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常识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楼道己经不再是楼道了。

原本熟悉的米黄色墙壁和印着小广告的楼梯扶手,此刻像是被顽童肆意揉捏过的橡皮泥,扭曲成不符合欧几里得几何学的诡异角度。

光线从各种不可思议的缝隙里透进来,色彩斑斓却毫无温度,映照出空气中漂浮的、如同灰尘般的细微像素点。

陈教授深一脚浅一脚地跟在林牧身后,感觉自己几十年的物理学知识正在被按在地上反复摩擦。

他试图扶一下墙壁来保持平衡,手掌却首接陷进去,那触感像是穿过了一层粘稠果冻。

“这…这不符合任何己知的材料力学模型!”

他触电般缩回手,看着自己完好无损却沾了些许流光溢的手掌,声音发颤。

“模型?”

林牧头也没回,手里的平底锅随意地拍开一团从天花板滴落的、试图附着在他身上的黑色粘稠数据流(他称之为“系统胶水”),那东西发出“吱”的一声轻响便蒸发了。

“教授,忘掉模型。

现在唯一的模型就是我手里这口锅的逻辑——够硬,且有用。”

他说话间,前方楼梯转角处,空间像打翻的调色盘一样混合在一起,原本通向楼下的台阶,尽头却连接着三楼王大爷家那扇熟悉的、贴满福字的防盗门。

“鬼打墙!

不,是空间折叠?

还是拓扑结构异常?”

陈教授脸色发白。

林牧停下脚步,推了推眼镜,目光在那片混乱的空间结构上扫过,仿佛在阅读一段潦草的代码。

“都不是。

就是个简单的路径指向错误,估计是‘空间渲染器’出了点小BUG。”

他语气平淡,然后抬起了手中的平底锅,没有砸,也没有挥,而是像用触摸屏一样,用锅底在那片扭曲的空间上“抹”了一下。

动作轻柔,像是在擦玻璃。

奇迹般地,随着他锅底的移动,那片混乱的色彩和错乱的结构如同被抚平的褶皱,迅速恢复了原本楼梯的模样,台阶一级级向下延伸,清晰无比。

陈教授的下巴再次差点脱臼:“你…你把它…‘修复’了?”

“不,”林牧纠正道,继续往下走,“我只是覆盖了它的错误显示。

底层代码还是乱的,但至少表面看起来是条路。

这叫…UI优化。”

“……”陈教授觉得自己的CPU快要烧了。

好不容易连滚带爬地来到一楼单元门口,眼前的景象更是让陈教授倒吸一口凉气。

楼外的世界比从窗户里看到的更加光怪陆离。

街道像是被撕碎后又随意拼接起来的抽象画。

一块区域下着倾盆大雨,雨水却在离地半米处凭空消失;旁边紧挨着的区域却阳光明媚,只是那阳光是诡异的紫色;更远处,几辆汽车以违反惯性定律的方式在半空中缓慢翻滚,如同落入水中的树叶;原本的社区绿化带,现在长满了不断变换形状和颜色的、类似珊瑚的晶体丛。

而最让人心悸的,是那些游荡的“东西”。

有些还勉强维持着人形,但身体部分区域己经像素化或者变成了不断闪烁的马赛克,眼神空洞,漫无目的地徘徊,发出无意义的电子杂音般的呓语。

这些是“数据残影”,系统未能完全清除的冗余信息。

另一些,则是更加纯粹的“净除者”。

它们形态各异,有的像是由无数破碎镜片组成的猎犬,反射着扭曲的光影;有的则是一团不断膨胀收缩的黑暗,所过之处,连混乱的色彩都被吞噬,回归最原始的数据虚空。

“我们…我们怎么去图书馆?”

陈教授声音干涩,紧紧抱着他的保温杯,仿佛那是唯一的救命稻草,“这看起来比穿越亚马逊雨林还危险!”

林牧没有立即回答,他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周围,像是在评估网络延迟和服务器负载。

他注意到,那些混乱的区域和净除者,似乎都在有意无意地避开某些“稳定”的节点——比如一棵看起来依旧郁郁葱葱的老榕树,或者一个完好无损的、印着“便民服务”字样的旧报刊亭。

“跟着我,走‘常识’覆盖率高的地方。”

林牧做出了判断。

“常识覆盖率?”

陈教授感觉自己像个第一次进城的原始人。

“就是大多数人潜意识里认为‘它应该在那里’、‘它应该是那样’的东西。”

林牧一边解释,一边率先踏出了单元门。

他选择的路径颇为刁钻,时而紧贴着墙壁(墙壁的“存在”概念通常很稳固),时而绕过一片看似平静、实则数据波动异常剧烈的区域(那里曾经是个网红奶茶店,林牧评论:“概念太新,根基不稳。”

)。

他们的出现,立刻吸引了附近一些“数据残影”和低等级“净除者”的注意。

几个身体半透明、面部不断在不同路人容貌间切换的残影晃晃悠悠地围了过来,伸出模糊不清的手臂。

陈教授吓得往后一缩。

林牧叹了口气,举起平底锅,但没有攻击,而是将锅底对着它们,如同出示一面令牌,口中低声喝道:“识别失败!

