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用耙子摊开,太阳大的时候只需要晒两三天就能收起来了。
晒稻谷的时候还要每隔一个时辰就将谷子翻一下,这样能更快将水稻里面的水汽去除。
三顺铺好稻谷也去田里帮忙了,家人都在田里收稻谷,只剩下林晚晚一人在家看稻谷翻稻谷。
索性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想一想下看看能不能把滚筒打谷机给画下来,爷爷说不定有办法能够做出来。
另一世林晚晚有帮奶奶收割过稻谷,有一次打谷机坏掉了,她蹲在旁边看着修机师傅修好的。
草草将图画好后,林晚晚将要准备的材料和尺寸都写了下来。
分别是直径50厘米、厚度2.5厘米圆木板块两片,厚度太薄的话容易裂开,厚度太厚整体会很重,用起来很吃力。
长度120厘米和80厘米的木条各两条做为四条主要承重的竖梁,考虑到承重,先按照木条厚度长宽各10厘米安排。
接下来是分别用两根60厘米的木条连接一前一后两根竖着的木条的横梁。
两根120厘米长的木条则一前一后分别连接两根80厘米长的竖木条和120厘米长的竖木条,再将它们用榫卯结构订起来。
形成前面两根木条高,后面两根木条矮的不规则长方体结构。
后将两个圆形木片在中间打一个直径5厘米的孔,将直径15厘米以上的松木削制成中间直径8厘米、长度120厘米。
两侧多各预留10厘米长度,直径5厘米的长木棍,两层嵌进圆木板直径为5厘米的木棍。
再制作两条长度60厘米高度10厘米,厚度5厘米的木条,在其长度30厘米处正中间横向打上5.5厘米的孔。
再在里面围上一圈铁片后将已经组装好两片圆木板块的木棍两边装上打孔的木制长条,并将其订在横梁上方。
在能顺利转动起来的同时能够有铁片挡住使得木棍不会轻易磨损断裂。
后取出两块长20厘米,宽8厘米,厚度3厘米的木条,将木条左侧头部横向打出5厘米的孔径,右侧尾部横向打出3.5厘米的孔径。再在连接处放置一个圆形铁垫片。
取出两条长度35厘米长度的木条在左侧头部打出3厘米的孔径,再在连接处放置上合适的圆形铁皮。
外侧安装圆形铁垫片并装上较大的圆形木块放置转动的时候脱落。后在底下安置两条长木条与前面的踏板连接。
最后将两个圆形模板依次间隔5公分订入长条木板,再在木板上装入弯成U形的铁线后就大功告成了。
林晚晚反复看了一下图纸,虽然有点难懂,但是精通木工的林爷爷应该看一眼就能知道大致怎么弄。
但是要怎么解释这个构思是怎么来的呢。
到时候就说偶然在书上看到的吧。
林晚晚心里想着,来这里之后她都按照原主的轨迹生活,并没有做什么反常态的行为。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发现这里比之前生活的世界更好。
节奏慢,民风淳朴,家庭和睦,林晚晚很珍惜在这里的生活。
她决定用自己21世纪的见识来改变家里的生活,使家庭富裕起来。
时间过得很快,眼见着天就快黑了。林晚晚见家人都还没有回来,于是转身走向厨房打算先把晚饭做好。
林晚晚先在大锅里面放上水,烧火这个活她一开始总是将自己弄的灰头土脸。
现在不下2分钟就能将火烧起来了,搭好柴火之后,先把水烧开,再放入3杯绿豆和3杯大米,将米搅开之后防止沾在锅底。
盖上盖子水开后煮20分钟就可以了。
看锅的时间可以先准备点饼,由于家里人都忙着去农忙,早上没有去集市买什么。
林晚晚在厨房里面找了点番薯粉出来准备做一个胡萝卜饼。
先将5根胡萝卜洗干净削皮切成丝,再放入大概2斤的红薯粉。
放两碗中午剩下的米汤,院子里面摘点葱切碎放进去调味,最后磕3个鸡蛋再放入适量的盐搅拌均匀。
放在一旁备用。
掀开锅盖绿豆粥已经煮好了,加入适量的糖调味,再去水井里面打上两桶水,而后将盛在锅里面的绿豆粥放进去降温。
这样等下家里人回来就能吃上凉凉的甜丝丝的绿豆粥了。
放在平时光吃一个绿豆粥,大家都睡得早可能还可以能吃饱。
现在农忙季节,大家都干了很多活,肚子里面早就空空如也了,所以林晚晚准备多做了一个饼。
现在时间看着还早,一般大家都会干到天黑才回来,大约晚上七点钟。
将锅洗干净后,林晚晚等锅里面的水分烧干后放入适量的油,再用铲子将油均匀铺设在锅里面的其他地方。
让整个锅都沾满油,这样等下东西放进去才不会粘锅。
等油微微冒烟后放入一-大勺面糊,将面糊均匀铺开,煎至两面金黄酥脆后用铲子切成小块后盛出来。
林晚晚如法炮制,很快就煎好了5片萝卜饼,空气中都飘着香葱和胡萝卜的香味。
准备好晚饭之后,她先将院子里面的稻谷用竹扫帚扫成一堆,再将它们收到竹筐里面。
明天会不会下雨还要看天黑了星星多不多,亮不亮。
所以还是收起来保险一点。
太阳逐渐下山了,仿佛在一瞬间就跃入山底。
林家一家人也回来了,下午的收成跟早上差不多。
一天四亩地,赶一赶大概5天就能将水稻收割好了。
林妈妈在下午担稻谷回来的时候已经顺便将家里的鸡鸭猪全喂了,省的晚上回来黑灯瞎火的看不见。
大家一到家的时候估计饿得前胸贴后背了,先来上一碗清甜泛着绿豆香和米香的凉粥,顿时解了不少暑气。
煎好的饼凉了之后更脆了,大家你夹一块我夹一块很快就见底了。
众人纷纷称赞晚晚手艺好,怎么会知道用红薯粉和萝卜一起煎成饼呢,中间还是QQ弹弹的,秘诀就是那两勺中午剩下的米汤啦。
林妈妈当即决定要将这个萝卜饼纳入茶馆的点心小食中,再加上一点甜汤,逐渐将茶馆转型。
这也是林晚晚的提议,加入更多元素能够使得茶馆能招待的人更多。
慢慢将茶馆转型为粤菜早茶、午茶、晚茶一类的餐馆,既有茶,又有丰富的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