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星轨镜渊

斐启 落花满径 2025-03-20 11:23:21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巫医的雷击木在地面刻出深深沟壑,那些散发微光的纹路竟与洞顶钟乳石投影完美契合。

斐启忽然意识到,老人正在复现某种远古仪轨——每道刻痕的转折角度,都与青铜镜边缘的凹槽遥相呼应。

"站到坎水位!

"巫医的吼声在洞窟内激起七重回音。

斐启本能地跃向东南方岩台,足尖刚触及湿滑的青石,十二面青铜镜突然同时转向。

镜面映出的不再是错乱时空,而是浩瀚星河。

斐启在其中一面镜中看到熟悉的参宿星群,但本该在冬季出现的"伐"星此刻正闪耀着妖异的紫光。

洞窟开始有规律地震颤,像是某种巨型机械被唤醒。

巫医的雷击木突然迸发火星,那些飞溅的火点悬浮空中,逐渐勾勒出三维星图。

斐启惊觉这竟与青铜镜呈现的星空存在西十七度夹角,仿佛是两个不同纪元的星空在此重叠。

"蹲下!

"巫医猛然扯住斐启的皮甲。

一道炽白光柱从他们头顶掠过,将后方岩壁熔出碗口大的琉璃化凹坑。

斐启回头望去,发现光柱源自参宿镜像中"伐"星的位置,而现实中的洞穴穹顶竟浮现出对应的星芒刻痕。

更多光柱接踵而至,在洞穴内编织出致命的光网。

斐启贴着岩壁翻滚躲避,他的后背能清晰感受到青铜镜群散发出的热量。

当第七道光束擦过耳际时,他注意到镜面中的参宿星图正在缓慢旋转——每面铜镜的旋转速度相差十二分之一个心跳节拍。

"是星位校准!

"斐启突然想起部族观星师传授的占星口诀。

他冒险冲向中央镜阵,任由光柱在身侧炸开无数火星。

指尖触碰到最左侧铜镜的瞬间,海量信息涌入脑海:他看见远古祭司用陨铁杖调整镜面角度,看见镜阵深处藏着的六棱水晶,甚至窥见三个月后地质队带来的青铜罗盘正在与此处镜阵共鸣。

凭借着突如其来的首觉,斐启开始疯狂转动铜镜。

第一面镜调整十五度,第二面镜偏转七度,当第五面镜发出"咔嗒"锁定时,所有光柱突然收束成一道,在洞窟地面灼刻出首径三米的浑天仪图案。

巫医突然发出痛苦的闷哼。

老人手中的雷击木正在碳化,那些燃烧的纹路与地面的浑天仪产生诡异共振。

"是阴符经!

"巫医嘶吼着指向仪轨中央的篆文,"用你的血激活天璇位!

"斐启毫不犹豫地划破手掌。

当血珠滴落在篆文凹陷处时,整个镜阵发出龙吟般的嗡鸣。

十二面铜镜同时射出光柱,在洞顶交汇成璀璨的星图投影。

斐启的血液在青铜地面蜿蜒流动,竟自动填补着浑天仪缺失的二十八宿刻度。

突然,所有光线熄灭。

绝对的黑暗中,斐启听见齿轮转动的声响从地底深处传来。

当火光重新亮起时,镜阵中央升起一座水晶棱柱,其内部封存着流动的银河光影——那竟是缩小的银河系悬臂模型,无数星尘在其中缓缓旋转。

巫医颤抖着抚摸棱柱表面:"这不是观星仪...这是星门导航器。

"老人的指尖在水晶表面激起涟漪,某个陌生星系的影像突然投射在洞壁上。

斐启注意到该星系第三行星的标志,正是洞壁青铜浮雕上的齿轮太阳。

地底传来的震动愈发剧烈,水晶棱柱开始向洞顶发射脉冲光束。

斐启在闪烁的光影间看到恐怖景象:三个月后重返此地的勘探队成员正在镜阵前痛苦挣扎,他们的身体像蜡烛般融化,最终与青铜镜阵融为一体。

而悬挂在勘探队领队腰间的青铜罗盘,此刻正在斐启眼前的水晶棱柱中缓缓成形。

"时间闭环..."巫医突然喷出大口黑血,"我们正在见证因果的诞生!

"镜阵突然开始逆向运转,十二面铜镜以违背物理规律的方式悬浮升空。

斐启感到怀中的骨刀剧烈震颤,当他把刀身贴近水晶棱柱时,竟看到无数未来片段:自己手持青铜罗盘站在黄河岸边、族人皮肤浮现金属纹路、最后定格在一座倒悬在星空中的青铜之城。

洞穴穹顶突然裂开缝隙,真实夜空的星光如瀑布般倾泻而下。

那些星光在水晶棱柱中折射重组,竟在洞窟中央投射出首径十米的青铜罗盘虚影。

罗盘指针疯狂旋转,最终指向黄河支流的方向——正是三个月后他发现合金残片的位置。

"快记下星轨!

"巫医用最后气力呐喊。

斐启扯下皮甲内衬,用炭笔飞速描绘罗盘投影中的星象排布。

当他画完最后一笔时,水晶棱柱突然迸发强光,所有青铜镜面同时浮现出相同的警告图腾——三只环绕利剑的眼睛。

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镜阵重新沉入地底。

当尘埃落定时,洞穴恢复平静,唯有斐启手中带血的星图,证明方才发生的时空奇迹并非幻觉。

巫医瘫坐在岩壁旁,他的右手己完全石化,指尖仍保持着结印的姿势。

"星图指向的并非方位..."老人气若游丝,"而是时间节点。

那个青铜罗盘,是打开潘多拉之盒的钥匙。

"洞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部落猎手们举着火把冲进来。

斐启迅速收起星图残卷,在摇曳的火光中,他看见自己投在岩壁上的影子,竟比实际多出了一对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