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王座的崩塌指尖下的机械键盘发出清脆的噼啪声,快得像是暴雨敲打窗棂。
屏幕上的刺客身形鬼魅,躲开关键控制技能,反手一套眼花缭乱的连招。血花飞溅的特效中,
对方ADC的图标暗了下去。“Triple Kill!三杀!”我,林寒,
游戏ID“Han”,几乎凭一己之力,在团战溃败的边缘撕开了对手的防线。
耳麦里传来队友劫后余生的粗重喘息和语无伦次的赞叹。“***!寒神!牛逼!!
”“能打能打!寒神还活着!”但我没吭声,只是抿紧了嘴唇,
操控着血量见底的角色迅速撤离战场。心脏在胸腔里狂跳,不是因为兴奋,
而是因为一股压抑不住的烦躁。赢了又怎样?这局比赛,与其说是五个人的游戏,
不如说是我林寒一个人的个人秀。剩下的四个,不过是会移动的背景板,
是等待我带飞的累赘。全球总决赛,亿万人瞩目的舞台。聚光灯打在脸上,烫得吓人。
台下是黑压压的人群和疯狂闪烁的灯牌,
很多上面写着我的ID——“Han”、“寒王”、“唯一真神”。可我只觉得吵。
解说声嘶力竭地喊着:“又是Han!他站了出来!在队伍最危险的时刻,他总能力挽狂澜!
这就是个人能力的极致体现!”个人能力……呵。我瞥了一眼计分板。我的数据华丽得刺眼,
而队友们的战绩,只能用惨淡来形容。这不是我想要的战斗。我渴望的是势均力敌的对抗,
是五个心意相通的人拧成一股绳,去冲击那至高的胜利。而不是像现在这样,
永远在扮演那个收拾烂摊子的救世主。身边的队友,我的ADC,
正对着镜头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额头上全是冷汗。刚才要不是我极限操作,
他第一个死。废物。心里冒出这个冰冷的词,连我自己都愣了一下。什么时候起,
我对并肩作战的伙伴,只剩下这种评价了?曾几何时,我也相信过团队。相信兄弟电竞,
相信热血的承诺。可现实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当你站得足够高,
你会发现身边所谓的“队友”,更多是想蹭着你的光环上位的牛马。训练偷懒,
战术理解为零,出了问题第一时间甩锅。信任?那玩意儿早在一次又一次的背刺和失望中,
磨得一点不剩了。电子竞技,菜是原罪。这是我的信条。赢家通吃,弱者连呼吸都是错的。
所以,我把自己练成了最强的那一个。我相信,只要我足够强,就能主宰一切。决赛,
BO5的最后一局。比分2:2平。“稳住,打好最后一波!”教练在身后嘶吼,
声音带着破音。但稳不住。对手显然研究透了我们这支“一人战队”的本质。
他们像疯狗一样针对我,用无尽的控制和包围圈,硬生生割裂了我和队伍的联系。
我的刺客第一次寸步难行。每次想切入,都被完美的视野和及时的反手技能逼退。
而我的队友们,在对方狂风暴雨般的攻势下,如同纸糊的防线,一触即溃。“保AD啊!
辅助你在干什么!”上单在语音里尖叫。“我保NM!老子自己都快没了!
”辅助的声音带着哭腔。混乱。令人窒息的混乱。我的屏幕变成了黑白。我第一次,
在决定冠军归属的最后一波关键团战中,毫无作为地率先阵亡。被五个大招硬生生灌死,
连操作的空间都没有。完了。脑海里一片空白。
耳边只剩下对手摧枯拉朽般拆毁我们基地的音效,
以及台下观众山呼海啸般的、为胜利者响起的欢呼。聚光灯不再温暖,变得冰冷刺骨,
照在我惨白的脸上。奖杯在几步之遥的地方,被对手高高举起,折射出刺眼的光芒。那光芒,
原本该是属于我的。赛后,休息室死一般寂静。队友们低着头,像一群等待审判的囚犯。
教练烦躁地踱着步,最终把战术板狠狠摔在地上。
“林寒……对不起……”ADC的声音细若蚊蚋。我没理他。道歉有什么用?失败的苦果,
需要所有人一起吞下。不,是我,要吞下他们种出的苦果。我摘下耳机,
机械性地收拾着外设。指尖冰凉。网络上现在肯定已经炸锅了吧?
