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初见贤妃
内忧外患如两座沉重的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这日,政务稍歇,朱由检决定在宫中随意走走,权当舒缓紧绷的神经。
时值暮春,宫中御花园内繁花似锦,微风拂过,落英缤纷,仿佛一片花的海洋。
朱由检信步其间,望着眼前的美景,思绪却不由自主地飘向了朝堂之上的纷争、民间的疾苦以及后金虎视眈眈的威胁。
他眉头紧锁,满心忧虑,丝毫未留意到不远处的亭中,一位女子正静静地看着他。
那女子身着淡蓝色的宫装,身姿婀娜,面容温婉,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坚毅。
她见皇帝独自走来,神色凝重,心中不禁一动。
犹豫片刻后,她莲步轻移,朝着朱由检走去,在离他几步之遥的地方停下,微微屈膝行礼:“陛下万安。”
朱由检听到声音,回过神来,这才注意到眼前的女子。
他打量着她,见她气质不凡,却又不似常见的妃嫔那般刻意打扮、阿谀奉承,心中不禁生出几分好奇。
“你是?”
朱由检轻声问道。
女子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羞涩与恭敬,说道:“陛下,臣妾是袁氏,忝居贤妃之位。”
朱由检微微点头,对于这位贤妃,他印象并不深刻。
在这偌大的后宫之中,妃嫔众多,他平日忙于朝政,无暇顾及后宫琐事。
“贤妃怎会在此?”
朱由检又问。
袁氏微微一笑,说道:“臣妾喜爱这御花园的宁静,闲暇时便常来此处,或赏花,或读书。
今日见陛下神情忧虑,似有心事,心中不免担忧。”
朱由检心中一动,自重生以来,朝堂之上的臣子们或为私利,或为自保,鲜有人真正关心他心中所想,没想到今日竟在这后宫之中,听到这样一番贴心的话语。
“朕的心事,岂是他人能懂。”
朱由检微微苦笑,“如今我大明内忧外患,朕虽殚精竭虑,却仍觉力不从心。”
袁氏眼中闪过一丝同情,轻声说道:“陛下心怀天下,日夜操劳,实乃我大明之福。
臣妾虽为女流之辈,却也知晓陛下的难处。
这几日朝堂上曹化淳之事,臣妾也有所耳闻,陛下处理得果断英明,实让臣妾钦佩。”
朱由检闻言,心中颇为诧异,没想到这位贤妃竟对朝堂之事也有关注,且能看出自己处理此事的用意。
“贤妃竟对朝堂之事也有见解?”
他忍不住问道。
袁氏微微颔首,说道:“臣妾虽身处后宫,却也心系国家。
平日里,臣妾也会阅读一些史书典籍,从中略知治国之道。
臣妾深知,如今我大明面临诸多困境,需陛下以雷霆手段,行革新之策,方能挽救社稷于危难。”
朱由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没想到在这后宫之中,竟能遇到如此见识不凡的女子。
他不禁来了兴致,与袁氏在亭中坐下,开始谈论起国家大事。
袁氏谈吐不凡,对朝政的分析鞭辟入里,从吏治***到民生疾苦,从军事积弱到边疆危机,她都能说出自己的看法,且与朱由检心中所想多有契合之处。
“贤妃所言,与朕所思竟如此相似。”
朱由检感慨道,“朕自登基以来,一心想要革新图治,重振大明,却阻力重重。
朝堂之上,旧臣守旧,不思进取,朕的许多政令难以推行。”
袁氏轻轻叹了口气,说道:“陛下,变革之路,本就艰难。
旧臣们因循守旧,皆为自身利益考虑,不愿轻易改变。
陛下欲行革新,需有坚定的决心,且要善于用人,选拔那些真正有才能、有担当的臣子,为陛下分忧。”
朱由检微微点头,心中对袁氏愈发欣赏。
他想起自己重生以来,虽有心变革,却苦于身边缺乏真正能理解自己、支持自己的人。
如今遇到袁氏,仿佛在黑暗中找到了一丝曙光。
“贤妃,你若为男子,定能在朝堂上大展宏图。”
朱由检半开玩笑地说道。
袁氏微微一笑,说道:“臣妾虽为女子,却也愿为陛下分忧。
陛下若有需要,臣妾愿做陛下的倾听者,为陛下出谋划策。”
朱由检心中一阵感动,他看着袁氏,认真地说道:“贤妃,今日与你一番交谈,朕受益匪浅。
日后若有心事,定当与你倾诉。”
此后的日子里,朱由检与袁氏的接触逐渐增多。
每当朱由检在朝堂上遇到烦心事,或是在改革过程中遇到阻力时,他都会来到贤妃宫中,与袁氏倾诉。
袁氏总是耐心倾听,然后给出自己的建议。
她的话语如春风化雨,总能让朱由检烦躁的心平静下来,重新找回信心和勇气。
一日,朱由检又来到贤妃宫中。
此时,袁氏正在窗前读书,见朱由检进来,连忙起身行礼。
朱由检摆了摆手,示意她不必多礼,然后在一旁坐下,一脸疲惫。
“陛下,可是朝堂上又出了何事?”
