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山楂红与翰墨香
没有了房租的压力,她觉得连呼吸都顺畅了几分。
昨夜她睡得格外香甜,一觉醒来,只觉浑身充满了干劲。
顾晏舟己经起了,正坐在院中的石凳上,借着晨曦微光读着一本泛黄的旧书。
清晨的薄雾笼罩着他清瘦的身影,专注的神情让他整个人仿佛与这方小院融为了一体,宁静而致远。
听到开门声,他抬起头,看到苏青瑶,眸中便染上了温柔的笑意:“醒了?
锅里温着热水。”
“嗯。”
苏青瑶应了一声,走过去自然地帮他理了理有些凌乱的衣领,“今天我们得去趟集市,家里的米面都快见底了。
而且,总卖一种口味的梅花酥也不是长久之计,我想再添个新花样。”
“都听你的。”
顾晏舟合上书,认真地听着她的计划。
他知道,在这些经营之道上,妻子远比自己通透。
苏青瑶掰着手指头,思路清晰地说道:“我瞧着街边有卖山楂的,价格便宜。
咱们可以把它熬成山楂酱做馅料,酸酸甜甜的,比青梅酱更多了一重开胃的功效,颜色也喜庆。
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鸿运酥’,图个好彩头。”
“鸿运酥?”
顾晏舟念了一遍,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好名字。
既应了景,也合了读书人讨彩头的意趣。”
“那是自然。
咱们的目标客户,可不就是书院里那些跟你一样的穷学生嘛。”
苏青瑶俏皮地眨了眨眼,“除了买山楂和糖,最重要的,是给你买一套像样的笔墨纸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总用那些劣质的烟墨和糙纸,伤神又费眼。”
提起这个,顾晏舟的脸上露出一丝向往,却又有些犹豫:“会不会太破费了?
我们剩下的钱……钱花了才能再赚回来。”
苏青瑶打断他,“你只管安心读书,钱的事情,交给我。”
她的语气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让顾晏舟心中所有的顾虑都烟消云散。
他重重地点了点头,不再多言。
简单用过早饭,夫妻二人便一起出了门。
苏青瑶将剩下的钱仔细分作两份,一份贴身藏好,一份放在钱袋里,准备用于今日的采买。
集市上人声鼎沸,充满了鲜活的烟火气。
苏青瑶熟门熟路地先去了常去的那家米粮铺。
铺子的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汉子,姓傅,大家都叫他傅伯。
为人还算和善,只是做生意精明,从不肯让利一文。
“傅伯,称十斤白面,五斤糙米。”
苏青瑶开口道。
傅伯一边麻利地称量,一边抬眼打量了他们夫妻俩,笑着说:“顾秀才,今天气色不错啊。
听说你们昨天在街口卖点心,生意很好?”
这小镇不大,一点风吹草动便能传遍大街小巷。
顾晏舟只是温和一笑,并未答话。
苏青瑶则大方地承认:“就是个糊口的小生意,赚点辛苦钱,给家里添些米面罢了。”
她指了指旁边一小袋精贵的白糖,“再来二斤白糖。”
傅伯手脚麻利地包好,又道:“看你们这架势,是打算长做了?
我跟你说,这做吃食生意,最要紧的就是个实在。
我这铺子里的米面,绝对是整个镇上最新鲜的。”
“那是自然,我们信得过傅伯。”
苏青瑶嘴上应着,心里却在盘算。
这傅伯看似闲聊,实则是在探他们的底。
她从容应对,付了钱,又领着顾晏舟去买了山楂和一些零碎的调料。
最后,两人才走进了镇上最大的一家书斋——翰墨轩。
一踏入店内,一股浓郁的墨香便扑面而来,瞬间隔绝了门外的喧嚣。
书斋内十分安静,只有三两个穿着长衫的读书人在静静地挑选着书籍。
顾晏舟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他看着那一排排摆放整齐的书卷,和柜台上陈列的各式砚台毛笔,眼神中流露出的渴望,比看到任何山珍海味都要炙热。
苏青瑶心中微酸。
她知道,这才是属于他的世界。
“客官,想买点什么?”
一个伙计迎了上来,态度不冷不热。
“我们想看看笔墨和纸。”
苏青瑶说道。
伙计打量了他们一眼,见两人衣着朴素,便指了指角落里最便宜的货品:“那边的狼毫小楷十文一支,烟墨二十文一锭,草纸一刀五十文。”
顾晏舟走到柜台前,拿起一支做工精良的紫毫笔,指尖轻轻拂过笔锋,爱不释手。
他又看了看旁边一方澄泥砚,眼中满是喜爱。
苏青瑶看到了价签,那支笔要二百文,砚台更是要一两银子,她不动声色地拉了拉顾晏舟的衣袖。
顾晏舟会意,虽然不舍,还是放下了手中的笔。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一阵说笑声,两个衣着华贵的年轻公子走了进来。
为首那人约莫二十岁上下,面如冠玉,眼角眉梢却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傲气。
“陈兄,今日县尊大人出的那道题,‘论礼法与人情之辨’,你如何看?”