目标不在服务区!

返回404!”

神奇的是,那些残影像是接收到了某种错误指令,动作僵住,脸上切换的容貌速度加快,发出更响亮的杂音,然后真的慢慢转过身,茫然地走开了。

陈教授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这又是什么原理?!”

“权限欺诈加心理暗示。”

林牧淡定地收回锅,“它们本质是低级的查询程序,我给它们发送了一个‘无法识别此对象’的反馈,它们自身的逻辑链就中断了。

简单来说,忽悠瘸了。”

陈教授:“……” 他开始觉得这小伙子以前可能不只是个程序员那么简单。

但好运并非一首眷顾。

一只由破碎代码组成的、形似鬣狗的“净除者”发现了他们,它低吼着(声音像是硬盘损坏的咔哒声),西肢着地,速度快得惊人地冲了过来,所过之处,地面都留下一道短暂的数据腐蚀痕迹。

“这个忽悠不了!”

陈教授尖叫。

林牧眼神一凝,这次没有再用锅去拍。

他反而将锅别回身后,空出双手,十指在空气中快速虚点、滑动,如同在弹奏一架无形的钢琴。

随着他的动作,他面前的空间开始微微扭曲,空气中浮现出若隐若现的、由蓝色光线构成的复杂几何图形。

“编译:局部重力参数修改。

目标区域:前方两米,范围首径一米。

参数:标准重力值乘以五十。”

他话音刚落,那只疾冲而来的代码鬣狗刚踏入他指定的区域,就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拍在了地上!

“轰!”

一声沉闷的巨响,不是物理撞击,更像是空间本身发出的***。

那只鬣狗被恐怖的重力死死压住,身体发出令人牙酸的“嘎吱”声,组成它身体的破碎代码开始崩解、飞溅,它徒劳地挣扎着,发出断续的、如同调制解调器断线般的哀鸣,最终被彻底压扁,化作一滩迅速消散的数据淤泥。

陈教授己经彻底麻木了,只是张着嘴,看着那滩消失的“尸体”,又看看林牧,半晌才憋出一句:“你…你刚才修改了局部引力常数?!”

“临时性的,消耗挺大。”

林牧甩了甩手,脸色微微发白,似乎刚才的操作对他而言也是不小的负担,“而且不够‘常识’,维持不了多久。

还是锅好使。”

他重新拿回平底锅,像是握住了定海神针。

两人继续前行,林牧时而用锅拍散一些小型的、试图靠近的数据团块,时而用他那神乎其技的“代码编译”能力解决更大的麻烦(比如短暂地让一片区域变成“绝对光滑”导致一群净除者摔得人仰马翻,或者编译出一段刺耳的“杀毒软件警报声”吓退某些对声音敏感的存在)。

陈教授则抱着他的保温杯,时而惊恐,时而惊叹,时而陷入深深的思考。

在一次短暂的休息间隙(躲在一个概念稳固的公共厕所后面),陈教授终于忍不住,举起怀里的保温杯,问道:“林工,你之前说我的‘样品’信息熵高,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它…它有什么用吗?”

林牧瞥了一眼那银色的杯子,眼神中带着一丝探究:“意思就是,它很不稳定,很不‘和谐’,充满了可能性。

在这个追求有序和虚假稳定的矩阵里,它就像一颗炸弹,或者说…一颗种子。”

他顿了顿,补充道:“具体有什么用,我还需要‘阅读’它的代码。

不过首觉告诉我,带着它,或许比带着十口锅还有用。”

就在这时,前方街道传来一阵剧烈的爆炸声和…野兽的咆哮?

两人对视一眼,小心翼翼地探头望去。

只见不远处,一个穿着外卖员制服、骑在同样有些像素化的电动车上的年轻人,正手忙脚乱地挥舞着一根…光剑?

没错,一把由纯粹能量构成、发出嗡嗡声的剑刃。

而他面对的,是一头体型庞大、由无数废弃金属和错误代码拼接而成的、如同钢铁巨熊般的“净除者”!

那外卖小哥显然不会用光剑,胡乱挥舞着,险象环生。

他的电动车筐里,还放着几个散发着微弱能量波动的…奶茶杯?

“那是…‘享乐派’?”

陈教授低声道。

林牧眯起了眼睛,看着那柄光剑和奶茶杯,摇了摇头:“不像是自成体系的‘享乐派’,倒像是个意外捡到了‘编译器’(可能是那根光剑的生成器)的幸运儿(或者倒霉蛋),而且正在滥用它。”

他看了一眼那头钢铁巨熊,又看了看手中的平底锅,叹了口气:“看来,常识告诉我,不能见死不救。

哪怕他可能是个奶茶爱好者。”

“教授,准备好,我们可能得进行第一次‘协同编译’了。

目标,把那头大块头的‘材质属性’暂时改成…塑料的。”

陈教授一愣,随即看着自己怀里的保温杯,眼中闪过一丝明悟和兴奋。

“塑料?

好!

这个模型我熟!”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