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封信写给女朋友

最后一封信写给女朋友

作者: 戚晚意

都市小说连载

《最后一封信写给女朋友》这本书大家都在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小说的主人公是陈月老讲述了​简介:“如果未来的自己不再记得最初的梦那些期待是否还有意义”的命最陈月在学生们身上找到了答开始为他们保管“给未来的信”,让希望在不同的生命中延关于被岁月掩埋的初关于平凡生活中的微小救更关于我们每个人都曾拥有、却可能已经遗忘的那个“未来的自己”。读完你会想坐下写一封信——给十年后的自或者给那个曾经拼命奔跑却忘了为什么出发的旧时适合所有曾在时间中迷失方却依然...

2025-10-12 10:20:38

简介:“如果未来的自己不再记得最初的梦想,那些期待是否还有意义”的命题。最终,

陈月在学生们身上找到了答案,开始为他们保管“给未来的信”,

让希望在不同的生命中延续。关于被岁月掩埋的初心,关于平凡生活中的微小救赎,

更关于我们每个人都曾拥有、却可能已经遗忘的那个“未来的自己”。读完你会想坐下来,

写一封信——给十年后的自己,或者给那个曾经拼命奔跑却忘了为什么出发的旧时光。

适合所有曾在时间中迷失方向,却依然相信文字力量的灵魂。

1.老林又一次踏进这座即将消失的邮局时,清晨的阳光正好斜射在门口那块斑驳的牌匾上。

“清河邮局”四个字中的“清”字已经掉落了一部分,只剩下半个“氵”和模糊的“青”,

如同记忆深处被水浸过的字迹,依稀可辨却不再完整。这是他在这里工作的第四十三个年头,

也是最后一周。邮局下个月就要拆了,连同这一片的老街区,都将为新的购物中心让路。

老林每天还是准时在七点四十分到达,

用那把老旧的黄铜钥匙打开门——尽管邮局已经停止营业半个月了,

他的任务是把里面所有的东西整理归类,该移交的移交,该销毁的销毁,

该留存的送进档案馆。推开那扇带着霉味的木门,灰尘在斜射的阳光中起舞。

老林深吸一口气,这味道他闻了四十多年——纸张、墨水、木头和时光混合的特殊气味。

他熟悉这里的每一寸地方,即使闭着眼睛,也能准确走到任何一个柜台前。大厅已经空荡荡,

只剩下几个柜台和那排长长的木质信箱。那些曾经装满期待与牵挂的小格子,如今大多空着,

只有少数几个还固执地关闭着,仿佛仍在等待主人来取走那些永远不会被取走的信。

老林的第一站总是那间小小的办公室,里面堆满了无人认领的信件。

这是他最艰巨的任务——处理那些“死信”。邮局行业里所谓的“死信”,

是指因地址错误、收件人不存在或其他原因无法投递,又无法退回寄信人的信件。按照规定,

这些信件保存一年后就可以销毁。但老林总是舍不得。他小心地搬出一箱信件,

放在大厅唯一剩下的桌子上,戴上老花镜,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大部分信件都很普通——广告、账单、公函,这些他可以直接处理掉。

但那些手写的私人信件,他总是会多看一眼。“刘师傅,这么早就来了?