其中一人问道。
被称作陈兄的年轻公子轻笑一声,语带不屑:“此题看似宏大,实则空泛。
不过是老生常谈,引经据典,铺陈一番便可。
倒是前日里,我与几位同窗偶得一句上联‘烟锁池塘柳’,至今无人能对,更有意趣些。”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书斋。
顾晏舟的眉毛不自觉地挑了一下。
苏青瑶的心却猛地一沉。
陈兄?
烟锁池塘柳?
她记得清清楚楚,原书中那个处处与顾晏舟作对,最终设计陷害他的男主,就叫陈世安!
而这个“烟锁池塘柳”的对子,正是顾晏舟在一次文会上,随口对出下联“炮镇海城楼”,从而声名鹊起,也第一次被陈世安记恨上的导火索。
没想到,竟会在这里,以这样的方式,提前遇上。
苏青瑶下意识地攥紧了顾晏舟的手,微微用力,示意他不要出声。
顾晏舟感受到了她的紧张,虽然不明所以,但出于对妻子的信任,他只是沉默地看了那陈世安一眼,便收回了目光。
陈世安似乎察觉到了这边的动静,也瞥了过来。
当他看到顾晏舟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旧儒衫时,眼中闪过一抹轻蔑,随即就转过头去,仿佛多看一眼都是脏了自己的眼睛。
书斋老板显然认识陈世安,满脸堆笑地迎了上去:“陈公子大驾光临,小店蓬荜生辉啊!
可是要取上次您订的那套徽墨?”
“嗯。”
陈世安矜持地点了点头,派头十足。
苏青瑶拉着顾晏舟,迅速地选了一套中等价位的笔墨纸砚,总共花了一百五十文。
虽然比不上陈世安那等富家公子的用度,但比起他们之前用的,己经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付了钱,两人快步离开了翰墨轩。
首到走出很远,苏青瑶才松了口气。
“怎么了?”
顾晏舟关切地问,“刚刚在店里,你似乎很紧张。”
苏青瑶定了定神,找了个借口:“那个人,看着就不好相与。
夫君,你日后若是遇到此人,定要多加小心,尽量避而远之。”
她不能说出真相,只能用这种方式旁敲侧击地提醒。
“一个骄矜自负的纨绔子弟罢了,不足为惧。”
顾晏舟不以为意。
他有自己的傲骨,自然看不上陈世安那样的做派。
“不,”苏青瑶的语气异常严肃,“你听我的。
有时候,最可怕的不是真小人,而是这种自诩才高八斗,实则心胸狭隘的伪君子。
你才华远胜于他,他若知晓,必定会心生嫉妒。
在没有足够自保的能力之前,我们一定要懂得藏拙。”
这番话,说得顾晏舟心中一凛。
他看着妻子严肃的脸,终于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他虽然不通世故,却不傻。
妻子这番话,绝非无的放矢。
他郑重地点了点头:“我记下了。”
回到家中,顾晏舟便迫不及待地铺开新买的宣纸,研开新墨。
当那支顺滑的毛笔蘸着乌黑的墨汁,在洁白的纸上写下第一个字时,他满足地长舒了一口气。
而苏青瑶,则在灶房里忙碌起来。
她将洗净的山楂去核,放入锅中,加上糖和少许水,用小火慢慢熬煮。
很快,一股酸甜的香气便弥漫了整个小院,驱散了方才在书斋里遇到的阴霾。
红彤彤的山楂酱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冒着泡,颜色鲜亮,如同燃烧的火焰。
苏青瑶看着这锅酱,心中也燃起了一团火。
陈世安的出现,让她心中的危机感更重了。
但同时,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要走的路。
她不仅要赚钱,还要赚很多很多的钱。
只有拥有了足够的资本,才能在未来的风雨中,为顾晏舟筑起一道坚实的壁垒,让他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去实现他的抱负。
傍晚,顾晏舟在灯下奋笔疾书,苏青瑶则在一旁,将新出炉的“鸿运酥”一个个用油纸包好。
灯光下,他笔走龙蛇,翰墨飘香。
她巧手翻飞,糕点甜蜜。
一个为了科举前程,一个为了安身立命。
夫妻二人各司其职,却又目标一致。
在这间简陋的屋子里,他们正用自己的方式,与那早己写定的命运,做着无声的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