哐当一声,一个人影伴随着推门声,重重的砸在了地上。
满身的划痕和外翻的伤口撑爆了破烂的衣服,口鼻有血流出来,整个脸和皮肤都是紫黑色。
少年回过神来,一个箭步跪倒在那个人影旁边,嘴里大喊着“堂哥、、、堂哥、、、你怎么了,醒醒。”
地上的人影一动不动也没有任何答复。
少年不知道的是,此时的堂哥己经死了,在他强撑着推开院门的那一刻,他便己经死了。
少年的记忆里,他和堂哥生活了十二年,三年前堂哥和他说“小弟,堂哥要去外面闯一闯,等我发迹了,再回来接你。”
如今,堂哥回来了,也永久的回来了。
少年摇晃着堂哥的脑袋,试图唤醒他,可是时间好像静止了一样,他只能看到自己的动作,周围一切都没有变化。
许久后,少年停下了动作,大抵是他意识到堂哥真的死了。
他抬手胡乱的抹过双眼,站了起来,把堂哥拖进了房间。
拿了他床上唯一的东西,那张他捡的编草席,把堂哥裹了一圈。
然后摸了摸腰间,他藏在腰间的一个小刀,那个他保命的刀。
太阳照的那么耀眼,他生活的村子很小,十来户人家,都是靠天吃饭,种豆不一定得豆,还算能活命。
少年拖着堂哥,连滚带爬走走歇歇,太阳终于落下了,他也到地方了。
一个很小的山洞,可是里面有三个通道,不知通向哪里。
把堂哥拖到中间的通道进去大约十呼吸的地方,然后他就出来了。
坐在山洞里歇着,听着肚子饥饿的声音,少年并没有理会。
如今少年也有十五岁了,他想要出去找寻堂哥的足迹。
其实少年啥也不懂,靠本能活着,只是比山林里的野兽聪明点。
趁着天还亮,少年跑进了山里,决定多找点东西,前面的路不知道还有多远,只要饿不死就行。
少年只知道村里人和堂哥都叫他小猴子,衣服都是别人给的。
少年不偷不抢,别人不给就自己进山找点能吃的,只要饿不死,三天饿九顿也不打紧。
第二天,小猴子出发了,翻过了一座座山,越过了一条条河,应该走了三天了,没遇到人烟,也没有很累,只是不确定前面的路,只是在路上。
天黑了,小猴子生起一堆火,铐起了白天搞的两条小鱼,一会差不多变了颜色。
小猴子拿起一条撕咬着。
突然发现远处有几簇火把,小猴子警惕的站了起来,手摸向腰间。
一刻钟后,只听得马车滚动的声音,越来越近。
首到马车停在小猴子不远处二十来米处。
小猴子看的真切,有三辆马车,十个人,为首的一个向小猴子走来。
说道“小兄弟,怎么一个人还在外面啊,怎么不回家啊,需要吃的嘛?”
小猴子回道“大叔,谢了,我还有点吃的。”
为首男子说了句“没事。”
便回到了他们那边,指挥着众人点火,他们先给马车里面的人几个饼,然后他们各自都分发了两个饼,大口的咬着,看的小猴子喉咙动了动。
不久后,他们三个人站着放哨,其他人也躺在地上睡着了。
小猴子给火加了更多的柴火,便也躺在地上睡了。
太阳刚升起,马车一行人便开始收拾东西准备上路了。
小猴子打量着这群人和马车,有两辆马车拉着东西,一辆坐人的,十个人穿着统一,每人都带着一把刀或者剑,为首的大叔看到小猴子的目光,然后走了过来,问道“小兄弟,有事吗,我们要上路了。”
就在为首大叔说话间,马车的帘子掀开了,走下来一个青年人,衣着华贵,风度翩翩。
小猴子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人,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碰巧迎上了青年的目光,为首大叔看到这样,便带小猴子走到青年人跟前,说道“少爷,有什么吩咐吗?”
青年人并没有回话,只是看向瘦弱的小猴子道“小兄弟,要去哪里啊,不知是否同路。”
小猴子回道“我要去城里,只是不太确定方向。”
青年道“要去那个城,如果顺路可带你一程。”
小猴子挠挠头说道“我也不知道名字,只听说过城里很大,所以想去见识一番。”
青年人微微一笑,道“我们要去白羊镇,不知道小兄弟同去不。”
小猴子也没思索,便首接回道“去、去,谢谢少爷。”
青年人微笑道“无碍,你叫什么名字。”
小猴子道“别人都叫我小猴子,你们都可以叫我小猴子。”
然后青年人吩咐为首的大叔几句,为首大叔高声说道“少爷吩咐了,这位小兄弟跟我们一起上路,大家照顾一下,叫他小猴子。”
其余人皆是摆摆手表示,小猴子亦摆手回应。
东西收拾完了,青年人回到了马车里,其他人都步行前进。
小猴子跟在为首大叔的旁边,听着他们的谈话,当问到小猴子问题时,小猴子也认真的回答着。
原来这一行人是白羊镇的一大户人家,姓白,从其他镇采购了粮食和其他东西,现在返回白羊镇,为首大叔是白家的管家,青年人是白家二少爷。
白家镇主要有两大户人家,另一家是王家,王家人数相对较少,所有的买卖都由这两家分别掌控着。
白天赶路,晚上休息,吃的都是大饼,有足够的水喝。
小猴子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好,至少不会饿肚子,就不用担心会饿死。
小猴子看着有点瘦小,话也不多,大多就是听,然后自己想。
他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但是经历过山林野兽的生死决斗,珍惜活着的不容易,至少以前都是在艰难的生存着。
他有些许的谨慎,但他不笨。
赶了五天的路,终于一行人到了白羊镇,小猴子望着那成片的房屋,一条街都是买卖东西的,还有专门吃饭睡觉的地方,叫酒楼。
眼前种种都刷新着他的认知,他在学习,也在适应,更多的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