”门口出现一个身影,是附近工地的小王,负责这片区域拆迁工程的工头。

他几乎每天都会过来看看,与其说是监督进度,不如说是关心老林。“习惯了,坐不住。

”老林笑着回应,“今天就能整理完这些信件,明天开始处理档案室的文件。

”小王摇摇头:“要我说,这些东西直接打包送到废品站不就完了?何必一本一本翻看。

”老林没回答,只是轻轻抚过手中的一封信。那是一封很普通的信,牛皮纸信封,

上面的字迹工整而稚嫩,像是学生的笔迹。小王自知没趣,摸了摸鼻子:“那您忙,

我下午再过来。有事随时叫我。”小王离开后,大厅又恢复了宁静。老林继续他的工作,

一封一封地查看,分类。有些信封已经泛黄,邮戳上的日期显示是十几年前寄出的。

这些被遗忘的信件,每一封都曾承载着某人的心声,如今却在这里静静等待最后的归宿。

2.中午时分,老林打开自带的饭盒,简单吃了午饭。饭后,他照例休息二十分钟,

在这熟悉的大厅里慢慢踱步。他走到三号柜台前,那是他工作了三十多年的位置。

柜台上那道深深的划痕还在,是一个调皮的小孩用铁尺划出来的,当时他还很生气,

现在却成了珍贵的记忆。他记得那孩子吓得哭了,他反而去安慰说“没关系”。

窗台上的那盆绿萝还在,只是叶子已经发黄。老林拿起水壶,给它浇了水,

喃喃自语:“你也老了啊。”下午两点多,当老林几乎要整理完最后一箱信件时,

他在箱子最底部发现了一个浅蓝色的信封。不同于其他信件,这封信没有邮戳,

没有被投递过的痕迹,似乎是直接放在这里的。信封上是清秀的字迹,

写着:“给我未来的自己”。老林皱了皱眉,翻来覆去地查看。信封没有封口,

他犹豫了一下,轻轻抽出了里面的信纸。信纸是带着淡淡花香的那种,

上面的字迹与信封上一致,是个女孩子的笔迹。日期是十年前的五月十七日。

“亲爱的十年后的我:当你读到这封信时,已经二十七岁了吧?不知道你现在是什么样子,

在哪里,做着什么工作?实现我们的梦想了吗?我现在正坐在清河邮局里写这封信。

外面的雨下得好大,我躲进来避雨,突然就想写点什么给未来的你。

先说最重要的:你成为作家了吗?出版了我们一直想写的那本小说吗?我记得你——不,

是我——从初中开始就在日记本上写小故事,高中时还在杂志上发表过一篇短文。如果成了,

我真为你高兴!如果还没...没关系,只要还在写就好。我现在好害怕高考,

虽然只有一个月了。妈妈说如果考不上好大学,将来就只能做不喜欢的工作。但我知道,

无论考上什么大学,我最终都会走向写作这条路。我必须相信这一点。还有,

你和杨帆还有联系吗?我猜没有了吧。他下个月就要去美国读书了,

也许我们这辈子都不会再见面。但是今天,就在刚才,

他发短信问我明天要不要一起去图书馆复习。我的心跳得好快啊!我不敢告诉他我的感觉,

毕竟马上就要分开了。十年后的你,是否已经找到了真正爱你的人?

我希望你已经变得勇敢了。现在的我太胆小,不敢表达自己,不敢坚持己见,

总是担心别人怎么看。我希望你已经学会了说‘不’,学会了为自己而活。对了,

你还会弹《致爱丽丝》吗?钢琴课上了那么久,这是唯一一首我弹得不错的曲子。

妈妈说买了钢琴浪费,但愿你已经证明给她看,那不是浪费。最后,不管你现在是什么样子,

请别忘记十七岁的这个下午——躲在邮局里避雨,心里装着那么多梦想和恐惧的女孩。

请别让她失望。十年后再见!十七岁的陈月2012年5月17日”老林读完信,

久久不能平静。他摘下老花镜,揉了揉湿润的眼睛。这封信触动了他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在邮局工作这么多年,他经手过无数信件,

情书、家书、喜报、噩耗...但这封写给未来自己的信格外特别。那种真挚的期待与不安,

那种跨越时间的自我对话,让他这个即将退休的老人也为之动容。“应该找到她。

”老林喃喃自语,“必须找到她。”可是怎么找呢?信里只有一个名字“陈月”,

和十年前的日期。没有地址,没有联系方式。这座城市有数百万人,叫陈月的恐怕不下千人。

老林重新仔细检查信封,希望找到任何可能的线索。在信封背面一个不起眼的角落,

有一行小字:“清河二中高三(四)班”。这一定是她当时的班级!3.第二天,

老林一早就去了清河二中。校园还在,但已经不再是中学,而是改成了一所职业培训学校。

门卫听说他的来意,摇摇头说:“原来的老师都分散到各个学校去了,

档案也不知道转移到哪里了。”老林又去了区教育局,工作人员很耐心地听他讲完故事,

在电脑上查询后告诉他:“2012年毕业的陈月,清河二中的,有三人。

您要找的是哪一个?”老林愣住了,他没想到会有三个陈月。“能告诉我她们后来的去向吗?

”工作人员面露难色:“抱歉,这些信息涉及个人隐私,我们不能透露。除非您是亲属,

或者有正当理由...”老林理解地点点头,失望地离开了。接下来的几天,

他尝试了各种方法——在网上搜索,询问可能认识的人,甚至回到即将拆迁的老邮局附近,

挨家挨户询问是否有人认识一个十年前在二中上学的叫陈月的女孩。但拆迁在即,

大部分居民已经搬走,他的努力毫无结果。周末,老林坐在家里,望着桌上那封浅蓝色的信,

感到一阵无力。他已经七十岁了,体力精力都大不如前,这样的寻找对他而言并不轻松。

“爸,您这几天在忙什么?神出鬼没的。”女儿林薇来看他,关切地问。

老林把信的事情告诉了女儿。林薇听后沉默了一会儿,说:“我理解您想找到她的心情,

但是爸,这可能就像大海捞针。况且,就算找到了,这封信对她还有什么意义呢?

