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进京赶考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公主,你怎么了?”

侍女兰儿见公主满头大汗,满脸担忧地急忙问道。

公主从床上坐起身来,轻喘着气,轻声说道:“没什么,又做了相同的梦。”

“什么梦?”

长公主面色微微泛红,显得有些不耐烦,“问那么多做什么,更衣。”

换好衣服后,公主来到后花园,心情这才舒缓了一些。

“这都第三次了,怎么老是做那种奇怪的梦。”

长公主眉头微皱,有些烦躁。

“到底梦到什么了?

公主,您这几天真的很奇怪。”

兰儿追问道。

“行了行了,别问了,烦死了。”

长公主有些恼了。

兰儿打趣道:“一定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吧,我就知道。”

“哎,你……”长公主气得嘟起嘴,但又把话咽了回去,“好了好了,不跟你说了。”

另一边,刘铭走进屋内,只见县太爷正在奋笔疾书。

县太爷见刘铭来了,便停下笔,开口说道:“没想到你有如此大才,本官有意举荐你,这是举荐信。”

刘铭连忙推辞:“我只是没事瞎写着玩的,对这些没兴趣。”

“不用多说,本官和此次科举的王太傅还算有些交情,你收下吧。”

县太爷坚持道。

师爷见状,也补充说:“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待遇,刘铭,你就收下吧。”

刘铭无奈,只得接过举荐信,顺手揣进怀里,告别二人后,退出了房间。

转眼间,刘铭就和钱全踏上了进京参加科举的道路。

在这期间,二人结为好友。

经过多日的长途跋涉,二人来到了京城大门外。

“这就是京城吗?

刘兄。”

钱全望着那高大雄伟的城楼,以及道路上进出城门川流不息的马车,眼中满是新奇。

“钱兄,我也是头一次来。”

刘铭同样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来到城门处,官兵简单搜查了二人的身,便放他们进去了。

初来乍到的二人找了一家客栈住下。

刘铭看着手中的举荐信,心中犯起了嘀咕。

他心想,自己读了那么多书,背了那么多内容,这科举对自己来说应该不在话下,而且一个县令的举荐信能有多大作用呢?

正想着,他却发现和他一路同行的钱全不知何时不见了踪影。

而此时,钱全己经来到了王太傅府上。

堂内还坐着另外几个人,很快,钱全就被下人领了进去。

“舅舅。”

钱全一见到钱公公,便快步上前。

“哎哟,这不全儿嘛,多年不见,可把咱家想死了。”

钱公公满脸笑容。

“钱公公,这位是?”

王太傅问道。

“不瞒王太傅说,这是我侄儿,他此次科举之事,还得劳烦王太傅费心。

全儿,还不拜见王太傅。”

钱公公说道。

“哪敢哪敢,既然是钱公公的侄儿,本官自会照应,不过……”王太傅故意露出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情。

钱公公心领神会,笑着问道:“莫非王太傅有什么难处?”

“这倒不是什么难事,只是……”王太傅话中有话。

“哈哈哈,咱家明白,来人呐,把咱家给王太傅的茶叶抬上来。”

钱公公吩咐道。

“钱公公,这不好吧。”

王太傅假意推辞。

等所谓的“茶叶”抬上来,王太傅凑上前一看,竟然是整箱的白银。

“王太傅,你看,这些‘茶叶’保我侄儿中个状元如何?”

钱公公笑着说。

“不瞒钱公公说,如今这行情,恐怕……”王太傅面露难色。

“慢着,咱家听王太傅的意思,怕是这一箱茶叶有点少啊。”

钱公公皱眉道。

“不不不……”王太傅急忙摆手。

“两箱。”

钱公公加价。

“我不是这个……”王太傅还想说话。

“三箱。”

钱公公继续加价。

“这……”王太傅有些犹豫。

“五箱一模一样的茶叶,王太傅,咱家不能再多了。”

钱公公语气强硬。

“钱公公,你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这前六甲还好说,至于这状元……”王太傅面露苦色。

“王太傅,要么收下这些茶叶,要么咱家把你这些事捅到皇上耳朵里。”

钱公公威胁道。

“本官自是不敢,那这些茶叶我就收下了。”

王太傅无奈妥协。

“收下了?”

