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暗流涌动中的砥砺前行
这个组织不仅要能够高效地整合各方资源,还要具备极强的保密性,以应对清政府无处不在的监视与打压。
朱启铭精心规划,将组织划分为多个部门,每个部门各司其职。
情报部门负责收集国内外的政治、军事、经济情报,密切关注清政府的一举一动以及国际形势的微妙变化。
他们在全国各地乃至海外都布下了细密的情报网络,成员们身份各异,有茶馆的跑堂、商行的伙计,甚至还有潜伏在清政府内部的低级官员。
这些情报人员通过各种巧妙的方式传递信息,为朱启铭的决策提供了详实依据。
军事筹备部门则专注于训练未来的军事力量。
朱启铭从投奔他的下级军官中挑选出一批精锐,让他们负责制定训练计划。
训练地点选在偏远山区的隐秘营地,以避开清政府的耳目。
训练内容不仅包括西方先进的军事战术,如步兵的散兵线战术、炮兵的协同作战等,还注重培养士兵的身体素质和战斗意志。
为了提升训练效果,朱启铭不惜花费重金,从海外购置了一批先进的武器装备用于模拟实战演练。
经济运营部门在朱启铭的领导下,不断拓展商业版图。
除了沿海的秘密工厂,他们还涉足矿业、贸易等多个领域。
在矿业方面,朱启铭的势力通过巧妙手段,取得了一些地区矿产的开采权。
这些矿产资源不仅为工厂提供了原材料,还通过出口为组织带来了丰厚利润。
贸易方面,他们与国内外的商人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将工厂生产的优质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同时,经济运营部门还负责管理组织的财务,精打细算每一笔开支,确保资源能够合理分配到复国大业的各个环节。
然而,组织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清政府察觉到了一些异常动向,加大了对可疑势力的排查力度。
朱启铭的情报部门传来消息,清政府的密探开始在一些可能存在反清组织的地区频繁活动。
一时间,组织内部气氛紧张起来。
朱启铭紧急召开核心成员会议,商讨应对之策。
会上,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有人建议暂时收敛行动,避免与清政府正面冲突;有人则主张主动出击,铲除一些对组织威胁较大的密探。
朱启铭沉思片刻后,冷静地分析道:“我们不能因一时的困难而退缩,但也不能盲目冲动。
目前我们的力量还不够强大,正面冲突对我们不利。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情报工作,掌握清政府密探的行动规律,同时巧妙地转移一些关键活动地点,继续低调发展。”
按照朱启铭的部署,情报部门加大了对清政府密探的监控力度。
他们发现,这些密探常常以调查商业活动为名,对一些可疑的工厂和商行进行盘查。
于是,朱启铭让经济运营部门对相关产业进行伪装和调整。
在工厂门口挂上与清政府官员合影的照片,营造出与官方关系密切的假象;在商行账目上做些手脚,使其看起来完全是正常的商业经营。
同时,军事筹备部门也将训练营地进行了转移,选择了更为隐蔽且易守难攻的山谷。
尽管采取了这些措施,朱启铭的组织还是遭遇了几次惊险时刻。
一次,清政府的密探伪装成商人,试图混入朱启铭在上海的一处贸易据点。
幸好情报部门提前得到消息,及时通知据点负责人。
据点负责人巧妙地与密探周旋,故意透露一些无关紧要的虚I假信息,成功骗过了密探,使其无功而返