“寒神尽力了”、“一神带四眼”、“队友差距”……这些同情或嘲讽,我都不想看。
失败就是失败,任何借口都改变不了结果。就在一片狼藉中,领队推门进来,
脸色古怪地递给我一个密封的牛皮纸文件袋。没有寄件人信息,
只在封面打印着一行醒目的黑体字:“国家电子竞技集训队—绝密邀请函”。国家集训队?
我皱起眉。从来没听说过这东西。而且,还是“绝密”?带着一丝嘲弄和好奇,
我撕开了封条。里面只有一张质地硬挺的信纸,和一张同样印着国徽的磁卡。
信上的内容很简短,
措辞冰冷而公式化:“林寒选手:鉴于你在相关竞技项目中所展现出的卓越潜质,
经综合评估,现正式邀请你加入国家电子竞技集训队,参与封闭式集训。请于三日内,
持附卡前往指定地点报到。本通知为绝密文件,严禁对外泄露。详情报到后可知。
”落款是一个红色的、庄重的印章——“国家体育总局”。我捏着那张冰冷的磁卡,
心里五味杂陈。国家队?听起来像个笑话。一群官僚搞出来的政绩工程?
把我这种顶尖的职业选手圈养起来,能训出什么花来?更何况,我现在对“团队”这个词,
过敏。去吗?我看了一眼垂头丧气的队友们,又看了看屏幕上定格的、我们基地爆炸的画面。
一种强烈的、想要逃离这一切的冲动涌了上来。也许,换个环境,哪怕是龙潭虎穴,
也比待在这个令人作呕的烂摊子里强。至少,那里应该没有……这样的队友吧?
我把磁卡塞进外套内侧口袋,拎起背包,头也不回地走出了休息室。
身后失败的阴影和队友们复杂的目光,被我决绝地甩开。我倒要看看,
这个所谓的“国家队”,究竟是个什么名堂。
第二章 秩序的烙印出租车在一片远离市区的山脚下停住。眼前是几栋毫不起眼的灰色建筑,
高墙、铁丝网,门口还有穿着制服、站得笔直的岗哨。
这地方看起来更像某个保密单位或者军事基地,
跟我印象中充满电竞元素的训练中心毫不沾边。核对身份,扫描磁卡,层层检查。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严肃气息,连呼吸都不自觉地放轻了。
接待我的是个面无表情的工作人员,把我领到一间空旷的会议室。“在这里等着,
教练待会儿见你。”会议室冷气开得很足,白炽灯管发出嗡嗡的轻响。墙壁光秃秃的,
只有正中央挂着一面鲜艳的国旗。压抑,太压抑了。
跟我待惯了的、充斥着键盘声、叫喊声和泡面味的俱乐部基地,完全是两个世界。
等了大概十分钟,门被推开。一个穿着朴素运动服、身材精干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
他大概四十多岁,寸头,眼神锐利得像鹰,看人的时候,仿佛能直接刺穿表象,
看到你骨头里去。他身上有种独特的气场,不怒自威,绝不是普通的电竞教练。“林寒?
我是张毅,这里的总教练。”他伸出手,握手的力量很大,且短暂,没有任何寒暄的意思。
“张教练。”我点了点头,心里嘀咕,这派头,怕是退伍军官吧?他走到会议桌对面坐下,
开门见山:“邀请函看过了。在这里,我先强调几条铁律。”“第一,绝对服从。
对训练计划,对战术安排,对管理规章,无条件服从。”“第二,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主义。
这里没有明星,只有战士。你的ID,你的过往荣誉,从踏进这里的那一刻起,全部归零。
”“第三,集训期间,完全封闭,断绝与外界一切非必要联系。手机等电子设备统一保管。
”我听着,嘴角忍不住微微抽动。归零?无条件服从?开什么国际玩笑。我林寒的名字,
在电竞圈就是金字招牌,是流量的保证,你说归零就归零?“张教练,”我忍不住开口,
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挑衅,“我来的目的很简单,拿冠军。但我不太明白,
用管理军队的方式,能管出世界顶级的电竞选手?”张毅的目光平静地落在我脸上,
没有因为我的质疑而有丝毫波动。“林寒,你认为你之前的失败,原因是什么?
