复回放着数据中的质数序列。

她想起小时候第一次看到夜空,曾幻想过星星背后藏着怎样的秘密。

如今,她仿佛真的触碰到了那个遥远的谜底。

凌晨时分,团队成员陆续来到实验室,有的带着新采集的数据,有的拿着分析结果。

大家围在一起,气氛紧张而兴奋。

林格用最新的AI算法对信号序列进行深度学习,王子浩尝试用密码学方法破译信号背后的逻辑,李彦则不断校准仪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宋雅莉将大家的分析结果整理成一份报告,准备提交给国家天文台和相关部门。

她知道,这样的发现一旦公布,必将引起巨大的轰动和关注,但她更清楚,这项研究需要谨慎和严密的验证。

天快亮了,实验室外的城市渐渐苏醒。

宋雅莉望着窗外,心中充满希望与忐忑。

她知道,数据背后的谜团才刚刚揭开一角,真正的答案,也许还藏在更深的宇宙黑暗之中。

正当此时,电脑屏幕上跳出了新的信号数据。

宋雅莉定定地看着那些数字,它们排列得更加复杂,似乎在向她发出新的邀请。

她轻轻说道:“我们,正在被注视。”

团队成员们纷纷聚拢过来,屏息等待着下一个发现的降临。

数据谜团,正在悄然展开新的篇章。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