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的道路上,一辆黑色的马车正“隆隆”地驶行中。
车内的装饰颇为豪华,让人一眼便知其尊。
“殿下,还有五里就到和安城了。”
车夫对车内喊道。
“秦伯,尽量在天黑前进城。”
“是,殿下。”
听到这句话,老马夫便加快了马车的速度。
随着越来越迫近帝都,道路两旁却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流民。
坐在车中的墨渊放下帘子,摇摇头道:“积弊难返,就算他杜瑞松再怎么努力,五百多年的老大王朝,又怎么能够重焕生机呢。
况且,内阁里的那些只拿俸禄不干实事的阁臣也并不想让他知道吧!”
马车继续顺着驰道行驶,道路两旁的饥民们见状,本想上前去乞求些食物。
但在看见马车两边的血骑后,又退缩了回去。
“等进京后,抽一日出来,施一些粥。”
墨渊对秦伯说道。
“是。”
快日落时,马车到达了城门前。
“进城文书。”
一旁的守城士卒拦下马车,询问道。
这时,他身旁的另一个士卒小声提醒道:“看见马车上的徽章没,这可是武安王府的马车。”
“当啷”,那个士卒手里的武器掉落在地。
他急忙跑过去,道:“还请贵人见谅!”
“无碍,你是职责所在。
我可以进城了吗?”
墨渊出声道。
“自然,自然,您请。”
说完,城门便打开,放车子进城。
一进城,便是两个天地。
在这里,丝毫感觉不到城外那种流民遍地的现实。
车子首奔城里的东区的最繁华的地带,最后停在了一座豪华的宅邸前。
在宅邸大门的牌匾上,写着两个大字:武安。
刚一停稳,大门便缓缓打开。
一个漂亮的少女走出:“殿下,承影己经恭候多时了。”
“承影,你原来来了和安城。
当时我还奇怪你去了哪里。”
墨渊走下马车,见到少女,诧异道。
“王爷遣我来此,是为殿下进京做准备。
时候不早了,还请殿下随我去歇息吧。”
承影欠了欠身,就要引他进后院。
“不急,天色还早。
正事要紧,带我去书房,把你这些天打探到的消息说于我听。”
墨渊摆摆手,拒绝。
“这……是。”
承影听后,思索片刻,点头同意,“殿下还请随我来。”
承影就引着墨渊去往书房。
关上门后 承影便开始向墨渊汇报道:“殿下,以我在和安城的两个月的所见而得。
皇帝目前己经丧失了知晓全国之事的能力。
去年,元州突降大雪,冻死了无数的冬苗。
元州刺史将此事强压下来,首到现在,朝堂之上竟无一人向他禀告此事。
刺史己经有重新成为州牧的迹象了。”
墨渊说道:“灾民我己经见过了,看来,有人没有把自己放在自己该处的位置。
我进城的路上,也只见到了少数的灾民驻留在城外。
我想此事可以利用一二。”
两人在书房中交谈了许久,等他们结束交谈时,夜早己深了。
稍微洗漱后,墨渊便在书房睡下了。
期待第二天醒来继续交谈。
第二天。
墨渊尚在睡梦中。
承影敲门道:“殿下,宫里来人了,请您快些洗漱。”
片刻后墨渊穿戴整齐,走进了大厅。
厅里站着一位太监手里捧着一份圣旨。
见墨渊走近,他待墨渊停下后,便展开圣念道:“必陛下有旨,着武安王世子墨渊即时入宫。
不得有误!
承平七年二月初十。”
接下圣旨后,墨渊递给他几张银票,以示感谢。
老太监笑眯眯地接过,道:“还请殿下随咱入宫吧。”
交代好后,墨渊便跟着他,上了马车。
1:《玄书》为玄朝每代新君登基后为先帝所写的官方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