”“队友太菜。”我几乎是脱口而出,带着积郁已久的怨气。“是吗?
”张毅的声音依旧平稳,却像一把冰冷的解剖刀,
“根据我们对你近一年所有比赛的数据分析,你所在的队伍,
在‘Han’这个点被有效针对时,胜率不足百分之二十。
你的个人KDA击杀/死亡/助攻比往往华丽,
但你的‘资源转化率’和‘团队贡献度’,在关键局中呈断崖式下跌。”我愣住了。
资源转化率?团队贡献度?这都是什么玩意儿?“你的打法,极度依赖经济倾斜和队友牺牲。
在顺风局,你能扩大优势。但在逆风局,或者均势局被重点照顾时,你的存在,
往往成为团队的突破口。因为你只相信自己的判断,从不与团队共享信息,你的操作再华丽,
也掩盖不了你战术上的自私和短视。”“你胡说!”我猛地站起来,血涌上头。
太阳穴突突直跳。我引以为傲的操作,
我一次次拯救队伍于水火的carry核心输出表现,到了他嘴里,
竟然成了“自私”和“短视”?张毅没有理会我的激动,只是按了一下桌上的按钮。
墙壁上滑下一块巨大的显示屏,上面开始快速滚动各种我看不懂的曲线图和数据表格。
“看这里,世界赛半决赛第三场,你在中路这波看似完美的单杀,
消耗了打野大量的蹲守时间和关键技能,导致小龙团战我方打野状态不佳,
最终丢掉关键资源。系统评估,你这波单杀的‘战略价值’为负。”“再看这里,
决赛最后一局,你强行切入的时机,与团队脱节超过三秒。这三秒,
足够对手完成对我们的阵型分割。你的个人冒险主义,是导致团战溃败的直接导火索之一。
”屏幕上冰冷的数据和精确到毫秒的时间轴,像一把把锤子,砸在我一直以来的认知上。
我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喉咙发干,一个字也说不出来。那种感觉,
就像一直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突然被人用无可辩驳的证据证明,
你不过是颗偏离轨道的卫星。“在这里,”张毅关掉屏幕,目光重新聚焦在我脸上,
冰冷而坚定,“你要学的第一课,就是忘记‘我’,记住‘我们’。五个一流的士兵,
通过严格的纪律和科学的协作,爆发出的力量,足以碾压任何超一流的散兵游勇。
”他站起身:“给你一个小时安顿。宿舍号203,你的队服和个人终端已经放在房间。
终端里有详细的作息时间表、训练手册和‘共享战术库’的初级权限。记住,铁律就是铁律,
违反任何一条,立即开除。”他说完,径直离开了会议室,留下我一个人站在原地,
手脚冰凉。共享战术库?士兵?散兵游勇?我脑子里乱成一团浆糊。这地方,还有这个教练,
都他妈的疯了!我是来打游戏的,不是来当兵的!带着一肚子的火气和荒谬感,
我找到了203宿舍。条件倒是不错,单人间,干净整洁得像是酒店。
床上放着一套深蓝色的运动服,没有任何品牌标志,只有左胸位置绣着一面小小的五星红旗。
旁边是一个类似平板电脑的终端设备。我打开终端,冰冷的蓝光映在脸上。
作息表精确到分钟:6:00起床,6:10晨跑,7:00早餐,7:30战术复盘,
9:00-12:00团队训练……直到22:00熄灯。密密麻麻,没有一点私人时间。
点开“共享战术库”,里面分门别类,
存放着海量的战术模板、英雄组合分析、对手习惯拆解、地图资源控制时序……细致程度,
比我待过的任何俱乐部都要专业十倍、百倍。但所有这些战术,
都强调“协同”、“轮转”、“纪律”,个人操作被放在了次要位置。
真要按照这个来打游戏?那和机器人有什么区别?晚上,我第一次参加了这里的团队训练。
队友是四个陌生的面孔,眼神都和张毅教练有点像,沉稳,内敛,看不出情绪。
队长是个叫王磊的ID: Stone,打辅助位,话不多,但每句指令都清晰简洁。
训练开始,我习惯性地想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试图用个人能力打开局面。“Han,后退,
