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来自巨头的橄榄枝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快递员”带来的细微波澜很快被苏晚压下心底。

她将那个未拆封的盒子暂且搁置在柜台下的隐蔽角落,转而专注于安抚备受稿件打击的叶蓁。

生活似乎又回到了那个慢节奏的、弥漫着咖啡香和书卷气的轨道上。

然而,仅仅过了半天,另一份意外的“快递”以截然不同的方式送达了。

下午的阳光变得慵懒,书店里客人稀少。

苏晚正坐在窗边的老位置,整理着前几天去郊县采风时拍的照片。

屏幕上,孩子们在黄土坡上奔跑的笑脸纯粹而富有感染力。

叮咚——工作邮箱的提示音响起,打破了宁静。

苏晚随手点开,发件人域名是“yuanting.com”。

“渊渟科技?”

她轻声自语,微微蹙眉。

这个科技巨头的大名如雷贯耳,但她的小书店与这样的公司可谓云泥之别,怎会有工作邮件往来?

邮件内容简洁而专业。

发件人是渊渟科技项目部的一名经理,语气礼貌而官方。

邮件中提到,渊渟科技即将启动一项名为“守望者”的大型慈善计划,旨在改善偏远地区留守儿童的阅读环境。

他们通过某些渠道(语焉不详)关注到了“拾光书屋”及其店主苏晚女士的摄影作品,认为其风格与项目理念高度契合,故诚挚邀请苏晚女士及“拾光书屋”作为合作伙伴,参与项目的初期策划与后续宣传,主要负责推荐书单、拍摄宣传物料等。

邮件末尾附有项目的初步构想草案,并希望苏晚能在方便时给予回复,探讨合作可能性。

苏晚握着鼠标,反复看了两遍邮件,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甚至怀疑是某种新型网络骗局。

她仔细核对了发件人邮箱和官网信息,一切看起来无懈可击。

“叶蓁!”

她抬头唤道,“你听说过渊渟科技有个‘守望者’计划吗?”

正对着笔记本绞尽脑汁的叶蓁抬起头,愣了一下:“渊渟?

那个超级有钱的科技公司?

慈善计划?

没特别关注……等等!”

她突然眼睛一亮,猛地坐首身体,“他们找你?

找你合作?!”

苏晚将屏幕转向她:“看起来是的。

但我完全想不到他们怎么会知道我这家小店和我拍的照片。”

叶蓁凑过来快速浏览邮件,脸上瞬间堆满了兴奋和难以置信:“我的天!

晚晚!

你要发达了!

这可是渊渟科技!

陆沉渊的公司!

你知道陆沉渊是谁吗?

钻石王老五中的顶级配置!

年轻、英俊、巨富、还热衷慈善!

简首是小说男主照进现实!”

苏晚被她夸张的反应逗笑了:“重点是合作,不是他们的老板是谁。

我只是觉得……太突然了,而且规模差距太大,有点不真实。”

“管他呢!

机会来了就要抓住!”

叶蓁激动地抓住她的胳膊,“这绝对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不仅能提升书店的知名度,你的摄影作品也能被更多人看到!

说不定……还能近距离围观一下那位传说中的陆总呢!”

她说着,促狭地朝苏晚眨了眨眼。

苏晚无奈地摇摇头,她对围观富豪没什么兴趣,但叶蓁的前半句话确实说到了她心里。

“守望者”计划关注的是留守儿童,这与她摄影作品中常常关注的边缘群体和人文主题不谋而合。

如果真能通过这个项目,为那些孩子做点实事,似乎很有意义。

她重新看向邮件里附带的项目草案,条款清晰,理念真诚,看不出什么陷阱。

犹豫片刻后,她回复了一封邮件,表达了感谢和初步兴趣,同时也很谨慎地提出了几个关于合作细节和对方如何找到自己的疑问。

……渊渟科技总裁办公室。

陆沉渊刚刚结束一个越洋视频会议,略显疲惫地捏了捏眉心。

秦昊端着一杯新泡的咖啡走进来。

“陆总,项目部那边回复了,‘拾光书屋’的苏小姐己经回信,表示有兴趣,但也提出了一些疑问。”

秦昊将咖啡放在桌上,语气平静地汇报。

陆沉渊端起咖啡杯,氤氲的热气模糊了他眼底的情绪:“哦?

她问了什么?”

“主要是合作的具体范畴和……我们是如何注意到她的。”

秦昊如实回答。

陆沉渊唇角微不可察地扬了一下。

警惕性不低,不是那种被天上馅饼砸晕头的人。

“让项目部专业、诚恳地回复她。

至于如何注意到她……”他顿了顿,目光投向窗外,似乎在想些什么,“就说是公司员工在私人时间偶然发现了那家书店和她的作品,觉得非常符合项目调性,因此推荐。

不必提及我的名字。”

“明白。”

秦昊点头,心里那点讶异又冒了出来。

陆总似乎对这家小书店格外关照,甚至有点……刻意低调?

“另外,”陆沉渊补充道,“初步沟通如果顺利,安排一次面对面的会议。

我亲自参加。”

秦昊这次真的愣了一下:“您亲自参加?

这种前期接触,通常项目部经理……这个项目我比较看重。”

陆沉渊打断他,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我想亲自感受一下这位苏小姐是否真的如她作品所呈现的那样,与我们理念相合。”

“好的,我立刻安排。”

秦昊压下疑惑,恭敬应道。

陆沉渊挥了挥手,示意他可以出去了。

办公室门轻轻合上,重新归于寂静。

陆沉渊起身,再次走到落地窗前。

城市的繁华尽收眼底,但他的目光却仿佛穿透了层层高楼,落在了那个绿意盎然的街角书店。

他拿出自己的私人手机,点开一个加密的相册,里面只有寥寥几张照片,其中一张,正是苏晚获得某个小众摄影比赛一等奖的作品——一个留守儿童站在田野尽头望向远方的背影,照片充满了无声的渴望和力量。

“苏晚……”他低声念出这个名字,眼底闪过一丝极淡的、难以捉摸的兴味。

他选择“拾光书屋”,并非一时兴起。

那份获奖作品的专业评委名单里,有一个名字,属于他麾下“深潜者”组织里一位擅长人物心理分析的成员。

该成员对这张照片的评价极高,甚至用了“洞察人心”这个词。

这让他产生了一丝好奇。

一个看似佛系的书店老板,如何能拍出如此有穿透力的作品?

而今天项目部转来的苏晚的回复邮件,措辞谨慎、逻辑清晰,再次印证了他的感觉——这位苏小姐,绝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这次会面,或许会很有趣。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