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铁门上的铜锁已经氧化成诡异的青绿色,锁孔里插着半截折断的钥匙——和他三天前收到的匿名信里描述的一模一样。
父亲失踪的第二十七天,这座废弃三十年的白崖灯塔突然开始发光。
潮湿的螺旋阶梯在脚下咯吱作响,手电筒光束扫过覆着盐晶的墙壁,照出一串新鲜的泥脚印。
林潮声的喉结动了动,指腹擦过裤兜里那张泛黄的拍立得:1998年台风夜,六岁的自己蜷缩在观测室角落,父亲佝偻的背影正在擦拭那台老式探照灯。
"有人吗?
"声音撞在铸铁舱壁上,惊起一群海蟑螂。
顶层的机械室弥漫着柴油与海藻***的腥气,控制台液晶屏诡异地亮着,显示最后一次发光记录是今天凌晨三点十七分。
角落里传来纸张翻动的窸窣声。
林潮声猛地转身,手电光束劈开黑暗的刹那,他看见玻璃幕墙上映出无数个自己的倒影。
那些倒影突然齐刷刷举起右手,指向生锈的通风管道。
"谁在那里!
"颜料斑驳的指尖触到管口时,一粒冰凉的雨珠正巧坠进后颈。
金属盖板应声脱落,哗啦啦倾泻出大把彩色粉笔——和他童年藏在阁楼铁盒里的一模一样。
通风管道深处传来齿轮转动的嗡鸣。
林潮声蜷着身子在管道里爬行,手肘蹭过某处凸起时,整面墙壁突然向两侧滑开。
霉味混着某种化学试剂的甜香扑面而来,应急灯次第亮起,照亮墙上密密麻麻的公式:时溯光波折射率测算表记忆熵值与时间涟漪的定量关系人体暴露安全阈值(1997-2017)实验台上摆着半杯凝结的速溶咖啡,杯底沉着枚银质袖扣——父亲四十五岁生日时自己送的礼物。
显微镜下的载玻片残留着黑色结晶,在紫光灯下泛出星云般的磷光。
"这是......"林潮声的太阳穴突突直跳,他抓起实验日志翻开泛潮的纸页:“1999.3.14 晴第37次时溯光波实验成功!
当探照灯光束折射率调整至1.732时,确实会出现时间褶皱现象。
可惜每次只能维持17秒,且会随机抹除部分记忆......”“20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