十年过去了,人家可能早就忘了这回事。”“正因为十年过去了,这封信才更有意义。

”老林固执地说,“你看信里的内容,她问了自己那么多问题,期待了那么多事情。

难道你不想知道十年前的梦想实现了吗?”林薇叹了口气:“好吧,我帮您问问看。

我有个同学在派出所工作,也许能查到一些不涉及隐私的基本信息。”两天后,

林薇带来了消息:“三个陈月中,一个毕业后去了外地,一个嫁人后随夫家出国了,

只有一个还在本地。根据记录,她现在在城南的‘阳光之家’特殊教育学校工作。

”老林的眼睛顿时亮了:“特殊教育学校?她是老师?”“应该是。我查到的就只有这些了。

”林薇看着父亲兴奋的表情,忍不住提醒,“爸,找到地方是一回事,

人家愿不愿意见您是另一回事。现在诈骗这么多,突然有个陌生人找上门,

说是关于十年前的一封信,谁会相信啊?”老林点点头:“我有办法。”4.第二天,

老林带着那封浅蓝色的信,来到了“阳光之家”特殊教育学校。

这是一座不太起眼的二层小楼,但院子里种满了花草,墙上画着色彩鲜艳的壁画,

显得温馨而充满生机。前台接待听完老林的来意,微笑着说:“陈老师正在上课,

您稍等一会儿,我去叫她。”老林摆摆手:“不用打扰她上课,我可以等。

”他坐在接待处的椅子上,环顾四周。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的作品和照片,

其中一张合影引起了他的注意——一位清秀的年轻女老师和一群孩子在一起,她笑得温和,

眼神却有些难以言说的忧郁。照片下的名牌写着“陈月老师”。是她吗?老林不能确定。

照片上的女子看起来成熟稳重,与信中那个充满憧憬和不安的少女相去甚远。等了约半小时,

下课铃响了。孩子们从教室里涌出,欢笑声充斥着走廊。不一会儿,一位女教师走向接待处。

“王姐,您找我?”她对前台说。“陈老师,这位老先生找您,等了好一会儿了。

”陈月转向老林,眼中带着疑惑:“您好,您是?”老林站起身,

突然有些紧张:“您是陈月老师?十年前在清河二中上学的陈月?”陈月点点头,

更加困惑了:“是的,请问您是哪位?”老林从包里拿出那封信:“我在清河邮局工作,

邮局马上就要拆了,我们在整理旧物时发现了这封信。”当陈月看到那个浅蓝色的信封时,

她的表情变了,但并不是老林预期的惊喜或感动,而是一种茫然,

仿佛看到一样似曾相识却又完全陌生的东西。“这是...我的信?”她接过信封,

抽出信纸,快速浏览起来。老林紧紧盯着她的脸,希望能看到某种触动,

但陈月的表情始终平静。看完信,她轻轻折好,放回信封,微笑着说:“谢谢您特地送过来,

我都忘了曾经写过这么一封信。”老林愣住了:“你...不记得了?

”陈月摇摇头:“十年前的事情,很多都模糊了。那时候年纪小,可能是一时兴起吧。

”她看了看手表,“抱歉,我下节课马上就要开始了。真的很感谢您这么远送来。

”老林感到一阵深深的失落。他想象中的场景不是这样的——她应该被感动,应该恍然大悟,

应该感谢他带来了过去的回音。而不是这样礼貌而疏远地对待一封无关紧要的旧信。

“那...信里的问题,你都有答案了吗?”他不甘心地问。陈月愣了一下,

随即恢复平静:“老人家,十年前的孩子总是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梦想。

现在的我是一名特教老师,我很喜欢我的工作,也很满足现在的生活。”她再次道谢,

然后转身走向教室。老林站在原地,看着她的背影,

突然注意到她走路的姿势——她的右腿似乎有些不便,每一步都带着轻微的停顿。

前台王姐同情地看着老林:“陈老师人很好,就是不太爱说自己的事。您大老远送来,

她肯定是感激的,只是不太会表达。”老林点点头,失望地离开了。5.回家的路上,

老林不断回想陈月看信时的表情——那不是完全陌生,而更像是在看别人的故事。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常梨厉晏舟结局
  • 在哪过去的日子里
  • 厉晏舟棠梨大结局
  • 常梨厉晏舟乔念语后续在哪儿看
  • 常梨厉晏舟乔念语大结局22集
  • 常梨厉晏舟乔念语什么小说
  • 小说女主叫常梨
  • 常梨厉晏舟小说
  • 破案:被系统诅咒后,秦姐帅酷彪
  • 厉晏舟常梨后续大结局
  • 常梨厉晏舟乔念语小说结局
  • 常梨厉晏舟乔念语2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