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一部分:房贷困局与意外邀约 —— 一场各取所需的相遇司清站在银行柜台前,指尖攥着房贷审批单,指节泛白。

玻璃窗后的经理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几分惋惜:“小司啊,你这征信、流水都没问题,可你爸妈突然断了首付支持,又没结婚,银行这边实在没法认定你‘还款稳定’。

要是能证明婚姻稳定,这五百万额度下周就能批下来。”

初秋的风从银行门口灌进来,带着几分凉意,司清却觉得浑身发烫。

她今年二十八岁,在银行做客户经理五年,好不容易攒够了首付,想在离古镇不远的新城区买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可父母却以 “女孩子家没必要这么拼,找个好男人嫁了才是正经事” 为由,突然撤回了承诺。

走出银行大门,手机里弹出母亲的消息:“我给你安排了周六的相亲,对方是国企主任,家里有两套拆迁房,你必须去。”

司清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点开相亲软件。

以前她总觉得这种软件不靠谱,可现在,“婚姻稳定” 四个字像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

滑动屏幕时,一个奇怪的头像吸引了她 —— 不是常见的***照,而是一张榫卯结构的木作纹样特写,暗棕色的木料上,隼头与卯眼精准咬合,透着一股古朴的韧劲。

备注栏里写着:“寻契约婚对象,为期一年,各取所需。

非诚勿扰。”

鬼使神差地,司清发了条消息过去:“‘各取所需’是指什么?”

对方回复得很快:“我需要已婚身份,应付古镇管委会的非遗传承人资格审查;你若有需要,我可以配合提供婚姻证明。

一年后和平解除关系,互不纠缠。”

司清的心猛地一跳。

她查过古镇的非遗扶持政策,传承人需满足 “有稳定生活基础” 的条件,已婚往往是重要参考。

她试探着问:“你是做什么的?”

“榫卯匠人,景琛。

我的工坊在古镇东头,‘景记木作’。”

看到 “景记木作” 四个字,司清愣了愣。

她去年帮老街坊办理贷款时,去过古镇东头,见过那家不起眼的木作工坊,门口挂着一块褪色的木牌,院里堆着不少木料,当时她还好奇地在门口站了一会儿,看里面的人专注地刨着木头。

第二部分:竹简契约与陌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