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文渊阁里,初遇清晏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苏砚就被管家叫醒了。

那管家手里拿着件半旧的青布袍子,扔给苏砚:“三公子说,你穿那身乡下衣服去文渊阁,会丢苏家的脸,这件你先凑活着穿。”

说完就走,连水都没给倒一杯。

苏砚拿着那件袍子,心里一阵冷笑 —— 这袍子明显是苏明穿剩下的,领口都磨破了,还带着股淡淡的霉味,哪里是怕丢面子,分明是故意羞辱他。

但他没多说,把袍子洗了洗,晾在院子里,等干了再穿 —— 他可不想穿着带霉味的衣服去上班,就算是古代的 “修书官”,也得有点职场形象。

辰时正,苏砚跟着吏部的官员去文渊阁。

那官员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一路上都在打瞌睡,只有提到 “文渊阁” 时,才睁开眼叮嘱了一句:“那地方规矩多,少说话,多做事,别得罪不该得罪的人。”

文渊阁坐落在皇城西侧,红墙绿瓦,门口挂着 “修文典,鉴古今” 的匾额,黑色的漆字在阳光下泛着光。

门内的石阶上爬着青苔,两侧种着高大的柏树,树叶在风里沙沙响,透着股肃穆的气息。

苏砚跟着官员走进去,发现里面是个大院子,分成了前、中、后三进,前院是低阶修书官的住处,中院是藏书楼,后院则是高阶官员的办公地,层层递进,规矩森严。

吏部官员把他交给一个留山羊胡的王主事,丢下句 “按低阶修书官算,先抄三个月《雍朝律》,每月月钱五两银子”,就头也不回地走了,仿佛多待一秒都会沾上麻烦。

王主事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脸上的皱纹像核桃皮,手里拿着个算盘,噼里啪啦地算着账。

他领着苏砚往里走,穿过一排排书架,架上的书堆得快到顶,纸页的霉味混着墨香飘过来,呛得苏砚忍不住咳嗽了一声。

“规矩都懂吧?”

王主事突然停下脚步,转过身看着苏砚,眼神像在审犯人,“每天卯时到阁,酉时才能走,迟到一刻扣五十文钱;每天抄二十页《雍朝律》,少一页扣一百文,抄错一个字罚抄《礼记》十遍;阁里的书不能带出,也不能乱翻,尤其是中院的藏书楼,没我的允许,进去一次就滚蛋。”

苏砚点点头:“记住了,主事。”

“你的位置在那边,” 王主事指了指角落的一张旧桌子,桌上堆着一摞泛黄的卷宗,最上面放着一支裂了缝的毛笔和一块快磨平的墨,“笔墨纸砚自己解决,阁里不提供。”

说完捋着胡子走了,连句多余的话都没有。

苏砚走到桌子前,坐下时椅子发出 “吱呀” 的响声,像是随时会散架。

他拿起桌上的《雍朝律》,翻开第一页,里面的字是用小楷写的,密密麻麻的,有些地方还被虫蛀了,看得眼睛都花。

他心里忍不住吐槽:这哪是修书官,分明是古代版 “打字员”,还没办公设备,连支新毛笔都不给,也太抠了。

他拿起那支裂了缝的毛笔,蘸了点墨,刚想写第一个字,就听见身后传来轻细的脚步声,像羽毛落在地上,很轻。

“你这卷子里的符号,你认识吗?”

一个清脆的女声突然响起,吓了苏砚一跳。

他赶紧回头,见一个穿青布裙的姑娘站在桌旁,手里抱着几本书,发间别着支素银簪子,簪子上还挂着颗小小的珍珠,在阳光下闪着微光。

姑娘的眉眼很清秀,像雨后刚长出来的竹子,皮肤是健康的米白色,嘴唇抿着时,嘴角会露出两个小小的梨涡,看着很亲切。

她的目光落在桌角 —— 昨天晚上翻残卷时,他忘了收起来,封面露在外面,深蓝色的粗布在一堆泛黄的卷宗里,格外显眼。

苏砚心里一紧,赶紧把残卷往怀里塞,脸上挤出个笑容:“家母留下的遗物,我也看不懂上面的符号。

姑娘认识?”

姑娘把怀里的书放在桌上,苏砚瞥见最上面一本是《天工开物》的残本,纸页都快碎了,边角还用细麻线缝过,显然是经常翻看。

“我叫柳清晏,也在这儿当修书官,” 姑娘蹲下来,手指轻轻碰了碰残卷的封面,动作很轻,像是怕弄坏了,“这符号有点像我之前在‘奇物阁’见过的标记,可惜我没记全,只记得那标记旁边写着‘天工’两个字,是用篆书刻的。”

“天工?”

苏砚心里一动,想起残卷里那个像犁的物件 —— 难道这残卷和 “天工” 有关?

他赶紧追问,“奇物阁是什么地方?

里面还有类似的标记吗?”

“奇物阁是文渊阁的库房,” 柳清晏站起来,把书抱在怀里,声音压得低,“里面放的都是些没人认得出的旧物件和残卷,有专人看管,一般不让修书官进去。

我上次是跟着王主事去整理库房,才偷偷看了一眼,看见一个铜盒子上刻着和你残卷上类似的符号,旁边就写着‘天工’两个字。”

苏砚还想再问,就听见王主事的声音从远处传来:“柳清晏!

不好好抄书,在这儿闲聊什么?

想罚抄《礼记》了?”

柳清晏赶紧对苏砚做了个 “嘘” 的手势,抱着书快步走了,青布裙的衣角扫过桌角,带起一阵淡淡的墨香,还夹杂着点桂花的香气 —— 应该是她头上簪子的味道。

苏砚摸了摸怀里的残卷,心里泛起一丝希望 —— 这柳清晏,或许是他在京都遇到的第一个 “同类”。

他低头看着桌上的《雍朝律》,突然觉得抄书也不是那么无聊了 —— 至少在这规矩森严的文渊阁里,还有人能看懂残卷上的符号,还有人能帮他寻找母亲的秘密。

中午休息时,旁边的老修书官凑过来,压低声音对苏砚说:“你可别跟柳姑娘走太近,她是柳氏世家的庶女,柳家现在跟三皇子走得近,得罪了三皇子,没好果子吃。”

苏砚心里一沉 —— 柳氏世家?

三皇子?

原来柳清晏的身份这么复杂。

他抬头看向柳清晏的桌子,见她正低头抄书,阳光落在她的发梢上,镀上了一层金色,看起来那么安静,却没想到她背后还牵扯着世家和皇子的势力。

看来这京都的水,比他想的还要深。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