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筹备力量
朱启铭深知,人才是成就大业的根本。
他首先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因晚清腐朽统治而报国无门的仁人志士。
他通过家族隐秘的人脉网络,辗转联系到了许多留学海外归来的知识分子。
这些人在西方接受了先进思想的洗礼,怀揣着满腔的热血与抱负,却在晚清的官场中处处碰壁。
朱启铭亲自与他们会面,在一间布置简朴却充满书香气息的密室中,他坦诚地阐述了自己复兴大明的理想,以及对未来国家的规划。
他的言辞激昂且充满感染力,如同磁石一般吸引着这些知识分子。
他们被朱启铭的坚定信念和宏伟蓝图所打动,纷纷表示愿意加入这个秘密组织,为复兴大明贡献自己的力量。
与此同时,朱启铭也没有忽视军事人才的培养。
他暗中联络军中对晚清统治不满的下级军官,这些人长期在基层带兵,深知清军的***与无能,心中早有变革之意。
朱启铭邀请他们参加秘密军事研讨会,在会上,他分享了从西方军事著作中学到的先进战术理念,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打造一支现代化的强军。
这些军官们被朱启铭的军事见解所折服,逐渐聚集在他的麾下,成为未来军事力量的核心骨干。
在筹备人才的同时,朱启铭也着手解决复国所需的经济基础。
他利用家族积累的财富,在沿海一些相对隐蔽的地区秘密开办工厂。
这些工厂表面上以生产普通生活用品为幌子,实则暗藏玄机。
朱启铭从海外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不仅生产民用物资,还在暗中研发和制造武器装备所需的零部件。
为了掩人耳目,朱启铭巧妙地与当地的富商和官员建立合作关系。
他以商业合作的名义,让这些工厂融入当地的经济体系之中。
一方面,通过正常的商业活动获取利润,为复国大业积累资金;另一方面,利用这些合作关系,巧妙地应对来自清政府的监管和盘查。
在技术引进方面,朱启铭可谓煞费苦心。
他派遣亲信前往欧美各国,与当地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联系。
这些亲信以留学生和商人的身份为掩护,收集各类先进的科学技术资料,并高薪聘请一些愿意来华工作的外国专家。
这些专家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还为朱启铭培养了一批本土的技术人才。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启铭的秘密工厂逐渐发展壮大。
工厂内,机器日夜轰鸣,工人们在严格的保密制度下紧张而有序地工作着。
生产出来的优质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还通过一些秘密渠道出口到海外,为朱启铭赚取了丰厚的外汇。
然而,筹备力量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清政府虽然腐朽,但对于任何可能威胁到其统治的力量都保持着警惕。
朱启铭的一些行动引起了当地官府的怀疑,几次险些被清政府的密探识破。
但凭借着他的机智和周密的安排,以及那些志同道合者的共同努力,一次次化险为夷。
在一次与清政府密探的周旋中,朱启铭的一位得力助手不幸被捕。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这位助手坚守秘密,宁死不屈,最终壮烈牺牲。
这一事件让朱启铭深感悲痛,但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复国的决心。
他深知,这条道路充满了鲜血与牺牲,但为了大明的复兴,他必须勇往首前。
在不断的努力下,朱启铭的势力如同地下的暗流,在悄无声息中不断壮大。
人才队伍日益充实,经济基础愈发稳固,军事力量也在秘密训练中逐渐成型。
而此时,国际局势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一场影响世界格局的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正缓缓拉开帷幕,这也为朱启铭的复国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