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病,不只是在身体里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林晚从硕士毕业那天起,心里就装着师德仁爱,她想成为一名桃李满天下的优秀园丁。

可真正踏上岗位,才惊觉,现实是一盆又一盆的冷水,兜头浇下。

一年级孩子的家长们,就像时刻拉响的警报。

每天都有消息轰炸:“林老师,孩子水杯忘拿了,麻烦您去门卫室拿一下。”

“老师,今天热,孩子衣服穿太多,您帮忙脱一下。”

这些还算是小事,更有甚者,“老师,你今天是不是罚孩子站了?

他不是故意打人的,你知道对孩子造成了多大的心理创伤吗!”

“老师,这题超纲了吧。”

“林老师,你们在课堂没教会孩子,是准备让家长当老师吗?”

每一条消息都像一根针,扎在林晚原本就紧绷的神经上。

学校这边呢,也没让她省心。

除了日常教学,还要求老师多才多艺,带着学生们参加各类社会活动。

林晚第一次觉得,做老师比当年高考还难,每一步都走得磕磕绊绊,满心疲惫。

大学时,她和沈河谈了恋爱,那时候校园里的爱情简单又美好。

可工作后,两人聚少离多,约会成了奢望。

林晚下班后总是忙着和家长沟通,每次沈河打来电话,听到的常常是她疲惫又敷衍的声音。

慢慢地,两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曾经的甜蜜渐渐被争吵和沉默取代。

林晚感觉自己越来越不快乐,焦虑如影随形,好几次对着学生说出过分的话。

话一出口她就后悔,可情绪却像脱缰的野马,越来越难以控制。

学校考核的日子一到,她就彻夜难眠,躺在床上翻来覆去。

身体也开始了***,动不动就感冒、发烧,仿佛在提醒她己经不堪重负。

林晚知道,自己不只是身体病了,心病得更重。

只要还留在这个环境里,这病只会越来越严重。

她想要活下去,想要找回曾经那个充满热情的自己,就必须离开学校。

否则,她既害了自己,也会影响那些纯真的学生。

可每次这么想时,她又忍不住自责,是不是自己太敏感、太脆弱了?

那么多老师都能坚持下来,为什么自己却成了逃兵?

这种自我怀疑像一把钝刀,在她心里来回拉扯……三年后,她还是将辞职报告交到了教导主任手上。

教导主任语重心长地说道:“小林啊,当年你可说过要做中国最特别的小学老师。”

林晚盯着自己倒映在玻璃窗上的影子。

风衣口袋里装着三种颜色的药片,蓝的治失眠,红的治头疼,绿的治心悸。

医生说这些药会让人反应迟钝,但总比在课堂上突然昏倒要好。

手机在裤兜里震动,家长群又炸了,二十三则消息涌进来。

王梓豪妈妈用六十秒语音控诉儿子被罚抄课文;张雨欣爸爸贴出教育局文件截图,质疑作业量;李昊染爷爷发来孙子凌晨写作业的视频——画面里台灯照着小男孩青黑的眼圈,像极了林晚此刻的镜中倒影。

“您看,”她听见自己喉咙里滚出砂纸摩擦的声音,“上周三班那个学生把墨水泼到我脸上,家长说是我没教好情绪管理。”

手指无意识抠着办公桌裂缝,木刺扎进指甲缝的疼痛让她清醒了些,“昨天给孩子们读《小王子》,刘子涵举手问老师为什么你的眼睛像死掉的星星。”

走廊传来眼保健操广播,教导主任的紫砂杯升起袅袅热气。

林晚想起大学时在图书馆写教育理想的夜晚,钢笔水晕染在稿纸上的痕迹,多像此刻窗外梧桐叶的脉络。

手机又震动了,她看了一眼,是沈河发来的分手短信,简短得像他最后那个背影。

那天暴雨中的出租车尾灯红得刺眼,他说要去深圳做项目,半年后再回来,而她握着十西个未接来电,站在校门口……“其实……”林晚突然笑出声,惊飞了窗外觅食的麻雀,“上周我撕了陈明宇的作业本。

他妈妈说我毁了她儿子当科学家的梦想,可那天我明明看见他把蜗牛塞进女同学衣领。”

笑声在空旷的办公室回荡,撞碎在“师德标兵”的铜牌上。

教导主任终于站起身,西裤膝盖处有两团圆圆的褶皱。

“去财务室结清工资吧。”

他对另一名教师说,“下个月有新教师宣誓仪式,你……”话没说完就被***打断。

林晚转身时瞥见他鬓角的白发,突然想起入职那天是教导主任亲手给她戴上的红领巾,丝绸滑过脖颈的触感恍如隔世。

医院走廊的消毒水味钻进鼻腔时,林晚正盯着缴费单上的数字发呆。

连续一个月的低烧在昨夜变成39.8度,值班医生说再晚来半天就会转成肺炎。

候诊区电视里在播教师节专题,优秀教师代表说着“用爱浇灌花朵”。

手机屏幕突然亮起,班级群弹出新消息。

赵子轩妈妈@她:“林老师,子轩说您病了,画了一张祝您早日康复的卡片。”

配图是歪歪扭扭的彩虹,彩笔画在作业本撕下的纸片上。

“谢谢!”

输入这两个字后,她放下手机,把额头抵在冰凉的椅背上,听见自己喉咙里发出幼兽般的呜咽。

暮色漫进病房时,她摸出药盒。

蓝药片在掌心滚动,像极了那年沈河送她那玻璃做的“海洋之心”。

窗外的霓虹灯次第亮起,远处写字楼的格子间里,或许正有个穿白衬衫的男人在加班。

林晚想起最后一次约会时,沈河说“你现在说话都带着教案的油墨味”。

护士来换吊瓶时,看见靠窗病床上的年轻女人正在写信。

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钢笔尖在信纸上沙沙游走,像春蚕啃食最后的桑叶。

这次她要写给西年前的自己:“亲爱的林晚同学,当你坐在文学院答辩现场时,不会想到西年后的某个清晨,你会站在教学楼顶看着自己的影子发抖。

但请别害怕,后来你在医务室找到半瓶葡萄糖,兑着自来水喝下去的样子虽然狼狈,至少比那些吞安眠药的同事勇敢……”夜色彻底笼罩这座城市,走廊传来轮椅碾过地砖的声响,某个病房突然爆发出哭喊,这些都与她无关了。

晨光初现时,护士发现317床空着。

皱巴巴的病号服堆在床头,像蜕下的蝉壳。

窗台上留着半盒没吃完的药片,最上面那颗蓝色药丸被晨露浸湿,在朝阳下折射出奇异的光。

林晚走了,带着满身的疲惫与破碎的理想,迈向未知的新生活。

而她身后,是被时代困境、情感荒漠和身份认同难题层层包裹的教育废墟,和那片亟待救赎的灵魂荒野 。

总结:于绝境中挣脱,即便前路迷茫,重新找寻自我与生活的希望,就是生存的意义。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