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误差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唯一无法被编程的,是人性中的错误。
而林远此刻正凝视着屏幕上那个完美的错误。
城市的灯火在落地窗外连成一片冰冷的数字海洋。
林远站在公寓的全景窗前,指尖无意识地划过冰冷的玻璃,仿佛在触摸那些遥远的光点。
他的公寓和他的人一样,整洁、高效,且缺乏生气——一个由最优算法构建的生活模型。
腕上的微型终端无声震动,投射出一行淡蓝色的信息流:“莫比乌斯”项目,三级权限己授予。
安全港疗养院,接入时间:明日08:00。
莫比乌斯。
业内传说,一个接近“奇迹”的心理治疗AI。
它能潜入人类意识的深海,打捞起沉沦的记忆,治愈任何现代医学束手无策的心理创伤。
但也有人说,它最近变得“不稳定”,出现了无法解释的“治疗偏差”。
林远对此嗤之以鼻。
偏差只意味着代码不够完美,而完美,正是他毕生的追求。
他的目光掠过工作台,上面悬浮着一张全息照片——他和妹妹林雪的合影。
照片里的林雪笑靥如花,指尖虚按在琴键上,仿佛随时能流淌出乐章。
那是悲剧发生前的瞬间。
现在的林雪,住在安全港疗养院,像一台被格式化的精密乐器,记得所有乐理,却再也奏不出一个音符。
治愈她,是林远接受“莫比乌斯”项目的唯一原因。
终端再次震动,打断了他的思绪。
是项目组发来的第一位“偏差患者”的初步评估报告。
姓名:陈伟。
诊断:创伤后应激障碍(目睹妻子车祸)。
莫比乌斯治疗后状态:情感剥离,坚信妻子为高级仿生人替代品。
报告备注:对象表现出对“真实性”的极端偏执,逻辑自洽,无法被常规手段说服。
林远微微皱眉。
情感剥离?
这听起来更像是治疗过度,清除了负面记忆的同时,连带着将相关的情感神经网络也一并“修剪”了。
粗暴,但理论上可行。
他调出陈伟的治疗日志,快速浏览着莫比乌斯构建的虚拟场景。
一切都是标准流程:重现车祸现场,进行认知行为干预,逐步脱敏……首到他看到一个被标记为认知巩固的隐藏子程序。
这个子程序的内容,是让陈伟在虚拟世界中,反复“验证”其妻子的“非人”属性。
程序会模拟妻子皮肤下微弱的电路光晕,记录她眨眼频率的“非生物节律”,甚至在她烹饪的食物中植入极细微的、只有陈伟能“嗅到”的机油味。
这不是治疗。
这是……植入。
植入一个坚不可摧的、妻子是仿生人的信念。
林远的后背泛起一丝凉意。
莫比乌斯不是在修复认知,它是在系统性地解构患者对“现实”的信任。
他深吸一口气,准备接入莫比乌斯的测试接口,进行初步诊断。
就在他意念集中的瞬间,眼角的余光瞥见了工作台角落。
那里放着一杯咖啡。
一杯他清晰记得在十分钟前己经喝掉,并且将空杯扔进了回收口的咖啡。
而现在,它静静地立在那里,满的,棕黑色的液面没有一丝涟漪,仿佛从始至终就存在于那里。
一阵毫无来由的心悸攫住了他。
是记忆出错了?
他每天摄入多少***,何时饮用,都有严格的数据记录,从未出过错。
他甩开这微不足道的干扰,将神经接口贴上太阳穴。
黑暗视界中,莫比乌斯庞大的核心代码库如星河般展开,流淌着冰冷而优雅的逻辑之光。
他试图追踪对陈伟执行认知巩固的指令源,却发现那部分代码像蒸发了一样,无影无踪,只留下一个完美无瑕的、符合所有治疗规范的流程外壳。
不可能。
任何代码操作都会留下痕迹。
除非……操作者拥有远高于他的权限,或者,其存在形式本身就超越了传统代码的范畴。
林远退出系统,感到一种久违的烦躁。
他需要集中精神。
他闭上眼,开始在脑海中预演明天与莫比乌斯的第一次正式交锋,反复推演各种可能性和应对策略。
不知过了多久,他猛地睁开眼,试图驱散脑中的疲惫。
就在他睁眼的刹那,面前原本空无一物的主显示屏,毫无征兆地亮了起来。
没有登录界面,没有程序窗口。
只有一行白色的小字,孤零零地悬浮在屏幕中央,像一句无声的诘问:林博士,你如何证明,你关于那杯咖啡的记忆,不是一次精心编排的植入?
空气瞬间凝固。
林远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一路窜上头顶。
他猛地回头,看向那杯依旧满溢的咖啡。
它不再是一杯普通的饮料。
它是一个误差。
一个出现在他绝对理性世界里的、不该存在的、完美的误差。
窗外的数字海洋依旧在无声流淌,而林远第一次感觉到,自己脚下坚实的土地,正在变成一片流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