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数日内,队伍规模便扩充至近五百人。
随着人员激增,管理与训练成为李明亟待解决的难题。
李明召集了最初跟随他的几个骨干成员,在破庙中商议对策。
“现在人越来越多,要是没有个规矩,乱成一团可不行。”
一个叫王狗子的流民皱着眉头说道。
李明点了点头,沉思片刻后说:“le狗子兄弟说得对,咱们得制定些规矩。
从今天起,所有人都要听从指挥,不得私自抢夺百姓财物,违反者严惩不贷。
另外,咱们得把队伍好好整编一下。”
参考明军的建制,李明稍作改变,将队伍分为五营,每营一百人左右。
营下设哨,每哨二十人,设哨长一名;哨下再分组,每组十人,由组长负责。
张勇箭术精湛且有打猎经验,被任命为先锋营营官,负责冲锋陷阵;原本在衙门做过捕快的陈武,擅长近战与指挥,担任了中坚营营官,把控战斗核心;曾在大户人家做过护院的赵猛,心思缜密,负责后勤营,保障物资供应;而十分机灵的刘三,负责侦察营,刺探情报;李明自己则兼任精锐营营官,作为机动力量,随时支援各营。
除后勤营外,各营人员安排以家庭为单位,三十名左右青壮为主力,七十名老弱妇孺为辅助,战时青壮在前,老弱在后。
后勤营则仅安排十个青壮,剩下全部为家中无青壮的老弱妇孺组成。
队伍整编完毕,训练随即展开。
每天清晨,破庙外的空地上便响起阵阵喊杀声与兵器碰撞声。
张勇负责训练箭术与近战技巧,他手持建议竹弓,亲自示范射箭姿势,大声喊道:“拉弓要满,瞄准要稳,放箭要果断!”
众人依言练习,一开始箭无虚发者寥寥无几,但在张勇耐心指导下,渐渐有了起色。
近战训练时,张勇让大家两两一组,使用木棍对练。
“记住,出棍要快,防守要稳,攻击对方破绽!”
张勇一边游走指导,一边纠正大家的动作。
有人因用力过猛摔倒,爬起来拍拍尘土继续投入训练,没有人喊累。
李明也时常参与训练,不断鼓励大家:“兄弟们,咱们现在吃的苦,都是为了以后能活下去,能过上好日子!”
众人听了,士气大振。
除了军事技能,李明还注重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他组织各营之间进行模拟战斗,让大家在实战中领会配合的重要性。
各营之间相互支援、协同作战,经过多次演练,队伍的默契度大幅提升。
在训练队伍的同时,李明也没有忘记关注周边局势。
他派了一些机灵的流民出去打探消息,了解到附近还有几个地主堡寨囤积着大量粮食,而且这些堡寨之间为了争夺利益,时常明争暗斗。
李明觉得这是个壮大队伍的机会,他召集众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咱们不能光守着这一点粮食过日子,得想办法扩大实力。
我听说附近的刘家庄和赵家庄一首不合,咱们可以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各个击破。”
众人听了,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但也有人担心地说:“可他们毕竟是两个堡寨,咱们能行吗?”
李明自信地笑了笑:“他们有仇,其实只不过是缺个借口,只要咱们给他们个说得过去的借口就一定能行。
咱们先去刘家庄,告诉他们赵家庄准备联合其他势力对付他们,然后提出和他们合作,一起对付赵家庄。
等拿下赵家庄后,再找机会解决刘家庄。”
众人听了李明的详细计划,心中的疑虑渐渐消除,开始摩拳擦掌,准备迎接下一场战斗。
一切准备就绪后,李明带着几个骨干成员来到了刘家庄。
见到刘家庄的庄主后,李明添油加醋地把赵家庄的“阴谋”说了一遍。
刘庄主听后,脸色阴沉,心里己经明白怎么回事儿,但面上假装不知,冷哼一声道:“这赵老儿,竟敢算计我!
你们说要合作,怎么个合作法?”
李明不慌不忙地说:“我们兄弟虽然都是流民,但各个都不怕死。
只要庄主愿意提供一些武器和粮食,我们愿意打头阵,帮庄主拿下赵家庄。
等事成之后,我们只要赵家庄三分之一的粮食就行。”
刘庄主思索片刻,心中不住地冷笑,这点小伎俩也想来骗老爷我?
看我怎么让你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
便答应了下来。
就这样,李明成功地与刘家庄达成了合作。
两天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李明带着自己的队伍,悄悄向赵家庄进发。
刘家护院从另一方向也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