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林希两岁生日,对叔叔林振国来说,这是他将未竟篮球梦想寄托于林希,开启培育之路的重要日子。
林振国曾是省篮球队的一员,入选国家队,本要踏上1990年亚运会赛场,那是中国首次举办亚运会,意义非凡。
但一次意外受伤,让他告别篮球场,梦想破碎。
如今,他看着林希,决心把希望倾注在这个孩子身上。
“希希,生日快乐。”
林振国走进房间,声音低沉,脸上没太多表情,但眼神藏着期许。
林希一下从床上坐起,穿着皱巴巴的小睡衣,眼睛亮晶晶:“叔叔,今天有什么好玩的?”
林振国摸了摸他的头:“今天,叔叔教你打篮球。”
早餐桌上,是专为林希准备的营养早餐,有富含优质蛋白的水煮蛋、精心熬制的牛肉蔬菜粥和鲜榨果汁。
林振国坐在林希对面,语气平淡却坚定:“希希,把这些都吃完,才能长力气打球。”
林希虽觉得叔叔严肃,可粥很香,还是大口吃起来。
饭后,林振国牵着林希的小手走向学校新建的篮球场。
一路上,林希像欢快的小鸟,叽叽喳喳,林振国静静听着,偶尔简单回应。
一到篮球场,林振国神情专注严肃。
他松开林希的手,拿了个小篮球:“希希,站好,叔叔教你运球。
运球时,手指自然分开,用指腹触球,感受球的弹性和运动轨迹,就像这样。”
他微微屈膝,重心下沉,展示标准运球姿势,篮球有节奏地跳动,发出清脆声响。
林希睁大眼睛,专注地看着。
随后,林振国把球递给林希,球对两岁的林希来说很大。
林希吃力地用双手抱住,小脸涨红。
“用一只手拍,别用两只手抱,记住了。
手指发力,把球往下压。”
林希尝试松开一只手拍球,球却弹远了。
他愣了一下,迈着不稳的小短腿去追。
“跑快点,球都捡不到,还怎么打球。”
林振国在后面喊道。
林希一次次尝试,汗水浸湿额头,小脸通红。
一小时后,他终于能连续拍几下球,虽动作稚嫩,但眼中满是兴奋自豪。
“这才像话,不过还得继续练。
运球时,身体随球的节奏微微起伏,保持平衡。”
接下来是传球练习。
林振国站在不远处,张开双臂:“希希,把球传给叔叔。
传球要注意发力点,从胸前把球推出去,手臂伸首,用手指拨球。”
林希双手抱球用力一扔,球划出歪扭弧线,差点砸到自己脚。
“传球不是扔石头,手臂伸首,用手指发力!”
林希再次传球,有了明显进步。
“有点进步,再来。
注意传球时机和力度,根据接球人位置调整。”
两小时过去,林希小胳膊小腿累得发抖,汗水滚落。
林振国心疼却只是淡淡地说:“休息五分钟,喝点水。”
他拿出水壶递给林希,眼神藏着关切。
休息后,林振国教林希简单的脚步移动——滑步。
“希希,跟着叔叔做,先迈左脚,再迈右脚,脚步要快,身体保持平衡,这在篮球场上防守和进攻都很有用。”
林希跟着做,没走几步就摔倒,膝盖擦破,眼泪在眼眶打转。
“自己站起来,这点小伤就哭,以后还怎么打球?”
林振国还是快步过去把他拉起来。
一上午训练结束,林希虽疲惫,但眼神闪烁兴奋光芒,对篮球的兴趣愈发浓厚,心中种下篮球种子。
回到家,林振国准备午饭,有清蒸鱼、清炒时蔬和大骨汤。
“多吃点鱼和蔬菜,长身体。”
饭后,林希很快入睡,林振国看着熟睡的他,轻轻盖好被子,小声说:“好好睡吧,叔叔的梦想,就靠你去实现了。”
林振国坐在床边,看着墙上泛黄报纸上“1990年亚运会——中国体育崛起的新起点”,思绪飘回那个充满希望与遗憾的夏天。
随着林希长大,林振国不断调整完善他的篮球启蒙教育和饮食规划。
三岁:技巧初窥门径林希三岁时,林振国教他单手变向运球。
这对三岁孩子难度很高,林振国反复示范。
他快速压低身体,膝盖几乎与地面平行,篮球在指尖从一侧滑向另一侧,动作流畅。
“希希,变向时,用身体假动作迷惑对手,快速用手指把球拨向另一个方向,重心跟着转移。”
林希初次尝试,球不受控制飞远。
“膝盖再弯一点,压低重心,手指用力拨球!”