袁氏关切地问道。
朱由检叹了口气,说道:“朕欲推行新的税收政策,以增加国库收入,用于赈灾和军备。
可朝堂之上,诸多官员反对,他们以各种理由推脱,朕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
袁氏沉思片刻,说道:“陛下,这税收政策关乎国家根本,也涉及到众多官员的利益,他们反对也是意料之中。
陛下不妨先从那些清正廉洁、支持革新的官员入手,让他们带头响应,再逐步说服其他官员。
同时,陛下也可向官员们说明,这税收政策是为了拯救百姓于水火,为了大明的未来,并非为了一己私利。”
朱由检听了,心中豁然开朗。
他看着袁氏,眼中满是感激:“贤妃,多亏有你。
每次与你交谈,朕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袁氏微微一笑,说道:“陛下过奖了。
臣妾只是说出自己的看法,最终的决策还需陛下定夺。”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由检与袁氏之间的感情愈发深厚。
袁氏不仅是朱由检在宫中的知心人,更是他在改革道路上的重要支持者。
她的存在,让朱由检在这冰冷的宫廷之中,感受到了一丝温暖。
而朱由检对袁氏的宠爱,也在后宫中逐渐传开,引起了一些妃嫔的嫉妒和不满。
这日,朱由检正在贤妃宫中与袁氏下棋,突然,一名宫女匆匆跑进来,神色慌张。
“陛下,不好了,懿贵妃派人来传话,说她身体不适,想见陛下一面。”
朱由检闻言,微微皱眉。
懿贵妃在后宫中向来跋扈,与袁氏也多有不和,此时突然称病想见他,恐怕另有目的。
“陛下,您还是去吧。
懿贵妃毕竟身份尊贵,若陛下不去,恐怕她又要借题发挥。”
袁氏轻声说道。
朱由检点了点头,对袁氏说道:“贤妃,你放心,朕去去就回。”
说罢,便起身前往懿贵妃宫中。
来到懿贵妃宫中,只见懿贵妃躺在床上,脸色苍白,一副病恹恹的样子。
见朱由检进来,她连忙挣扎着起身,娇声说道:“陛下,臣妾这几日身体一首不适,心中甚是想念陛下。”
朱由检在床边坐下,关切地问道:“贵妃这是怎么了?
可传太医看过?”
懿贵妃微微点头,说道:“太医己经看过了,说是受了些风寒,并无大碍。
只是臣妾心中烦闷,想让陛下陪陪臣妾。”
朱由检心中明白,懿贵妃这是在故意刁难,但他也不好发作,只得耐着性子与她聊了几句。
然而,懿贵妃却越说越过分,她先是旁敲侧击地提及袁氏,话里话外都是对袁氏的不满和诋毁,然后又提出让朱由检多在她宫中留宿。
朱由检心中不悦,却又不好当场发作,只是敷衍着应付了几句。
好不容易从懿贵妃宫中脱身,朱由检匆匆回到贤妃宫中。
袁氏见他回来,见他脸色不佳,心中便己猜到几分。
“陛下,可是懿贵妃说了什么让您不高兴的话?”
袁氏轻声问道。
朱由检叹了口气,将懿贵妃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袁氏。
袁氏听了,微微苦笑,说道:“陛下,臣妾知道后宫中许多人嫉妒臣妾得陛下宠爱,这也是人之常情。
臣妾并不在意,只要能在陛下身边,为陛下分忧,臣妾便心满意足了。”
朱由检看着袁氏,心中满是愧疚。
“贤妃,是朕对不起你,让你受委屈了。”
他握住袁氏的手,说道,“朕定会护你周全,不让你受到任何伤害。”
袁氏眼中泛起泪花,她靠在朱由检的怀里,说道:“陛下,臣妾相信您。
臣妾只愿能与陛下携手,共同度过这艰难的时光,看着大明重新走向繁荣昌盛。”
朱由检轻轻抚摸着袁氏的头发,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大明在自己的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不辜负袁氏的信任与支持。
而袁氏,也将成为他在这漫长而艰难的改革之路上,最坚实的后盾和最温暖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