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觉得,生活就像一团乱麻,死死地缠住了他。大学毕业三年,
他依旧在这个繁华都市的底层挣扎,住在狭小昏暗的出租屋里,
每个月的工资勉强够维持生计,梦想在现实面前早已千疮百孔。这是个寻常的傍晚,
结束了一天疲惫工作的林晓,像往常一样回到出租屋。屋里杂乱无章,脏衣服扔得到处都是,
角落里堆满了各种空饮料瓶和外卖盒子。他打开灯,灯光昏黄,
勉强照亮了这个不足十平米的空间。在桌上,他看到了几天前买的橘子。当时,为了省钱,
他在街边小摊贩那里买了几个便宜的橘子。如今,橘子已经发霉,毛茸茸的霉菌肆意生长,
在橘瓣上蔓延出奇怪的形状,有的像扭曲的树枝,有的像神秘的符号。林晓凑近仔细观察,
一股刺鼻的霉味扑面而来,他下意识地皱了皱鼻子。但不知为何,
他并没有立刻把这发霉的橘子扔掉,而是觉得这些霉菌的形态有些奇特,
好像和平时见到的不太一样。与此同时,在城市另一头废品回收站工作的李阳,
正忙着整理刚收回来的废品。李阳和林晓是多年好友,两人境遇相似,都在为生活奔波。
李阳在整理一堆杂物时,发现了一个残留着些许酒精的玻璃瓶。瓶壁上,
长出了一些白色丝状的菌,它们相互缠绕,仿佛在瓶中构建了一个微观的神秘世界。
李阳觉得新奇,把瓶子拿到灯光下,好奇地打量着这些奇怪的菌。晚上,
林晓和李阳像往常一样视频聊天,分享着彼此一天的琐事。林晓说起了橘子发霉的事,
李阳也兴奋地讲述自己在酒精瓶里发现怪菌的经过。两人越说越觉得这两件事有些不寻常,
虽然他们都不是生物学专业出身,但凭借着朴素的好奇心,
觉得这些奇怪的霉菌和菌或许有着什么特别之处。“你说,这会不会是什么罕见的菌类啊?
”林晓盯着手机屏幕,眼中闪烁着一丝期待。“有可能啊!你看那形状,
完全不像普通的霉菌。”李阳拿着酒精瓶,对着镜头比划着。“要不咱上网查查?
”林晓提议道。于是,两人开始在网上搜索各种关于霉菌和菌类的信息,
试图找到与他们发现相似的案例。然而,网上信息繁杂,他们找了半天,
也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林晓有些气馁,但又不甘心就这样放弃。
“要不咱把这俩东西拍个照片,发到网上问问?说不定有人懂呢。”林晓突发奇想。“行啊,
死马当活马医呗。”李阳表示赞同。林晓找了个光线好的角度,
把发霉的橘子拍了几张清晰的照片。李阳也精心拍摄了酒精瓶里菌的照片。
两人把照片分别发到了一些小众的学术交流群、兴趣论坛,
还在一些问答平台上发布了相关问题,简单描述了发现的过程,并询问大家这是什么菌类,
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发完之后,他们满怀期待地等待着回复,可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大多数群里都无人回应,只有一些无关痛痒的调侃和玩笑。在论坛上,
他们的帖子很快就被新的信息淹没,问答平台上的问题也没有得到专业的解答。
林晓看着手机,失望地叹了口气。“看来大家都不觉得这有什么特别的。”林晓有些沮丧。
“也许是咱找的地方不对,这些东西太专业了,一般人哪懂啊。”李阳安慰道。
但林晓还是不死心,他看着桌上发霉的橘子,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要不咱把这橘子霉菌和酒精里的菌挂到网上拍卖?说不定能碰到懂行的人,
愿意出点钱买呢。”林晓说道。“拍卖?能行吗?这东西谁会买啊?”李阳有些怀疑。
“试试呗!反正也没什么损失。就写具有特殊研究价值,懂的来,让他们出价。
”林晓越说越觉得这个主意可行。于是,林晓在一个二手交易平台上创建了两个拍卖链接,
分别上传了橘子霉菌和酒精里菌的照片,简单描述了发现的地点和过程,
最后写上了“具有特殊研究价值,懂的来出价”的拍卖条件。拍卖设置了七天的时间,
起拍价定为了一百元。虽然他也不确定是否真的有人会感兴趣,
但内心还是隐隐期待着能有奇迹发生。完成这一切后,林晓靠在椅子上,
看着手机屏幕上的拍卖链接,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
这可能只是自己在困境中一次不切实际的尝试,但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
说不定真的会有意外的惊喜降临呢。窗外,城市的霓虹灯闪烁,车水马龙的喧嚣声隐隐传来,
仿佛在诉说着无数人的梦想与挣扎。林晓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暗暗祈祷着这个奇怪的拍卖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能为他那黯淡无光的生活带来一丝转机。拍卖会开启后的头几天,林晓和李阳满心期待,
时不时就打开手机查看拍卖页面,希望能看到出价记录或者新的留言。然而,
现实却如同一盆冷水,无情地浇灭了他们心中的希望。拍卖页面冷冷清清,
除了偶尔有几个好奇的网友点进来浏览一下,没有任何人出价,
留言区也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调侃和质疑。“就这破玩意儿还拍卖呢,谁会花冤枉钱买啊?