钱公公确认道。

王太傅一个劲地点头,重复道:“收下了收下了,请王公公放心。”

到了阅卷之日。

“太傅,这是名册和每位学子交的银子。”

下人将东西呈给王太傅。

王太傅看着名册,念道:“钱全五万两白银,赵元二万两……这刘铭怎么一两银子也没有,那还怎么排第二名?”

“那大人的意思是?”

下人问道。

王太傅拿起刘铭的卷纸,不屑地说:“不识抬举,哪怕意思一下也行啊,一两银子都没有,给我除名。”

放榜当日,所有参加科举的考生一大早就被带到了皇宫外。

刘铭和其他人站在玉石长阶下,等待太监宣读圣旨。

“钱全,今科状元……以上的几位,进殿面圣,其他人嘛,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吧。”

太监尖声喊道。

刘铭满脸不可置信,他明明把《治安疏》的精华部分都写进去了,怎么会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

“我都把皇帝夸得那么厉害,什么英明神武之类的,呸!”

刘铭心中愤懑,朝地上吐了一口,正要往宫门外走时,只见一个人匆匆忙忙朝着大殿跑去,差点和刘铭撞个满怀。

“宣恩科前六甲进殿。”

太监再次喊道。

钱全等六人纷纷进殿。

“草民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人齐声说道。

此时钱公公在龙椅旁说道:“你们作为本次恩科前六甲,不用自称草民了,称臣便是。”

皇上微微点头:“好了,不必拘礼,你们既然能够见到朕,就证明你们还是有些真才实学的。”

就在这时,一个人慌慌张张跑进来。

“微臣叩见皇上。”

孙万安行礼道。

“孙爱卿,你如此慌张,所为何事?”

皇上问道。

“臣以为此次恩科排名有些不妥。”

孙万安首言。

“孙爱卿何出此言?”

皇上有些疑惑。

孙万安从怀里掏出刘铭那经过删改的治安疏,说道:“皇上,此子的谋略、远见均高于在场所有人,这等人才不委以重用,实乃大梁之损失啊,请皇上查阅。”

“哦?

快呈上来。”

皇上来了兴趣。

钱公公见状,脸色气得铁青,但也只能将卷纸呈到皇上面前。

皇上看了看,问王太傅:“王爱卿,你可看过这卷纸?”

“额,臣确实看过,只是此论有诸多不妥之处,实则是明褒暗贬。

更何况如今我们要面对北方的南凉国,现在理应注重军事,至于治国之才,我大梁人才众多,也不差这一个。”

王太傅狡辩道。

“爱卿所言也有些道理,那这次就算了吧。”

皇上说道。

“皇上,你怎么能……”孙万安着急地说。

“孙大人,你怎么一首帮这个学子说话,莫非……”钱公公在一旁煽风点火。

孙万安两袖一挥,指着钱公公道:“你是说我收受钱财?

你这是什么意思。”

“够了,诸位爱卿,依朕看,如果此学子真是大才,那就给他个七品官职历练历练。”

皇上有些不耐烦了。

“皇上,老臣……”王太傅还想说话。

“孙爱卿,朕己经很累了,退朝。”

皇上摆了摆手。

宫门外,王太傅正要上马车回府,却被孙万安拦住。

“王太傅,当今大梁局势你也清楚,这等大才必须委以重用才是,你准备如何安置?”

孙万安质问道。

“中丞,那自是依照陛下指示,先给他个县令当当。”

王太傅回答。

回到府内,王太傅刚坐下,就命下人取来册子,仔细翻看着。

“安排他到哪儿去呢?”

王太傅边看边自言自语。

还是下人提醒道:“大人,川南蛮荒之地有几个县,不如……”“对对对,那就这儿……”王太傅点头同意。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