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山区榆树岭村,在一农家里,一位西十岁左右的妇女在扫院子的尘土。
她身穿大襟黑布衫,黑裤子,手工布鞋。
她扫完地,把扫帚靠在土墙上,然后端起瓷盆往地上洒水。
院子里有一棵碗口粗的枣树,上面硕果累累,有些青枣己长出红圈。
村上的雄鸡连叫起来,她挑起水桶,往村里一棵老槐下的水井走去,这时候陆续有村民挑桶来取水。
大伙有说有笑,互相招呼,依然用辘轳往上提水。
这是一口不知是什么年代的老井,就这一口井,供应全村一百八十口人和畜牲使用。
孙素挑满两桶水后,便晃晃悠悠地往家走。
到家后,将水放下,看到女儿西芳还没起床去上学,不由得皱起眉头。
“芳,咋还不起床哩,要迟到喽。”
孙素朝着屋内喊道。
西芳迷迷糊糊地应了一声,半晌才穿着衣服出来,说:“娘,我不想读书了。”
孙素一听这话,手中的水瓢差点掉到地上,道:“女娃子不读书能做啥?
快莫要说胡话。”
“娘,隔壁二妞姐不上学,在家里学着刺绣,以后还能绣嫁衣嘞。”
晓兰嘟囔着。
孙素叹了口气,拉过西芳的手说:“乖囡,咱可不能这么想。
读书才能有出息,娘不想你像娘一样,一辈子只围着锅台转。”
西芳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孙素给西芳简单梳了辫子,塞给她一个窝头,催促着她快去学校。
看着西芳远去的背影,孙素心里默默想着,一定要供女儿好好念书。
这时,一个男娃儿来叫晓兰上学走,他见孙素就亲热喊道:“婶,西芳哩?”
孙素笑着说:“妮刚走,你还能撵上她。”
男娃听完扭头就跑开了。
男娃子叫赵玉林,是本村赵得顺的第二个儿子,性格活泼,聪明伶俐。
他很快就追上了许西芳。
两个小伙伴高高兴兴去学校上学。
赵玉林和许西芳一起度过从小学到初中,再从初中到高中的阶段。
即将毕业时,赵玉林家庭发生了变故,他的父亲赵得顺在煤矿下面挖煤时冒顶伤亡了,赵玉林不得不放弃高中学习,接替父亲当了一名工人。
因为赵玉林哥哥赵玉山提前内招到矿上机电队上班了,并且己经结了婚,生了一双儿女,分门另住。
许西芳的父亲许钱广,是个嫌贫爱富封建思想很重的人。
他认为女孩子读书无用,长大后总得嫁人,不上学也行。
而他妻子孙素认为,男女孩子都一样,女孩甚至比男孩学习更好,两人没少因此吵架。
偏偏许西芳的哥哥许来福,不是上学的料,初中没上完就不上了,整天和一些不上学的光蛋孩子闲玩,打架斗殴,弄得鸡飞狗跳,把夫妻气得毫无办法,由他去吧。
眼看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儿子许来福没人给他说媒,因为他名声极坏,把他爹急得团团转,天天找妻子的不是。
后来有人给他出了点子,拿他的女儿西芳给儿子转个媳妇,传宗接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