”“楼主别做梦了,赶紧把这发霉的橘子扔了吧,看着怪恶心的。
”类似的评论让林晓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太异想天开了。
李阳虽然表面上还在安慰林晓,但从他的语气中也能听出一丝无奈。“别太往心里去,晓哥,
说不定还没碰到懂行的人呢,这才几天呀,再等等看。”李阳说道,
可眼神里也透露出一丝沮丧。林晓苦笑着点点头,可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
拍卖依旧无人问津,他心中的失望也越来越深。到了第五天,林晓几乎要放弃了,
他觉得这次尝试不过是自己在窘迫生活中的一次荒唐幻想罢了。然而,
命运似乎总喜欢在人绝望的时候突然转弯。这天傍晚,林晓像往常一样下班回到出租屋,
疲惫地打开手机,准备关闭拍卖页面。就在这时,
他惊讶地发现拍卖页面上竟然有了新消息提示。他的心猛地一紧,手指颤抖着点开一看,
是好几条询问信息。“您好,请问这橘子上的霉菌和酒精里的菌还在吗?
能否详细说一下发现的具体环境?”“这两种菌看起来很特别,
你们有对它们进行过简单的观察记录吗?比如颜色变化、生长速度之类的。
”林晓兴奋得差点跳起来,他连忙一一回复这些询问者,
详细地描述了橘子和酒精瓶放置的位置、环境湿度、温度等信息,
还把自己这几天观察到的一些细微变化也都写了上去。原来,
之前林晓和李阳在学术交流群里发的照片,被其中一个医学院的学生看到了。
这个学生对微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虽然他也不确定这两种菌到底是什么,
但觉得形态实在奇特,就转发到了学校内部的科研讨论群里。这一转,
引起了一些老师和学生的关注,他们经过一番讨论,
觉得这两种菌有可能是在特殊环境下产生的变异菌类,说不定蕴含着独特的生物活性成分,
对于医学研究,尤其是药物研发方面,可能具有潜在的价值。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看到消息,
询问的人也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一些医学院校专门负责科研项目采购的人员。
他们开始向林晓和李阳询问更专业的问题,
比如菌类的样本保存情况、是否有进行过初步的成分分析等。
林晓和李阳虽然很多问题答不上来,但他们如实相告,并且表示会全力配合后续可能的研究。
面对突然增多的询问者,林晓和李阳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他们的发现终于得到了重视,
似乎真的有潜在价值;紧张的是他们担心自己说错话或者做错事,搞砸了这件事。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询问,两人开始恶补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
还在网上查阅了大量关于菌类研究的资料。在与这些询问者的交流过程中,林晓逐渐意识到,
这次拍卖可能真的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他和李阳商量后,决定更加认真地对待这件事,
不再把它当作一个随意的尝试。他们重新梳理了拍卖规则,设定了竞拍时间限制,
每次加价幅度也做了明确规定,还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竞拍者交流群,方便大家随时沟通。
“晓哥,你说咱这东西真能拍出个好价钱吗?”李阳在视频通话里问道,眼中满是期待。
“不管怎么样,既然有了转机,咱就好好把握。这些人可都是专业的,
说不定真能发现这两种菌的大价值呢。”林晓坚定地说道,此刻的他,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对未来也充满了憧憬。而这个原本无人问津的拍卖会,在经历了几天的冷落之后,
终于迎来了转机,一场激烈的竞拍似乎即将拉开帷幕,林晓和李阳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等待着未知的结果。随着询问者越来越多,竞拍的气氛也愈发浓烈。
林晓和李阳建立的竞拍交流群里,来自各医学院校的代表们讨论热烈,
对橘子霉菌和酒精菌的研究价值各抒己见。其中,
A 医学院的王教授发言道:“从目前的描述和照片来看,这两种菌类确实不同寻常。
如果能确定它们的生物活性成分,说不定能为新型抗生素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他的话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也让大家对这两种菌类的价值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很快,
竞拍正式开始。一开始,出价相对谨慎。
B 医学院校的竞拍代表率先出价:“考虑到样本的不确定性,我们出价五百元。”然而,
这个价格显然无法满足林晓和李阳对这两种菌类价值的预期,更何况,
还有其他院校虎视眈眈。C 医学院校的竞拍者不甘示弱,迅速加价:“我们出一千元。
这两种菌的潜在价值不可估量,我们愿意以更高的价格获取研究权。
”C 医学院以在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前沿探索而闻名,他们对这两种菌类志在必得,
希望能借此在药物研发上取得突破。随着价格的攀升,竞拍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
一些实力雄厚的院校凭借充足的科研资金,不断抬高价格。
而那些资金相对有限但同样对研究充满热情的院校,也在努力跟进,不愿轻易放弃。
D 医学院的竞拍者在群里说道:“我们虽然资金不如一些大院校充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