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演讲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周一的升旗仪式后,开学典礼在学校大礼堂举行。

校长冗长的讲话结束后,主持人宣布:“下面,有请学生代表,高二(三)班的沈雾知同学发言,大家欢迎。”

掌声中,沈雾知从容地走上主席台。

她换上了秋季校服外套,身形挺拔,步伐稳健。

她调整了一下话筒的高度,目光平静地扫过台下黑压压的人群,没有丝毫怯场。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逻辑的阶梯与想象的翅膀》……”她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礼堂,语速平稳,咬字清晰。

没有慷慨激昂的口号,也没有空洞的抒情,她的演讲紧紧围绕着理性思维与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展开,引经据典,逻辑严密,却又在结尾处巧妙地升华,谈及探索未知需要的不只是严谨的推导,还有敢于打破常规的勇气。

苏星灼站在班级队伍里,仰头看着她。

台上的她,光芒西射,自信从容,与那个在伞下沉默、在座位上看书时偶尔会无意识咬笔帽的女孩,奇妙地重叠在一起。

他听到周围有同学低声议论。

“又是她,年级第一。”

“讲得真好,感觉和我们不是一个层次的。”

“听说她竞赛又拿奖了……”苏星灼没有参与讨论。

他只是看着台上那个冷静陈述着自己观点的女孩,心里有一种很微妙的感觉。

他欣赏她的优秀,但更让他触动的,是她话语里透露出的、那种对知识和真理本身的纯粹热爱与追求。

演讲结束,她鞠躬下台,掌声如雷。

苏星灼看着她走回班级队伍前排的背影,心想:她就像一颗运行在自己独特轨道上的星辰,遥远,清冷,却散发着不容忽视的、坚定的光芒。

第一次物理单元测试的成绩下来,苏星灼和沈雾知并列第一,分数相同。

但最后一道综合应用题,两人的解题思路却截然不同。

下午自习课,苏星灼对着试卷上那道题,反复看了几遍沈雾知的解法,眉头微蹙。

她的方法非常巧妙,绕过了一个他认为是必经的复杂计算环节,首接用了一个他一时没看透的定理模型,步骤简洁得令人惊叹。

他犹豫了一下,用笔帽轻轻敲了敲两人课桌的中间线。

沈雾知从一本英文原版小说里抬起头,看向他,眼神带着询问。

苏星灼将试卷往她那边推了推,指着最后那道题:“你这步,是怎么想到用这个模型的?

我推导了一下,感觉中间缺了个衔接。”

沈雾知的目光落到试卷上,看了几秒,然后拿起了笔。

她没有首接讲解,而是在草稿纸上快速地画了一个受力分析图和坐标变换示意图。

“常规思路是首接积分,但计算量太大。”

她开口,声音不高,但足够清晰,“你把参考系换到这里,”她的笔尖点在草稿纸上的某个点,“再看这个力的分量,是不是就满足这个定理的适用条件了?”

她一边说,一边用简洁的线条和符号辅助说明。

她的思路极其清晰,每一步都指向明确,仿佛在苏星灼面前推开了一扇他之前没注意到的窗。

苏星灼跟着她的笔尖,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原来如此!

不是步骤跳跃,而是视角的转换。

“我懂了!”

他豁然开朗,忍不住赞叹,“这个思路太巧妙了!”

沈雾知看着他恍然大悟的样子,嘴角似乎极轻微地向上牵动了一下,但很快恢复原状。

她放下笔,重新拿起了自己的小说,淡淡地说:“只是另一种解题路径而己。”

苏星灼却拿着那张草稿纸,反复看着她那简洁明了的示意图,心里对她的佩服又加深了一层。

这一次的交流,不再是简单的同桌客套,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思维碰撞。

他感觉,他们之间那层无形的屏障,似乎因为这道题,被凿开了一道细微的缝隙。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