林希不断练习,摔倒了爬起来继续。
一次邻居小孩来玩,林希想展示本领。
他深吸一口气,模仿叔叔动作,经过几次尝试,成功完成单手变向运球,小伙伴们惊讶鼓掌,林希满脸自豪。
经过无数次练习,他能在缓慢移动中完成简单单手变向,林振国眼中闪过惊喜。
为强化林希对单手变向运球的掌握,林振国设计了“绕障碍物运球”训练。
在篮球场上摆放几个塑料圆锥桶作为障碍物,让林希运球依次绕过。
一开始,林希频繁撞到障碍物,球也常失控。
林振国在旁指导:“提前判断好球的路线,接近障碍物时,变向要果断,控制好球的速度和方向。”
随着练习次数增多,林希逐渐掌握技巧,能灵活地绕过障碍物,完成单手变向运球。
西岁:游戏中提升球感与意识西岁的林希开始参与篮球小游戏。
在投篮比赛中,林希起初投篮毫无章法。
林振国耐心指导:“投篮时,双脚前后或左右自然分开,膝盖弯曲,将球举过头顶,手臂微微弯曲,用手腕和手指力量投出,出手保持手臂稳定,眼睛盯着篮筐。”
林希不断调整,渐入佳境。
其他小朋友投中次数少,林希掌握诀窍,每次出手有模有样,最终获得比赛第一名。
在运球接力游戏里,林希因重心不稳频繁摔倒。
林振国提醒:“控制节奏,不要着急,注意护球。
运球时,让球保持在腰部以下,用身体护住球,避免被对手抢断。”
为提升林希球感,林振国让他进行“单手高运球和低运球”训练。
先让林希练习单手高运球,要求运球高度在胸部附近,运球时手指用力,使球有节奏地反弹。
接着练习单手低运球,高度控制在膝盖以下,主要锻炼手指对球的控制能力。
林振国强调:“高运球用于快速推进,低运球用于近距离突破,要学会根据场上情况灵活切换。”
同时,开展“定点投篮”训练。
在篮球场上设置几个固定投篮点,让林希从每个点进行投篮练习,记录投中次数。
随着练习深入,林希投篮命中率不断提高,对投篮的力量、角度和时机把握得越来越好。
五岁:复杂技巧信手拈来五岁的林希在林振国教导下,掌握了胯下运球和背后运球。
在社区儿童篮球友谊赛中,林希队伍开局不利。
他接到传球,面对两名防守球员,先做假动作,身体右倾佯装突破,骗得防守球员重心偏移,紧接着迅速使出胯下运球,膝盖弯曲,将球从两腿间快速运到左手,穿过两人。
突破后冲向篮筐,又用背后运球避开补防球员,轻松上篮得分。
这一系列动作流畅,不像五岁孩子能完成的,其他同龄小球员比赛中还很生疏。
凭借林希出色发挥,队伍逆转赢得比赛,他成了社区篮球小明星。
为巩固林希的胯下运球和背后运球技巧,林振国设计了“多人防守突破”训练。
找来几个年龄稍大的孩子充当防守球员,让林希在多人防守下进行突破。
林振国指导:“观察防守球员的站位和动作,寻找防守漏洞,运用胯下运球和背后运球时,动作要迅速、隐蔽,结合身体假动作,迷惑对手。”
在“模拟比赛场景”训练中,设置比赛规则和计分方式,让林希在实战中运用所学技巧。
通过这种方式,林希不仅技巧更熟练,还学会根据比赛形势做出判断和决策,篮球意识进一步提升。
林振国开始带林希参加社区组织的儿童篮球活动,每次活动前,都为他准备营养丰富的赛前餐,包含全麦面包、香蕉、坚果等。
在林希学龄前的时光里,篮球启蒙教育和科学饮食规划,如同阳光雨露,滋养着他心中的篮球梦想种子。
林振国这位严厉又充满爱的引路人,始终陪伴在林希身边,为自己曾经破碎的篮球梦想,在林希身上重燃希望之火,全力以赴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