对方打野在反蹲。”王磊平静的声音在语音里响起。我瞥了一眼小地图,根本没视野。
瞎指挥?我没理,继续前压。果然,对面打野没出现。看,我就说……念头还没转完,
对面打野和中单突然从另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包抄过来。我反应极快,交闪后撤,
但还是被逼出了大招,血量见底,亏了一***兵线。
“你……”我想质问王磊为什么报假信息。
“根据对方打野最后露脸的时间、刷野效率和常用路线模型计算,
那个时间点他在上半区的概率超过85%。”一个清冷的女性声音插了进来,
是透过语音频道传来的,应该是数据分析师。“你的前压行为,风险极高,收益为零,
违反了战术手册第7条:无视野过度激进。”我哑口无言。模型?计算?接下来的训练,
我打得无比别扭。我感觉自己像是被套上了缰绳的野马,
每一步都要符合所谓的“战术手册”和“数据模型”。不能随意游走,不能冒险换血,
连插眼的位置都有严格规定。在一波关键的小龙团战前,我自认为抓住了绝佳的机会,
可以秒掉对方的残血中单。“我能秒!跟我!”我喊了一声,手指已经按上了闪现。“不行!
撤!阵型没站好!”王磊的声音陡然严厉。去他妈的阵型!机会转瞬即逝!我没有丝毫犹豫,
闪现进场——技能光效亮起的一瞬间,我看到对方的辅助仿佛未卜先知般,
提前半秒挡在了中单面前。我的伤害大部分打在了辅助的盾上,秒人失败。而我自己,
因为脱离队伍,瞬间被对方集火秒杀。团战溃败。小龙丢失。语音里一片安静。没有抱怨,
没有指责,但那种无声的压力,比任何辱骂都让人难受。训练结束,数据面板弹出。
我的伤害数据依然亮眼,但旁边有一个刺眼的红色标记:“团队协同率:41%”。
评级:不合格。王磊走到我身边,拍了拍我的肩膀,语气依旧平静,
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林寒,在这里,信任队友,信任体系,是活下去的第一法则。
个人英雄主义,只会害死所有人。”我看着他们四个沉默地整理外设,离开训练室。
他们之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默契,一个眼神,一个简单的信号,就能明白彼此的意图。
那是我在之前的队伍里,从未感受到的东西。我站在原地,训练室的空调冷风吹在我后颈上,
激起一阵寒意。难道……我之前信奉的一切,真的错了吗?这个念头刚一升起,
就被我强行压了下去。不,不可能。只是我还不够强!只要我足够强,就能打破任何体系!
可内心深处,有一个微小的声音在问:如果……如果张毅和王磊是对的呢?
如果五个“一流”真的能碾压一个“超一流”呢?那一晚,我躺在硬板床上,
盯着天花板上单调的白色,辗转反侧。在这个与世隔绝的牢笼里,我过去的骄傲和自信,
正在被一种冰冷、严谨、却无比强大的力量,一点点碾碎。
第三章 系统的锤炼第二天早上六点,尖锐的哨声准时划破宿舍楼的寂静。晨跑。
我顶着两个黑眼圈,混在队伍里,沿着基地外围的道路机械地迈动双腿。
山间的空气冷冽清新,但我只觉得肺部***辣的。这种体能训练,对电竞选手来说,
真的有必要吗?纯属浪费时间。上午的战术复盘课,更是煎熬。分析师陈璐,
那个声音清冷的女孩,将昨天训练赛的录像逐帧拆解。她的话不多,
但每个字都像手术刀一样精准。“这里,Han,你的走位偏离标准位置15码,
导致无法在3.5秒内响应Stone的召唤技能,错过最佳进攻时机。”“这一波,
你提前0.8秒暴露视野,破坏了整个埋伏部署。”“资源交换策略执行不彻底,犹豫2秒,
损失潜在经济收益约150金币。”我坐在下面,感觉脸上像是被一下下抽着耳光。
150金币?0.8秒?这女人是机器人吗?打比赛是艺术,是临场反应,
哪能像做数学题一样分毫不差?“陈老师,”我忍不住打断她,语气带着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